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05的博文

Out of Blogging

明天开始出发去意大利旅游,8月27日到9月5日,为期9天。期间这个Blog的更新看来是希望渺茫了。万一在意大利有空上网,估计我也不会写IT,可能在Spaces写些游记。在这一个星期,大家如果想找些网络上新鲜好玩的东西,下面这些地方也都是非常好的去处。 Ken的从不知 地址: http://www.kenlee.cn Feed: http://www.kenlee.cn/rss2.php 哈斯日志 地址: http://loverty.org Feed: http://feeds.feedburner.com/loverty Plod 地址: http://plod.popoever.com Feed: http://plod.popoever.com/index.xml Zheng的美味书签也是金银满钵 地址: http://del.icio.us/Zheng Feed: http://del.icio.us/rss/Zheng 谢谢各位朋友对WebLeOn's Blog的关心,我们9月5日再见!

Sayonly的Email访问

Sayonly 是我很佩服的一个blogger,他将在11月的 中国网志年会 上作关于Blog和媒体的发言。刚刚收到了他的邮件,内容也是关于Blog和媒体的一个问卷。我对媒体理论并不熟悉,加上在准备旅游,时间仓促,所以回答问题也都是凭着直觉。大家可以一同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您写blog吗? 当然,几乎每天。 您认为blog在生活中重要吗?媒体在生活中重要吗? blog在我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我最大的爱好。但它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暂时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blog的使用中得到好处。从广义来说,媒体对我们也很重要,我们的信息,绝大部分不都是来自媒体吗?如果信息很重要,那媒体就很重要。 您有多少次是从媒体获得知识?有多少次从blog中得到重要消息? 我认为blog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只能比较blog和非blog媒体。 我的信息95%来自网络,最新的it方面的消息大部分来自blog,但是实事消息还是来自新闻网站。blog往往可以传送最新的消息,但是来源过于分散,对阅读者的阅读过滤能力是很大的考验。新闻网站利用rss技术,也可以实现快速传播消息,而且免去了大量的信息过滤。 知识和消息不一样,时效性不是很强。blog和非blog中都有非常有价值的内容,blog中个人经验比较多,常常小而精;其它媒体中所得到的知识则相对更系统化、理论化。 如果blog上有媒体上没有的消息,您会相信吗? 相信不相信要看blog身后的blogger是否让我觉得可信。 您是否会将消息发布在blog上,还是先通过媒体发布? blog。 您认为blog和媒体有什么共性? 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 您认为blog有机会补充国内的媒体吗? blog肯定会成为其它媒体的重要补充。 您觉得blog缺少权威感吗?这会阻碍blog成为媒体的一种还是促进blog成为媒体的一种? 我觉得blog并不缺少权威感,权威是长期培养的一种大众信任,blogger照样可以培养。 权威感不会影响blog成为媒体。 国内媒体和国外的媒体相比有什么不足和限制? 国内的媒体并不是很熟悉,不过总的感觉太过集中,而且不如果外的媒体开放。 介绍您听一段Podcast ,这跟广播感觉差距如何? 反波早就在听,podcast更有个性,让我们有机会听到更多不同...

把GTalk植入Google Sidebar

Google这周接连推出了2个桌面产品: 包含Sidebar的GDS 2 以及 IM软件GTalk 。所以要说这两款软件可以整合在一起,一点也不奇怪。而事实上,GTalk的确可以作为一个模块植入到Sidebar中。 - 安装 GDS 2.0 Beta 以及 Google Talk 。 - 打开GDS 2.0,并选择Sidebar的显示方式。 - 在Sidebar窗口标题栏的下拉按钮,选择Add/Remove Panels。 - 勾选Google Talk项并确定。 这样,你就可以在Sidebar里面是用你的Google Talk了。 (Via Forever Geek )

关于Google Talk

非常赞同 车东 所言:IM是浏览器以外最重要的网络入口。 Google Talk 正式推出,终于为Google补上了这个缺口。 Google Talk客户端安装文件只有900K大小,功能非常简单实用,除了文字和语音聊天以及Gmail收信以外,没有任何冗余的功能。任何IM的第一个版本都是可爱的,现在的Google Talk让我想起了MSN 1.0和Oicq。和Gmail账户的紧密结合也更增添了它的吸引力。 不过Google Talk也有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语音效果一般,从德国Call西安和香港,效果都不是很好,和Jan的通话还出现了只有一边可以听到的状况,应该没有用Skype类似的P2P技术。说它要和Skype争夺市场,看来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就是内存占用,虽然软件很小,功能不多,但是占用的内存却很厉害,用几分钟后就会占用15M到20M以上的内存。经过自己的使用和交流,还发现Google Talk和IE以及微软输入法有些冲突,不过好像问题并不是太严重。 Google Talk 8.0会是个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但是Google的第一步还是走得跟别人不太一样。Google Talk是基于开源的IM技术 Jabber ,你甚至可以用支持Jabber协议的 其它客户端 直接登录这项服务。也就是说,Google并没有想着用IM软件客户端来绑住用户,至少暂时还没有。 王翌的说法 ,多少有些牵强了。

MSN Messenger 7.5中文正式版

MSN刚刚推出了 MSN Messenger 7.5 正式版,现在你已经可以到 Messenger的主页 下载最新的7.5.0299版本。 这个MSN 7.5正式版除了之前Beta版中就包含的一些功能以外,还增加了协议命令行的支持。你可以在网页中实现以下这些功能只在Internet Explorer下有效): 建立对话:msnim:chat?contact=[邮件地址] 添加好友:msnim:add?contact=[邮件地址] 语音聊天:msnim:voice?contact=[邮件地址] 视频聊天:msnim:video?contact=[邮件地址] MSN Messenger 7.5正式版的发布,就在 Google IM即将到来 的几小时之前。

桌面上的Web 2.0

Yahoo收购Konfabulator 也就一个月的时间,Google就推出了 包含Sidebar的GDS 2.0 。两家网上竞争战火冲出了浏览器,蔓延到了我们的桌面。 Konfabulator和Google Sidebar功能类似,都可以直接在桌面上显示非常丰富的个性化网络信息。它们也都有非常好的扩展性,有开放的接口可以支持第三方插件。看来,浏览器作为Yahoo和Google迈向Web 2.0路途中一争高下的舞台已经捉襟见肘。全方位的占领用户的桌面,才能让它们一展拳脚。 我们不要忘记,目前来讲在桌面上Yahoo和Google都只能算新来乍到,MS才是说一不二的霸主。Windows在个人用户市场占尽天时地利,MSN还未入战局却先机已得。 Keso所说 的浏览器和IM,Google和Yahoo胜算并不大,好在搜索和桌面插件还是有不少的机会。 Web 2.0将不再是浏览器中的Web,而会成为在我们电脑中无处不在的 信息平台 。我们不用再争执在线服务好还是客户端软件好,因为或许我们已经分不清其中的差别了。

Google Sidebar

Google Desktop Search 刚刚推出新的2.0 Beta版,这个版本最大的改进是增加了一个功能超级强大的 Sidebar 。 Google Sidebar除了有桌面搜索框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功能模块: Email:即时检查和搜索Gmail邮箱。 News:查看Google新闻,可根据阅读习惯自动调整内容。 Web Clips:简单的Feed阅读器,还有一键订阅功能。 Scratch Pad:可以随时记录备忘的白板。 Photos:可以显示某个目录或是某个图片Feed的图片。 Quick View:最近或者最常使用的文件和网页。 What's Hot:显示网络上最热门的事件。 Stocks:实时股票信息。 Weather:天气预报,目前只支持美国。 另外,Google Sidebar也开放了API,已经有 不少的插件 可以下载,用来增强Sidebar的功能。Google占领桌面的进攻,正式吹响了号角!

Flickr杂志封面生成器

看的出来,John Watson是一个非常热爱Flickr的人。继 Badge Maker 和 Flickr Uploader 之后,他又编写了一个Flickr的小工(玩)具: Magazine Cover 。 顾名思义,这个小东西的功能就是让你利用Flickr里的图片来制作漂亮的杂志封面。使用非常简单,在Flickr里选择一张图片,再填入一些标题和文字,就可以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杂志封面”了。比较适合自恋的人拿来自娱自乐,比如我;或者用来作Blog文章的标题图片。 Magazine Cover也有一个 自己的Group ,其中已经 收集 了数百张来自不同用户的杂志封面,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

自定义个人首页:Protopage

ProtoPage 是一个很酷的自定义网页服务。利用AJAX技术,你可以方便的添加页面模块及修改页面风格,并能够实时看到效果。 打开ProtoPage网站首页,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可编辑的页面,你可以小试一下它的基本功能。不过如果你需要建立永久的页面,就需要登录了。登录到自己的页面后,你就可以开始打造这个自定义个人页了。 在My ProtoPage中可以添加的页面模块包括两类:“Sticky Note”以及“Links Panel”分别用来建立普通内容和链接列表。其中“Sticky Note”可以支持HTML,你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各种网页代码;“Links Panel”则可以建立包含至多10个链接的列表。你可以在页面上添加不限数量的“Sticky Note”或“Links Panel”,而且所有的模块都可以自由改变位置和大小。而在页面风格上,你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模版和背景图片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你可以设置页面权限为私人或者是公开。 我 简单添加了几个模块,把Bloglines的阅读页iFrame进去了,效果还不错。 ProtoPage使用起来非常自由也很方便,正如它自己所描述的,用来作为个人首页的确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公开密码,当作 WebNote 那样的留言本也是不错,只是缺了RSS输出。

远程分享工具:FolderShare

远程控制计算机的软件枚不胜举, FolderShare 也是一个具有文件的远程管理、分享及搜索功能的工具。 FolderShare的特点是其远程控制过程可以浏览器中完成,并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注册账号并登录后,就可以在线管理一个或者多个主机。功能包括读取主机目录、分享特定目录、管理用户读写权限、下载自己主机的文件等等,可谓非常强大。FolderShare主机端的监控程序也非常小巧。Windows版本的仅有800多K,Mac版本的也只有1.3M左右。 更加让人高兴的是,我觉得最实用的两个桌面搜索程序 Google Desktop Search 和 MSN Search Toolbar 都对FolderShare有非常好的支持,让你能够利用强大的Desktop Search更快的搜索到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

Blogger的Word插件

用熟悉的Word撰写、编辑及发布Blog是一个不错的主意,Google的Blogger就开发了这样一个Word插件,令我们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Blogger for Word 是一个大小为2M的插件,支持Word 2000及以上版本。安装了这个插件后,就会在Word界面里面增加一些按钮。设置好你的Blogger用户名及账号后,就可以在Word里像编辑普通文本那样方便的新建、修改以及发布你在Blogger账户中的Blog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插件对中文字符有非常好的支持,不管是标题还是正文中的中文都可以正常显示。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Blog桌面发布软件,以为Blogger for Word终于可以胜任。不过后来发现它的两个缺陷却让我无法接受:其一是它不支持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其二是Word带的那些垃圾HTML代码也包含在了Post中。 但是反过来想想,可以随时把Word中编辑的文档发布到网络上,也是非常有用的功能。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来说,Blogger for Word还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IM留言板Web2Messenger

Web2Messenger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Web页面来发送Messenger信息的服务。用它可以用网页表单直接发送消息到MSN Messenger。 和其它在页面激活IM程序的脚本不同,Web2Messenger完全不依赖IM程序。也就是说,无论要发送消息的人是否安装IM软件,是否是你的联系人,都可以使用这项服务来发送消息。 这里 是我所创建的表单,你可以直接用它来给我发送消息。不过,目前Web2Messenger还只支持英文字符的消息。 Web2Messenger还支持离线接收和消息存档功能。即使用户不在线,它也会帮你保存消息,等你上线的时候再发送给你。通过这项服务所发送的最后50条消息,也都会被储存在Web2Messenger服务器方便以后的管理。 另外,Web2Messenger也有类似 Onlinestatus 那样的在线状态显示功能,你可以在你的网站上显示你MSN Messenger的Web Presence。而且它比Onlinestatus更加强大,实时性更好,而且可以显示完整的昵称。 用Web2Messenger来作留言板,是不是很不错呢?可惜它暂时还只是一个“invite-only service”,不过你可以留意 这个Blog ,那里有Web2Messenger的邀请名额发送。

Firefox插件:PrefBar

PrefBar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Firefox自定义插件,利用它你可以非常方便的控制Firefox浏览器中的各项设置。 PrefBar所能够控制的设置非常丰富,除了可以禁止或允许显示网页中的字体、颜色、图片、JavaScript、Flash等元素以外,还可以控制浏览器的Cookie、Cache、Proxy等设置。另外,PrefBar还可以帮你自定义User Agent,要在网页统计程序中显示什么操作系统、什么浏览器由你来定。 对于中高级用户来说,PrefBar可以让你更加随心所欲的驾驭你的Firefox,很值得一试。

gVisit和MyGuestmap

Google Maps 开放的 API 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各式各样有趣的第三方地图服务。 gVisit 和 MyGuestmap 都是利用Google Maps开发的网站访客服务,也非常适合在Blog里使用。 gVisit可以在Google的地图上直观的显示网站访问者的地理位置。使用这项服务也很简单,只要输入网站名称以及网站的地址,就可以得到一段Javascript代码,把这段代码添加到网页中,就可以开始追踪你的访客信息了。你当然也可以把包含访客信息的地图显示在网站上,这是 作者的例子 。 MyGuestmap则是一个利用Google Maps开发的免费留言板。在这里,你可以把自己的留言板放在Google Map上,比普通的Guestbook要好玩多了。当然,普通留言板的功能它也不缺,除了更改标题、邮件提醒、管理留言外,还可以自定义输出地图的大小,方便你把它嵌入自己的网站。可以到我刚刚建立的 gUestMap留言板 来看看效果。

TalkDigger的RSS输出

原来介绍过的反向链接查询工具 Talk Digger 的作者终于为这项优秀的服务提供了搜索结果的 RSS输出 。这样一来,Blogger们可以通过他们的RSS Reader方便的跟踪自己Blog在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了。 TalkDigger所提供的RSS 非常完善,除了可以选择所要包含的搜索引擎结果数量之外,还可以选择是否要显示每个搜索引擎中的最新近添加的内容。 RSS输出还有一个可能作者也不曾想到过的好处:由于GFW的关系,国内访问TalkDigger网站比较困难,现在也可以用Bloglines等Online RSS Aggregator来使用这个服务了。

RSS?XML?Web Feed!

这也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的问题:那些橙红色标签里的白色字母缩写,到底应该是什么?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还是Feed?有时侯你可能还会看到Atom、RDF等其它字眼。 要知道所有这些缩写之间的区别,对我这个很喜欢看热闹的外行来说已经是非常困难,而对那些数量快速增加中的Feed读者(我所喜欢的叫法)来说,更是一项几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能不说,这无形中也阻碍了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发展。 Dave Winer 还要坚持RSS这个名字,可是他Blog上的橙红色标签上却还是写着XML。我的Blog上也没有使用RSS的标签,因为无论是内容,还是界面,它都实在很难再称为Really Simple的Syndication。浏览器的开发者同样会遇到这样的困惑,Firefox 1.0的 Live Bookmark 最初也使用了RSS图标,后来还是避开了这个问题,改换了一个没有任何所写的图标了事。 在这里,MS的 FUD 倒反可能成为一种让我们从这一大堆让人迷茫的概念中摆脱出来的好办法。最新的 Vista 和 IE 7.0 中,都没有出现RSS的字眼,而是使用了“Web Feed”这个名字。如果MS不再改变这个称呼,我们可以容易的想象2、3年后会有这样一个情景:大部分网站上不会再有RSS或是XML的标签,“Web Feed”变成了得到公认的名称。 Internet Explorer的FUD,不但让它自己独霸浏览器市场,也催生了无数不符合标准的“IE Only”网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没有“兼容能力超强”的IE,有多少人会因为W3C苛刻的标准而望而却步,互联网将会少多少有价值内容? 不管Microsoft有多么险恶的商业阴谋,目光短浅的我只知道,在很多的时候它带给我的是方便。看来我暂时是被 Robert Scoble 给感化了。

超快速Del.icio.us书签

Julian Bez 制作的 这个Bookmarklet 实在是太方便了,忍不住要介绍一下。 这个Quickpost的书签可以让你不打开Del.icio.us页面就可以迅速添加网摘,而且还支持把页面选择的文本自动作为扩展描述。 使用方法: - 把这个链接拉到你的工具栏: quickpost 。 - 修改Bookmarklet,把USERNAME改为你的Del.icio.us用户名。 - 在要收藏的网页选择一段文字作为描述。 - 点击工具栏中的quickpost。 - 依次输入Tag、标题(默认为网页标题)、描述(默认为刚刚选择的内容)。 - 添加网摘已完成。

imeem和Last.fm

imeem 和 Last.fm 都在昨天进行了升级。 imeem是一个支持及时交谈、建立多个Blog,分享图片以及本地文件的社区网络。imeem的客户端软件升级到了1.0正式版,最大的改进是可以把Blog和Album发布到网页上,方便非imeem的用户浏览。 Last.fm的新版则是把原来的网站和 Audioscrobbler 合并成了一个统一的网站,这样用户不用在两个网站间切换,就可以享用所有的功能了。通过这个新网站你可以纪录并整理自己曾经播放过的音乐;搜索和你所喜爱的音乐类似的曲目;通过播放列表和Tags寻找你的音乐同好并通过组群进行交流;收听内容丰富的在线广播,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台自己来当DJ。 这两项服务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不过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使用它们都需要客户端软件的支持;操作的过程都部分在桌面,部分在浏览器窗口;它们都把网络内容延伸到了桌面,同时也让你能把你电脑里的内容共享到网络上产生更大的价值;它们也都很好玩。

MSN Spaces Power Toys

Power Toys是MSN Spaces刚刚推出的一组允许用户对自己的Spaces进行更多自定义设置的功能,目前包括 Windows Media Player Power Toy 、 Custom HTML Power Toy 以及 Tweak UI Power Toy 。 (Via The Space Craft ) Windows Media Player Power Toy:添加可以在线播放网络音频/视频文件的Media Player模块。支持多种文件类型,可以设置开始位置、重复次数、播放速度等参数。使用方法:进入设置页面后在地址栏的地址后加上&powertoy=musicvideo,然后在customize->Modules中添加。 Custom HTML Power Toy:添加包含自定义HTML代码的模块。可以自定义标题,代码最大长度为512个字符使用方法:进入设置页面后在地址栏的地址后加上&powertoy=sandbox,然后在customize->Modules中添加。 Tweak UI Power Toy:可以设定整个Spaces的显示效果。背景颜色、背景图片、字体颜色、模块背景和模块边线都可以进行自定义设置。使用方法:进入设置页面后在地址栏的地址后加上&powertoy=tweakomatic,然后在customize->Modules中添加。 目前以上功能都还只支持Internet Explorer,而且所有的设置必须在Spaces的英文界面下完成。

Start开始支持PassPort登录

从现在开始,我们终于可以用 PassPort账户 来登录 Start.com 的服务,并在账户中保存自己的设置信息了。 (Via Start.com News ) 还有几样今天才刚刚发现的Start.com/3/的特性: - IE和Firefox中都能比较好的支持拖曳功能。除了内容区块以外,增添内容下拉窗口中所有的内容也都可以拖曳。 - 增加Feed时,除了直接输入地址,也可以用关键词来搜索Feed内容。记得我说的 MSN RSS搜索引擎 吗? - 加入了 Virtual Earth 的卫星地图显示。不过不要激动,只是记录了20个MSN微软员工的位置和Blog链接而已。 - 加入了书签功能。支持Tag,但是没有Bookmarklet。 - 加入了星座运程和时钟显示的功能区块。

Google的IM会怎样?

Google要收购 Meetro ,所以Google IM又被我们挂到了嘴边。那么如果Google要开发即时通讯软件,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Google一向是我行我素、标新立异,在不经意间,却又常常引导着业界的潮流。当邮件服务都快被网络公司们遗忘的时候,Google推出了Gmail;大家还在网络搜索上厮杀,Google已经把先进的搜索技术带到了你的桌面。 所以要猜Google IM的样子还是有点难度,不过最近几个月Google接连 收购Dodgeball 和Meetro,再加上Google自家的 Local 和 Maps ,多少给了我们一些想象的空间。Google的IM很可能会包含以下这些元素:WiFi支持、Mobile Device支持、地理信息、本地信息、社会性网络。 这些还不足以构成一个清晰的轮廓,不过我想Google IM肯定会是一个完全不同于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或者Skype那样的软件。 说Google要买Skype?我看可能不大,收购 Gizmo 或者 JAJAH 都有很好的技术,买一个VoIP何必要动辄 几十亿 ?为了那4200万用户?这可不像Google的风格。 以上都是胡猜,切勿当真。不过真事也有一件: Orkut 有了中文界面。

Blogger的读者更加富有

comScore Networks最新作了一份关于Blog圈行为习惯的 调查报告(PDF) 。调查的对象是美国的Blog圈,所以可能一些具体的数字对我们来说意义不是太大,但是有一些相对的比较还是非常有意思。 - 5家最大的BSP在2005年第一季度的独立访问者都超过了500万,而4个最热门的独立Blog在此期间的独立访问人数也都超过了100万人。相对而言,国内的独立Blog还远没有美国那样可以和整个BSP抗衡的影响力。 - 政治Blog是最受欢迎的,接下来是时尚生活、科技Blog和作者为女性的Blog。国内的情况:第一是空白,第二是接近空白,所以目前看客最多的,应该还是科技类和女性Blog。以时尚生活为内容的Blog还是大有潜力可挖啊。 - 跟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比较,Blog读者中有更多生活在富裕家庭,而且他们更年轻、更多的使用宽带来接入互联网。读者更年轻可能在中国不成立,不过暂时来说Blogger以及Blog读者的受教育程度应该普遍稍高一些。 - Blog读者的网络阅读量是普通互联网用户的2倍,而且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购物。这点可能放到中国也合适。所以说,Blog读者是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Blog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是任何商家都不应该忽略的。

Google新闻开始支持Feed

这个盼了N就久的功能终于被我们等来了, Google News 从现在开始也像 Yahoo! News 一样可以 支持Feed格式的输出 了。 (Via Dirson ) Google News Feed包括RSS和Atom格式,输出的内容除了各个栏目以外,也支持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不过,现在这些Feed地址都只是简单的显示在页面左侧,既没有添加到页面的Meta信息中便于被浏览器自动挖掘,也没有像Yahoo那样加上“Add to iGoogle ”的按钮。 目前此项服务只在Google News的英文站点开放,中文版的Feed输出功能可能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

没有动力写Blog该怎么办?

你我总会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Blogging失去了兴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但是可能还没有人能像Darren Rowse那样 认真的去面对这个问题 。他帮我们想了相当多克服不想Blogging的办法: - 开始写一个系列,或者连载一个大事件。 - 通过询问读者你该写什么来激发灵感。 - 阅读并更新自己以前的文章。 - 重新设计你的Blog界面。 - 在你想写的时候多写一些,留到你不想写的时候发表。 - 随时记录感兴趣的话题,在无物可书的时候写它们。 - 制作计划表强制自己Blogging。 - 你自己不想写的时候,邀请你的好朋友来你的Blog写作。 - 阅读更多其它的Blog - 通过多种方式和其他人,特别是其他Blogger交流。 - 发起有趣的项目、竞赛以及其他活动来活跃Blog气氛。 - 寻找一些新的信息源。 - 缩短Blog文章的长度,但是切中要害。 - 感受生活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发呆。 - 即使不清楚自己要写什么,也坐下来写作。 - 良师益友是你写Blog最好的动力来源。 - 如果实在无法继续,暂时的停止是最直接的办法。 下面是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延伸出来的一些想法: 系列:Darren本身就是一个很喜欢作系列的Blogger,这篇文章就出自他一个叫作 31 Days to Building a Better Blog 的一个大系列。其实“系列”是一个很讨巧的作法,它可以让你的文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几篇相关的旧文就可以合成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文章也可以添加适当的关联和总结,变成一篇新文。系列不但可以吸引并粘住你的读者,对自己来说,重新阅读,组织,改写自己的文字也是一个复习和进步的过程。 国内的Blogger中, sayonly 也是一超会写系列的主,空下来的时候在他的一个系列里尽情饕餮很是舒服。值得一说的是,sayonly的大部分系列都是集中连续写成的,非常厉害。其实, keso 有很多好的文字也可以集成系列,提高读者阅读的整体性。不过,自己的这个Blog东西太杂乱,似乎不适合这个办法。 Memo:这也是保持自己写作动力的重要办法。随时记录你脑中的想法,生活或者朋友对话中有趣的内容,这才是日志(Log)的本意。不用担心会只字片语、条理杂乱,我的办法是把这些零散的内容全部存成Blog草稿,但是标题包...

操作系统、浏览器和Web 2.0

ePlatform 提供了各种可以按需定制的服务。在它所提供的服务清单中,包含了大部分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服务。 按照ePlatform自己所说,它的产品可以“effectively manage your life style and of your family”。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服务可能是他们使用计算机的全部用途。ePlatform为这些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打开一个浏览器并登录网站就可以完成所有他们需要用电脑来完成的任务,关掉浏览器的时候,电脑也完成了使命,可以Power Off了。 这样一来,操作系统孰优孰劣,似乎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整天面对的,不是操作系统的桌面,而只是一个浏览器窗口。不再有人在乎OS功能的多寡、界面的优劣或者是操作性的好坏,它只要能运行一个浏览器就行了。唯一还值得关心的,使性能的高低。 再进一步说,浏览器之间好像也不用你争我夺了。ePlatform本就支持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而从目前IE7、Firefox 1.5和Opera 8.1等的发展方向来看,浏览器也都将越来越标准化,RSS Reader、Tabbed Browsing……浏览器的功能也慢慢走向同质化。不管使用哪种浏览器,这个服务平台都将呈现同样的效果,何况还有AJAX,让网络服务的操作也变得桌面化起来。 Web 2.0的其中一个要义就是“Web as Platform”,Web 2.0所改变的,可能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使用,而是整个计算机的使用习惯:Operating System Platform -> Browser Platform -> Web Platform。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谁代替谁 已经不重要了,因为Web本身才是将来我们所要面对的唯一平台。

Start走向MSN前台

Microsoft在 Start.com 上花了不少工夫,现在终于开始一点一点把那些新的界面和功能引入了MSN网站。 参与这次最新测试的是MSN的 马来西亚 和 瑞士 网站。新的MSN网站使用了和Start类似的风格,由多个可以伸缩的区块组成。增加了天气预报和Feed阅读功能,并使用了AJAX技术,可以实时显示结果。 目前MSN的这些新的功能和界面只能在Internet Explorer中显示。 (Via Scott's "SiteExperts" Place )

Del.icio.us的JS输出功能

Del.icio.us 终于推出了自己的JS输出功能,虽然这个功能我们早就可以通过 FeedDigest 等Feed转JS的服务来实现。不过用第三方的服务,不但稳定性要打折扣,功能也没有Del.icio.us推出的这个 Linkrolls 来的多。 使用Del.icio.us的Linkroll,我们除了可以对显示的网摘条数、JS标题和图标和列表符号进行设置外,还可以选择是否要显示网摘的摘要和网摘的Tag。一个更有用的功能是,你可以设置只显示某个或者某几个Tag的网摘,用它可以为自己的Linkblog分类了。 和FeedDigest类似的,Del.icio.us的Linkroll所输出的每个元素都 包含了CSS标签 ,你可以通过CSS随心所欲的改变显示的效果。

给Blog增加了邮件订阅

刚刚在 Blog的首页 侧栏增加了邮件订阅的功能,输入你的邮件地址并点击“Sub via Email”按钮,就可以以邮件的形式来获取我Blog的最新更新了。 这个功能不是通过以前介绍过的 R|Mail 来实现的,而是使用了另一个更方便的服务: RssFwd 。RssFwd对中文的支持非常完美,收到的邮件效果和 预览 一模一样。而且它也不需要像R|Mail那样通过邮件激活,订阅后马上就可以生效。退订更是方便,只需要单击邮件中的退订链接就可以了,所以也不用担心别人太过“热心”的帮你订阅。 不过RssFwd也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无法设置接收邮件的频率。不过服务器设置了每2个小时发送一次更新,这个频率应该不太会让人讨厌。 Update:RssFwd所发的邮件使用的是UTF-8编码的HTML格式,用客户端收应该都没问题,而在国内一些使用GB2312编码的邮件服务中在线查看,则需要把页面编码改换成UTF-8。

讨Blogger喜欢的Yahoo!

一进入8月,Yahoo就开始连续推新,3天推出了3项新的服务: Publisher Network 、 Blog Search 和 Audio Search 。 Publisher Network经过了 近5个月 的准备,终于开始向公众开放。不过目前它只接受美国居民的 申请 。但在不久的将来,Yahoo一定会把用户的范围慢慢的扩展到全世界。对 Google AdSense 来说,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而对Blogger来说,有了另外一个选择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收入。 上周刚刚提到过 Yahoo正在开发的RSS搜索技术 。才不过几天的时间,Yahoo! Blog Search就已经开始在韩国测试,而美国主站也将在数周内推出类似的功能。网络上的 Blog内容增长飞快 ,3大搜索引擎自然不会错过这块重地。 Audio Search是Yahoo刚刚才推出的另一项服务。它除了可以从 多个网络音乐服务网站 中搜索歌曲、艺术家和专辑以外,还可以对Podcast内容进行搜索!不过看起来Yahoo! Audio Search还不能像 Podscope 那样搜索语音内容,而只能通过Podcast标题或者描述等文字信息来进行搜索。 Yahoo的这三项服务可以说都是为度身定制的,Jan说的 Yahoo!更加Blog-freindly 真是一点都没错。

MSN Filter

MSN刚刚推出了一个新的网站: MSN Filter 。 这个网站分成5个栏目: Music Filter 、 TV Filter 、 Technology Filter 、 Sports Filter 、 Lifestyle Filter 。而打开这些栏目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只是MSN Spaces上的几个Blog。这些Blog和用户创建的Spaces Blog并没有太大的两样,最显著的区别可能就是这些Blog上都插入了广告。所以这样看来,MSN Filter只是一个Blog Network而已。 虽然从这些Blog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作者的信息,不过不久前Microsoft的 一则招聘广告 我们可以猜想到,这些Blog里的文章,应该都出自专家之手。 Weblogsinc 和 Gawker 成功的Blog商业模式,不但成为Blogosphere津津乐道的话题,对MSN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BSP也有着巨大的诱惑。 Jan的担忧 ,恐怕还没有那么快到来。

Blogosphere统计:2005年8月

Technorati 的CEO David Sifry 每隔半年左右就会利用Technorati的数据对整个Blog圈作一次宏观的统计报告。以下是2005年8月最新一次报告的一些情况。 - Technorati在2005年7月跟踪的Blog数量为1420万,链接13亿条。 - Blog的数量继续保持每5个半月翻一倍的增长速度。 - 每天新建的Blog数量为8万个,大约每一秒就有一个新的Blog诞生。 - 55%的Blog是活跃的(在3个月内有过更新),这个数据在一年以来都没有变化。 - 在最近一周内有过更新的Blog占13%。 Tachnorati所跟踪的Blog累计总数: 每日新建的Blog数量: (Via Sifry's Alerts ) - Technorati每天新收录的Blog文章为90万篇。 - 平均每秒产生10.4篇Blog文章。 - 从发布文章到被Technorati收入平均只需要不到5分钟。 - IM软件、Moblogging工具以及第三方服务( Flickr 、 Del.icio.us 等)等的广泛应用,让Blog文章的发布数量大幅度增长。 - 周末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只占一周文章总数的5%到10%。 - 太平洋时间7:00到12:00(北京时间23:00到4:00)所发布的文章最多。 - 全球性事件对Blog圈影响巨大,搜索数量和文章数量都有显著变化。 每日Blog文章发布数: (Via Sifry's Alerts ) - Tag的使用在过去的6个月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今年1月到7月,Technorati一共跟踪了2500万篇包含Tag的文章。 - 到7月底为止,每天有30万篇包含Tag的文章被收录。 - 大约有1/3的Blog文章使用了Tag或者是分类。 - 除了Blog以外,Tag还被广泛应用于图片和网摘。 - 每天所产生的Tag数量约为12000个。 - Tag的使用在英文以外的其它语言中也增长迅速,包括中文和日文等亚洲语言。 包含Tag的文章总数: 每天新增包含Tag的文章数: 每天新增的Tag: (Via Sifry's Alerts ) - Spam Blog和Fake Blog随着Blog圈一起爆炸式增长。 - 这些Blog大部分是由程序而非人工创建的。 - 这些Blog大部分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建:获得更...

MSN Shopping功能升级

MSN新的比价网站 MSN Shopping 刚刚结束 Beta ,就进行了多项的功能升级,使其成为比价搜索引擎中的又一强力竞争者。 这次升级中最吸引我的是增加了RSS格式的支持。现在在MSN Shopping里面的任何一个搜索结果,都可以输出为RSS。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轻易错过所感兴趣的商品信息了。 其次是搜索和查看的历史记录功能。这个功能也非常实用,它在页面下方会自动储存你曾经浏览过的产品、分类以及最近搜索过的关键词。此外,你还可以在任何页面使用“Save this page”来储存当前页。 其它的一些改进包括增加了卖家和商品的数量、多种方式查看列表、产品参数比较、拼写检查等等。具体的内容可以查看MSN Shopping的 官方Blog 。 最近MSN所推出的几个新的服务,从 Spaces 到 Weather ,以及现在的Shopping,界面都很清爽,看起来舒服,用起来也比较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