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05的博文

Yahoo Search Marketing

雅虎的广告部门从Overture改名为Yahoo Search Marketing后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举动。不过这两天中,总算有了些新的音讯。 首先是Yahoo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Yahoo将在未来数周内开始测试和网页内容相关的横幅图片广告,支付方式为Pay-per-Click。测试将首先只在Yahoo自己的网站中进行。而Google开始支持图片横幅广告,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 另外,Yahoo Search Marketing还开始了一个叫“Think Big”的比赛。参赛对象是雇员少于99人的美国小型企业网站,而最后的获胜者的奖励是通过YSM免费显示1000万次广告。非常聪明的市场推广方式。 在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最近的一份 研究报告 中显示,在线广告消费额连续高速增长。而Google在上周也增加了多种广告服务。Yahoo当然不会在这个市场上无所作为。不过blogger们期待的Yahoo版AdSense还是没有出现,而RSS格式的广告,虽然已经通过和Feedburner的合作形式部分推出,但一直没有向所有的用户直接开放。对于网络广告这个重要的直接收入来源,Yahoo还是偏于谨慎了一些。 相关链接: Yahoo to Test Search-Based Banner Ads Yahoo offers up 10 million free ads in contest

blog发布桌面化

目前blog发布还是以在线方式为主,虽然有数款桌面发布软件,但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对中文的支持也大都不甚理想。但是随着网络和桌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少大公司都开始准备在桌面软件中增添对blog的支持。 首先是Adobe的网页制作软件GoLive在月初宣布将在下一个版本中集成对MT/TypePad的支持,用户可以在桌面软件中方便的发布blog或者修改模板。而微软也不甘落后,在Messenger中增加MSN Spaces发布功能已经势在必行,而微软的网页发布工具FrontPage也可能在未来的版本中加入和blog相关的功能。 (Via The Blog Herald ) 当blogging成为越来越多人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在线发布的功能和效率都已经无法满足blogger的要求。在管理多个blog,或者进行其它高级编辑的时候,桌面工具显然有更大的优势。

Google Ads开始“作恶”

Google的广告服务在过去的2天里动作频频。 先是AdWords允许广告商在没有Google内容、但与Google签署了广告出售合约的网站上发布动态广告。它还允许广告商指定广告出现的具体网站,而不只是根据网页内容相关的关键词。网站广告位将根据显示价格及其传统的点击价格进行拍卖。 内容相关的广告虽然是未来网络广告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在整个网络广告市场中的份额还很小。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传统的固定广告位有更多的受众。Adwords这次的改变正是瞄准了大客户市场,Lang-Tail虽然好,可毕竟不如大块朵颐来得爽快。 再来是AdSense对RSS广告的支持。在一个叫 Longhorn Blogs 的网站的RSS中,人们发现了Google AdSense的广告。之后网站也做出了 解释 ,Google的确在进行RSS广告的尝试。 RSS阅读方式的发展一日千里,但是到目前为止,RSS内容还算是一片净土,里面可以看到的广告非常之少。Google虽然对RSS格式本身的支持有所保留,但是在有越来越多读者的RSS上做广告的机会还是不会放弃。况且,AdSense在blog上的流行也会帮助Google的RSS广告“一炮而红”。 Google Ads的触角越伸越广,“Don't be Evil”作为一种企业文化,难道真的过时了? PS:Google还是魅力无穷,FeedBurner已经 声称 将支持Google的RSS Ads了。 相关链接: Google Takes AdWords Beyond Clicks

Google浏览器原型?

这是 SiliconValleyWatcher 的发现 。究竟是Google浏览器原型已经出世,还是好事者自己修改的浏览器信息?或者,这只是一个新版本的爬虫?

Feedster涉足blog广告

Feedster 是最老牌的Feed/Blog搜索引擎之一,其完整而强大的功能至今无人能敌。现在,它 正式宣布 了和广告服务网站 Adbrite 的合作,开始涉足blog广告服务领域。 Adbrite本身就是一家不错的广告服务商,很多知名网站,包括 Alexa ,都是它的用户。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广告模式。既支持 AdSense 那种普通的上下文相关广告;又能像 BlogAds 那样,出售网站上的广告区域。而在和Feedster合作后,更将提供 RSS广告和 Podcast广告 的支持。 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要把广告插入Podcast的公司,不知道Feedster会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在播放多媒体文件前出现跳转的广告页面?或者直接用Flash为Podcast插入可点击的语音广告?甚至会不会利用语音识别技术,生成和语音内容相关的广告内容? 对blogger来说,除了AdSense广告之外一直很少有更好的选择,凭借Feedster在Blog/Feed方面的专长以及Adbrite的实力,再加上RSS和Podcast格式的支持,相信能够打动不少blogger转移阵地。

MSN Spaces用户疯长

去年12月开通的MSN Spaces的增长速度真是令人咋舌: 2004年12月:0用户 2005年1月初:1,000,000用户 2005年4月初:4,500,000用户 2005年4月20日:7,000,000用户 而且根据华尔街报道的 文章 ,MSN Spaces目前的的用户还在以每天100,000的速度增长。照这个速度,在未来的2周内MSN Spaces上的blog数量就将超越 Blogge r和 SixApart 。另外,由于每个PassPort只能注册一个Spaces,实际上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BSP了。

Google My Search History

曾经说过 ,Google在搜索的个性化上一直是毫无建树。不过Google一向的风格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My Search History 的推出也是让人吃惊不小。这个Google刚刚推出的个性化搜索功能不但能够记录搜索历史,还能够按照日期和搜索频度来显示搜索纪录,并对搜索纪录进行分析来优化搜索结果。 (Via Search Engine Watch ) Google My Search History最大的优势在于在登录帐户后就可以在普通的搜索界面来使用该功能,而其它的个性化搜索,一般都需要另外的点击或者是在特定的界面才能纪录搜索历史。这样一来,无需改变使用习惯,我们就可以存储我们的搜索历史。理论上说,搜索历史中记录的数据越多,我们所得到的搜索结果就更符合个人的需要。 Google的消费网络产品主管Marissa Mayer表示:“My Search History将被看作是Google Desktop Search的补充。”所以,在下一个版本的GDS中,可能也将会集成Search History的功能。 另外,只要登录了 Google账户 ,My Search History便是默认打开的;而这些搜索历史,又是储存在Google服务器的。所以,你个人的搜索历史就会被不知不觉的被Google记录下来,隐私便有被侵犯之虞。要获得更人性化的服务,就要暴露更多的信息,“鱼与熊掌”无处不在啊。

Podscope试用

Podscope 算是第一个专门用来搜索Podcast的搜索引擎。在网站推出一周后,正式开始了公开测试。 Podscope使用了类似 Blinkx.tv 以及 HP Speechbot 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从Podcast的声音文件中过滤关键词。比如搜索“ China ”就可以得到提及China这个单词的Podcast内容。在搜索结果 中,我们可以直接收听提及关键词的语句,也可以点击链接,在一个Frame页面里收听完整的Podcast内容。另外,搜索结果中还提供了Podcast 所在的页面地址、网站地址和RSS地址。 总的来说Podscope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对Podcast收听者来说,的确可以通过它快速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惜的是,因为语音识别技术的限制,Podscope只能搜索英文语音内容。 另外,这个Podscope其实和Yahoo!还有些渊源。因为它的拥有者 TVEyes ,正是去年底推出的 Yahoo! Video Search 的技术提供者之一。所以在不久的将来,Yahoo!搜索也很可能会加入Podcast的支持。 Podscope也有自己的 Blog ,但奇怪里面却没有Podcast内容。你也可以 提交 自己的Podcast,不过前提是内容包含英语,否则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搜索到。

Flickr大升级

在 公布被Yahoo!收购 的时候,Flickr将对所有用户进行升级,现在Flickr终于兑现了承诺。在Flickr论坛上一名工作人员 宣布 了升级方案。 所有免费帐户Photostream里的照片数将由100张增加到200张,每个月上传的流量额度也从10M增加到20M。而对已经购买了收费帐户的人,Pro帐户每月的上传额度也增加到了2G,使用期限也都将翻倍,购买了1年的将可以使用Pro帐户两年;购买了2年的可以使用4年。除此以外,所有收费用户都将获得2个可以赠送给朋友的免费Pro帐户。不过,还没来得及购买Pro帐户的人也不吃亏,因为现在每年的费用已经由原来的$41.77降到了$24.95! 还有很多人跟我说,Flickr的访问速度也在最近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再加上这次的升级和降价,相信会有更多喜欢Flickr服务的人开始掏腰包购买Pro帐户。BTW,谁已经买了收费帐户了?送我一个Pro用用哦!

桌面AdSense监视器:SysSense

刚刚写完 AdSense Notifier ,又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了一个功能更为强大的 免费 桌面AdSense账户监视器: SysSense 。安装后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在系统栏的图标处利用Windows浮动窗口显示AdSense账户的情况。 另外还是要提醒使用这类软件的朋友千万不要在第三方网站下载,避免被插入spyware。否则帐户信息被窃取就得不偿失了。

Firefox插件:Adsense Notifier

使用Firefox?也在你的blog上加入了AdSense广告?那么 Adsense Notifier 将是一个对你很实用的Firefox插件,它可以让你在浏览器状态栏显示AdSense账户的即时收入状况。该插件自定义的程度也很高,可以选择刷新频率、打开窗口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显示广告的显示数量、点击数量、点击率、千次显示价格及收入。 (Via Patrick Grote ) 不过这个插件似乎还有些问题,在我的Firefox 1.04中文版上无法使用,在另一台电脑上的Firefox 1.02上可以使用,要刷新多次才能正常显示。不过,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插件,希望在以后的版本中能够越来越完善。

Adobe收购Macromedia

Adobe 公司将以34亿美元收购 Macromedia 。 (Via Market Watch ) Adobe Systems是PDF文档格式的创建者,其最知名的产品是 Adobe Photoshop 和 Adobe Acrobat/Reader ,Macromedia公司则创建了Flash动画格式,最有名气的软件产品是“网页三剑客”( Dreamweaver 、 Fireworks 、 Flash )。 这可能是2005年IT行业规模最大的收购活动之一。这两家公司都有产品在各自的领域占有很大的优势,如果在如果对现有产品轻易整合,反而容易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我觉得,这次收购带来的更多还是资本运作上的改变。他们各自的产品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改动。 对于不习惯Photoshops的我,没有了Fireworks,还真不知道怎么过了。

开源个人网络电视平台

“ 参与文化基金会 ”最近发布了一项互联网电视平台的 开源项目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方便而免费的发布和收看全屏幕的视频内容。 (Via Robin Good's Latest News ) 这个平台包括接收和发布两个软件。接收端DTV可以订阅你所喜欢的视频内容频道,支持后台自动下载内容,并在完成后提醒用户收看。发布端叫Broadcast Machine,可以方便的安装在你的网站中,作为个人视频内容的发布平台。 如 果仅仅是这样,那这个平台也不过尔尔。不过它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对RSS和P2P技术的支持让这个平台对我的吸引力大增。不管是在Broadcast Machine发布还是用DTV订阅,所使用的格式都是RSS。也就是说,你也可以用普通的RSS阅读器来订阅频道;而你现有的视频blog,也可以被 DTV订阅,成为一个个人电视频道。这个平台还借鉴了 Blog Torrent 的技术,利用点对点的BitTorrent来传播电影文件,最大程度的节省了发布者的带宽资源。此外,该项目中的所有的软件源代码都将公开,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两个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有趣的应用。 当Podcast、Videoblog等多媒体个人发布方式越来越流行,带宽占用的问题将越来越凸显。你当然可以把你的文件上传到或 Archive.org 或者 Google视频 等公共空间,但是每个文件都必须接受和等待审查。P2P显然是更灵活的解决之道。开源个人网络电视平台的发布,可能会为多媒体blog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DTV和Broadcast Machine将在6月正式发布,我们可以订阅 开发者blog 来获取最新的消息。 Update:刚刚看了 Toodou 的介绍,他们也在做着 类似的工作 ,国内似乎还比较缺乏开源软件开发的环境,不过如果能做到容易使用,而且在大部分功能上免费,还是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希望他们能获得成功。

Bloglines挂了

和往常一样,早上起来看 Bloglines 里的Feed。到了9点左右,突然我的帐户就自动登出了,要我重新登录。Firefox的Cookie坏掉不是第一次了,也没在意。但输入正确的邮箱密码结果竟然是无法登录,重新输入无效、换浏览器无效、清除Cookie无效,让系统寄回密码,竟然说我Email地址错误! 我一下子冒出了冷汗,RSS阅读占据了我网络阅读量的一大半,而Bloglines又是我目前唯一的RSS阅读器,其中的OPML文件已经有1个多月没有备份了,如果丢了,我连要死的心都有。马上给用户服务发了邮件,然后胆战心惊的开始问IM上其它人的情况。问到第二个人的时候,我的心总算放下了一半,原来大家都不能登录了,至少 Jan 、 Keso 还有我不行,看来是系统本身的问题了,应该可以修复。 通过这次“惊历”,终于让我知道了“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愚蠢。我跟Keso说,等恢复后一定要把OPML在 Newsgator 和 toPim 各备份一份。不知道,RSS阅读器未来有没有可能提供自动备份功能,每日或者每周把OPML发到指定信箱?另外,我也要重新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选个合用的桌面阅读器了。

Groowe Search Toolbar

Groowe Search Toolbar 是一个N合1的集成式工具栏,包含了各种主流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及软件下载网站的工具栏功能。和Firefox的搜索栏不同,Groowe不单能搜索,还可以实现各种工具栏中的其他功能。只要安装一次,就可以同时享受多个网站Toolbar的便捷,而在Toolbar之间切换也非常的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Groowe Search Toolbar同时支持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浏览器。 比起使用单一的工具栏来,Groowe要灵活的多。对于经常同时使用多个网站服务的用户来说,Groowe在占用最小浏览器界面空间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的快速链接,非常之实用!

全球blog数量:50,000,000

Blogger:8,000,000 MSN Spaces:5,000,000 Six Apart/Live Journal/ TypePad/ MT:8,200,000 其它美国BSP:9,000,000 WordPress:250,000 其它程序:100,000 其它地区BSP: 欧洲:2,000,000 中国:2,000,000 日本:2,000,000 Korea: 15,000,000 亚洲其它地区及中东:1,000,000 南非:1,000,000 非洲:n/a 澳大利亚:120,000 总计:50,750,000 (Via The Blog Herald )

Google视频上传服务

Google的 视频存储服务 已经静悄悄的 开通 ,我们已经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视频文件上传到Google服务器了。 目前这项服务只支持客户端方式,要上传文件必须首先下载 Google Video Uploader 。上传文件后,你可以为视频增加各种信息描述,你甚至可以为你的作品标价。所有上传的文件都要通过Google的认证才可以真正登录 Google Video 。遗憾的是,在Google我们没有办法像在 Archive.org 那样为我们的视频加上创作共用协议。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能看到已经支持“创作共用”的Yahoo!能推出类似的服务。 看起来Google视频上传服务并不像早先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会成为Videoblog的工具。除了丰富视频搜索的结果之外,Google视频上传服务更像是一个视频内容的Marktplace,只是为独立制片人、DV爱好者、广告制作人等提供了一个交流作品的场所。

Gmail正式支持多国语言

前阵子就有不少中文blogger发现Gmail有时候会出现中文界面,现在Gmail已经开始正式提供 多国语言的支持 。现在可以使用的语言界面包括英文、荷兰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俄文以及繁简体中文。只要打开Gmail页面右上的“Settings”就可以直接选择语言。 我的很多朋友都将Gmail帐户弃而不用,原因只是不习惯英文的界面。现在有了中文界面的支持,相信会有大量中文用户重新开始使用Gmail。

blog广告:原罪乎?

BlogKits 是一个提供blog广告服务的网站。在它最新的一份 调查报告 显示,71%的blogger并不觉得blog上有广告是一件烦人的事情,而剩下的29%却认为,在blog中添加广告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参加调查的是超过1000名blogger,所以这个调查的结果多少有些“悻悻惜悻悻”的味道在里面。自己在blog里加入了广告,当然就不太会讨厌别人blog里的广告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部分blog上的广告都采用了不影响阅读的形式和内容,像AdSense之类的内容相关性广告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帮助读者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所以总体来看,blog上的广告有比较高的接受程度还是符合逻辑的。 也正因为如此,让参加调查的blogger们对自己的“钱途”也充满信心,超过一半人(52%)认为他们可以用blog写作活动来养活自己,BlogKits甚至认为这个比例还会在未来继续升高。也许在美国,的确已经有不少 Kottke 那样的全职blogger,每天收入上百美元的blog也屡见不鲜。但是能长期从blogging中获得稳定收入需要作者具备写作、观察、交流、宣传等各方面的高能力,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在别的领域找到更好的工作,并不需要以blog为生。另外,很多blog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读者,原因是blog中有很多作者直接或间接从本职工作中获得的信息。如果这些blogger脱离了原来的工作,那他们的blog也很可能没有那么有趣了。 blog要成为一个产业也许并不难实现,但这其中能赚到大头的,决计不是blogger们。

综合愿望列表:MetaWishlist

Amazon.com 和Google的购物网站 Froogle 都有Wishlist功能,不过它们都只能收藏自己网站产品列表中的产品。MetaWishlist也是一个提供愿望列表服务的网站。不过相较之下, MetaWishlist 比Amazon的 Wishlist 或 Froogle My Wish List 功能要强大的多。 MetaWishlist把Wishlist也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性网络服务,甚至它的界面结构也和Flickr有几分的相似。在MetaWishlist里,你可以把任何网站上的产品增加到你的愿望列表中去,也可以方便的查看别人的列表。在功能方面, Bookmarklet 和 Tags 可以让我们方便的添加、管理和分享你的列表。MetaWishlist也支持RSS输出,可以追踪某人或所有人的愿望。 MetaWishlist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比如可以增加js输出的功能,方便把Wishlist加到blog或个人网站中;对相同的产品进行比较,方便用户找到提供更低价格的卖家。不过MetaWishlist的创意,让Wishlist这个原来只是购物网站招揽顾客的工具成为了一项有意思的社会性网络服务,还是令人佩服。

Yahoo! Shopping RSS

看来,Yahoo!的确是对RSS情有独钟。Froogle、Amazon、eBay虽然都有人制作了第三方的RSS输出程序,但官方都还未提供RSS的支持,但Yahoo! Shopping却是首先官方正式推出RSS服务的。 (Via Micro Persuasion ) 其实,网络购物以及其它形式的电子商务,都可以利用RSS的便捷来改善买卖双方的交流。可是和新闻网站比起来,电子商务网站的RSS应用要落后许多。Yahoo! Shopping推出RSS后,希望RSS技术能够在更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得到应用。同时,多份blog市场报道都表明,RSS的使用者属于网络用户中的高收入群体。Yahoo! Shopping也可以借此机会,获得更多高端用户的青睐。 Yahoo! Shopping RSS目录

微软百科全书wiki化

微软的 MSN Encarta 是网络上最大的免费百科全书之一。在新的 Beta版本 中,加入了类似于 维基百科 那样的自由编辑功能。Encarta Blog里有 更加详细的介绍 。不过,要让自己编辑的内容在微软百科中出现,要遵守更多的 繁文 缛节 。 “ 去中心化 ”不单在由下而上的改变着网络信息的生产和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的直接影响着处在“中心”的大公司们的决策。

Spaces和Messenger正式版

微软今天同时推出了 MSN Spaces 和 MSN Messenger 7.0 正式版。 MSN Spaces新版的MSN Spaces空间扩大为30M,增加了50余种新的模版,在页面底下还添加了MyMSN订阅的快捷按钮。此次新版推出,还增加了对瑞士、奥地利和韩国三个国家的服务,据Microsoft统计MSN Spaces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450万。如果数字属实,Spaces俨然已经在几个月内成为了最大的BSP之一。 正式版的MSN Messenger 7.0版本号为7.0.0777,除了去掉了Beta标志,其他的新功能基本上都在Beta版中已经出现。不过据微软透露,Messenger 7.0将加入更多的广告内容,比如在开始视频对话以前播放简短的广告。 (Via BetaNews )

Google多国语言定义查询

Google今天 加强了定义查询的功能 ,现在可以对多国语言的词汇进行定义查询。比如 查询blog的定义 ,就可以得到多种语言的结果。 中文的查询结果有很多都来自 Wikipedia 。Wikipedia是互联网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其英文条目已经超过了50万条,相较之下20000余条的中文内容明显单薄了一点。 以前就提过 ,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分享知识的平台。现在Google的支持,是个不错的契机,应该会鼓励更多人为中文维基增添更多的内容。 不过所有能被搜索到的内容都会引来spammer。抵挡垃圾信息,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Google推开Videoblog之门?

Google的创始人之一Page在旧金山的一次采访中透露,Google将在未来的数日提供个人视频储存服务。届时我们将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上传至Google的服务器。对Google来说,这项新的服务将极大的丰富在今年一月开通的 Video Search 的内容。而Page更表示,这也是Google进军Videoblog的一种尝试。 (Via SFGate ) Podcasting的迅速风靡证实了多媒体blog的巨大魅力。不过Podcast毕竟还只有声音,绘声绘色的Video肯定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几十年前,电视的流行使广播一下子黯然失色,在不久的将来,Videoblog会不会也替代Pocast,成为多媒体blog的最终代表呢? 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个人来讲,视频比声音更加容易表达。很多时候,不需要解说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内容。而在硬件上,移动视频播放设备也层出不穷, Sony PSP 的兴起更是有当年iPod的风范。如果再加上Google在服务上的支持,Videoblog完全有可能超越Podcast,成为个人展现自我、交换和管理信息的多媒体平台。

推广中文Podcast的途径

中文Podcast要流行起来,的确 还欠火候 。虽然有些事情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不过在现阶段要推广中文Podcast也并非无路可走。根据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让Podcast为大众所接受,也不会是很艰难的事情。 Blogger在外国是Podcasting的中坚力量,中文Podcast的发展当然也少不了blogger的推动。虽然我们可能暂时自己还“羞于启齿”,但是我们可以从录制别的声音开始。 交谈比一人说话要轻松的多,“语音采访”就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Isaac 和 Owen 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始Podcast的。聚会或者会议记录也是非常好的内容。在北京、在上海、在台湾,blogger的聚会越来越多,我看到过不少聚会纪录,不过都只是文字和图片。如果把现场声音录下来制作Podcast,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Skype可以方便的实现5人以下的网络会议,加上 合适的录音软件 就可以记录会议内容。热点问题的讨论,或只是简短的头脑风暴,都是非常好听的内容。 根据国内的网络使用者特点,我们可能需要比别人更低的技术门槛来促使Podcast的流行。网络服务商的推广就显得更为重要。IM软件的支持可能是最快捷的方法,MSN和QQ都有很好的Podcast切入点。IM的声音源丰富,除了语音聊天的内容以外,MSN可以分享个人的音乐播放列表、QQ有个人语音秀。而且两者都已经有可以发布Podcast的平台,为 MSN Spaces 和 Q-Zone 加入Podcast功能都不会太难。QQ和MSN的用户数量足以让Podcast一夜间流行起来。 对个人来说Podcast绝对是一种比blog更生动的知识管理工具;而对服务的提供者,虽然Podcast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肯定可以作为增加自己现有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手段。我相信 Evhead 的 眼光 ,也相信这么好的东西,会被挡在国门之外。

中文Podcast为何慢热

Podcast产生还不到一年,但是其普及的速度却令人刮目相看。 Pew Internet的调查报告 表明,美国2200万iPod和其他MP3 Player的拥有者中,有29%从网络上下载并收听过Podcast,而在18岁到28岁的人中间,这一比例更是接近50%。 但是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中文的Podcast内容却寥寥无几,唯有“ CNBlog语音访谈系列 ”印象比较深刻。Podcast在中国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首先Podcast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 iPod 的流行。在美国iPod以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衍生产品之一,Podcast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中国,iPod还是只是一种奢侈品,MP3虽然普及,但是由于没有版权的内容横行,网络MP3内容服务得不到健康发展。这看似和Podcast关系不大,事实上却增加了Podcast发布者和听众交流的困难。大家都听盗版歌去了,谁来听Podcast啊。 其次,东西方教育和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中国学生直到完成了大学学业,可能都没有一次机会在众人面前演讲。而西方教育中,口头表达能力却是异常重要的一节。东方文化中,提倡的是含蓄卑谦,要我对着麦克风每天自言自语放到网上给大家听,还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另外,国内的互联网使用状况和国外有所不同,低龄用户的比例更高。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发掘一些网络服务,而更习惯使用别人送到他们面前,或者是在周围人群中流行的东西。但是国内网络公司对Podcast却大多是持观望态度。尚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而且大部分人连RSS都还没搞清楚,没人愿意担这个风险来进军Podcast。

RSS源管理

如果订阅的Feed越来越多,的确有必要采取适合的措施来防止RSS信息过量。 现在,我过一段时间就要检视一遍所有我订阅的Feed,然后退订一些长期不看,或者长期不更新的条目。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果RSS阅读器能加入这样的功能就好了。比如Bloglines,如果能在My Feeds里增添一个用户可以控制的的回收站功能,把超过一定日期没有阅读或没有更新的RSS自动放入回收站不再更新,等待用户处理,会十分方便。 目前像我这样RSS订阅数量超过300条,而且几乎每条都是更新非常频繁的人可能还不在多数。不过随着RSS阅读方式的普及,有效的管理大量RSS源对RSS阅读器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Gmail愚人节假戏真做之二

去年的今天,Google推出1G容量的Gmail,大家都以为是愚人节玩笑,谁想就此开始了疯狂的邮箱扩容站。今年愚人节,Gmail也不忘和大家玩乐一番。邮箱容量翻倍本身已经没什么希奇了,但是Gmail却玩出了新花样,在2005年的愚人节,你可以看到Gmail的容量在24小时里1兆1兆的爬到2000MB。 Google的花样百出,看似华而不实,却每每都能聚集大量的眼球,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千变万化的 Google Doodle 就是最好的例证。

Google近期的更新

这两天Google的许多产品都作了更新,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应对来自Yahoo以及其它竞争者的不断创新。 首先,Google终于抵挡不 住RSS标准的诱惑,开始在 Orkut Media 中 开始使用RSS 2.0格式的聚合内容。这是Google产品线中第一个支持RSS格式的产品。Google一直对RSS反映迟钝,Blogger.com和Gmail也 只是支持Google自有的Atom格式。不过现在看 来,RSS 2.0在对多媒体文件的支持上更有优势。 其次,Gmail即将 增加多种格式标签 ,我们马上就可以象在Word里一样方便的为邮件增加各种格式,如粗体、斜体、超链接、列表等等。传言Gmail将在4月1日全面开放注册,可能这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一个改进,毕竟对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Gmail还是太过朴素了一点。 桌面搜索方面, Google Desktop Search 也有更新,增加了 德文 、 法文 、 西班牙文 、 荷兰文 以及 意大利文 版本。 Google网页搜索当然也少不了改进。第一是增加了股市图表,现在在Google搜索股票代码,就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上部显示该股票的走势,如 GOOG 。第二是增加了对Firefox/Mozilla浏览器 预读取功能 的支持。最近又有一名Mozilla的工程师进入了Google,Mozilla已经成为Google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