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05的博文

FeedBurner邮件订阅

FeedBurner 现在也提供了邮件订阅的功能。在Publicize标签里,用户可以方便的为其FeedBurner中的Feed添加Email形式的订阅功能。 目前,FeedBurner的Email Subscriptions服务是由 FeedBlitz 所提供的。FeedBlitz的功能和 R|Mail 以及 RssFwd 大同小异,对中文同样也有良好的支持。不过,跟FeedBlitz比,RssFwd对订阅者来说更为方便,所以暂时我还是会先用RssFwd的服务。 另外,FeedBurner的统计信息中,Email订阅也在前几日开始单独列出。看来,用Email来订阅Feed这种“返璞归真”方法,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了。

Yahoo! Site Explorer

Yahoo! Site Explorer 是Yahoo刚刚推出的网站探索工具。用它可以来查询一个网站中所有被检索的页面以及反向链接情况。 和普通搜索中使用搜索参数不同,Yahoo! Site Explorer更加注重网站的结构和链接的关系。在YSE中搜索一个网站的网址可以得到比“site:”更多的结果,而相比较于“link:”只能搜索一个网址的反向链接,YSE的inlink不但可以搜索单个页面的反向链接,更可以搜索一个目录、一个子域名或者是整个网站的总体反向链接情况。 另外,Yahoo! Site Explorer还提供了RSS和TSV格式的输出,方便随时跟踪或者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ThinkFree Office Online

这又是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网络服务。ThinkFree提供的是办公软件套件,包括支持多操作系统的桌面版本和iPod版本。而 ThinkFree Office Online 则是这套办公套件的免费在线版本。 它在浏览器内就实现了几乎所有MS Office的功能,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Office文档。虽然ThinkFree Office Online因为使用了Java技术而使载入速度不尽人意,但是其效果绝对会让人惊叹不已。通过下面几张截图,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在线的Office究竟有多么的强大。 Write组件,相当于MS Word: Calc组件,相当于MS Excel: Show组件,相当于MS PowerPoint: 要注意,这些界面和功能都是在没有安装任何桌面程序的情况下,依靠Internet Explorer和 Java SE 来实现的。另外,ThinkFree还为很贴心的每个用户提供了30M的空间在线储存文档,并且提供了发布工具方便用户把文档发布到各种不同的Blog系统中去。而PDF的导出功能,也是非常之实用。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MS Office这样的办公套件已经是非常大型的软件了。而现在,Office中这么多复杂的功能也都已经可以完全在线实现,那还有什么应用不能放到浏览器中呢。我们电脑中的单机处理软件会越来越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需要在电脑上安装的,只是几个连向网络接口的工具。

社会化个性搜索:Rollyo

这是个让人一见到就印象深刻的服务, Rollyo 可以让我们创建、使用及分享不同的搜索档案。你不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搜索范围,更可以通过使用其他专业人士所创建的搜索档案,来提高搜索效率,避免Spam的干扰。 Rollyo里的搜索档案被叫做 Searchrolls ,是由用户创建的一个网站列表。把几个内容相关的网站加入列表,起好名字并选择分类并加上Tags,一个Searchroll就完成了。使用这个Searchroll,搜索将被限制在它的网站列表中所列出的网站之内。Searchroll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公开分享。当然,你也可以方便的搜索、收藏其他用户的Searchroll。 假设有一个Rollyo用户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那他所创建的此方面的Searchroll对其他用户来说,便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其他用户可以利用专家的Searchroll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的搜索。当然,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个用户的Searchroll是有价值的,所以Rollyo里也有用户评价系统选出的High Rollers,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专家用户。 Rollyo虽说是一个刚刚推出的服务,但是已经有了不少辅助工具。 Add to Firefox 让你可以方便的把Searchrol加入Firefox的搜索栏; Import Bookmarks 则可以让你导入书签快速建立Searchroll。 Yahoo几个月前推出的 My Web 也有类似的功能,不过Yahoo所构建的系统多少有点太过于复杂,在没有足够好友和搜索量的情况下,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还是Rollyo以网站列表为基础,直接分享Searchroll来的直接明了。

Google账户走向统一

上个礼拜,Google的社会化网络服务 Orkut 引进了 Google Account 登录系统。今天,有 有人发现 Google AdWords 也开始要求用户 使用Google Account来登录 他们的账户。 在2004年以前,Google的服务绝大部分都不需要用户登录。自从推出了 Gmail 以后,Google的账户系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从Gmail到 Groups ,从 Search History 到 iGoogle ,都融入了Google Account体系。现在Orkut和AdWords这两个基本上独立的服务也开始和Google账户接轨,表明了Google将建立一个统一的账户体系。 Google一直鼓吹自己不是门户。的确,Google原来单一的搜索服务根本称不上门户,即使如今Google提供各种不同内容的服务,但是和传统的内容门户还是有巨大的区别。但是,门户概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的内容提供者,渐渐向针对每个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信息接口的服务集合。不单Yahoo和MSN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Google也是 殊途同归 ,而且来势越来越凶猛。Orkut虽然服务本身没什么特色,但是运营时间不短,在用户影响上决不会次于 Yahoo 360° 和 Wollap ;AdWords也是中小型用户广告投放的首选。接下来,AdSense甚至是Blogger并入Google Account也是顺理成章。 越来越多的服务被集成到一个账户系统以后,Google便有机会更加系统的分析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推出更智能化的服务。毕竟,用户手动自定义服务肯定还不是个性化的终点。能够学习用户习惯并进行智能化调整的服务,才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

Trackback正在死去

将近一年以前,我还 认为 Trackback是Blog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只不过没有被人们好好利用而已。但这一年来,Trackback还是没有被人们重视,而越来越多的Blog链接搜索工具,也促使Trackback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在Bloglines中订阅了 Technorati 、 IceRocket 和 Google Blog Search 的Blog反向链接搜索结果,我已经很难会错过链接到这个Blog的文章了。如果想知道更加仔细的反向链接情况,我可以查询 PubSub ;如果想知道来自Blogosphere以外的连接,各大搜索引擎也都有反向链接查询功能。 TalkDigger 更提供了集成化的查询服务,更加方便。 如果愿意,我可以在每篇Post后面加上 GBS 的反向链接查询来代替Trackback。使用起来麻烦,也没有特别好的交流效果,Trackback这个连接Blog内容的纽带在强大的Blog搜索引擎面前越来越失去了光华。 Update:有人说,Trackback代表了链接人的主动意愿,搜索不能完全代替。那我们也许可以用Search + Microformat的方式,比如在链接里加一个rel的标签。因为Trackback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作为信息交流的单位只能是整个文章。显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信息单位。

USB-Stick中的浏览器

浏览器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软件,但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使用其它电脑时被迫使用不熟悉的浏览器,或者是不习惯的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们中意的浏览器放在USB-Stick或者其它可读写存储设备中,让顺手的浏览器随时跟在你的身边。 其实,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三大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Firefox以及Opera都有各自的移动方案。 Internet Explorer 7.0的绿色版在网络上 流传甚广 ,虽然说功能不全,但也算给喜欢使用IE 7.0的朋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移动方案。 Portabe Firefox 的开发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更新非常及时。作者还提供了 Portable Firefox Launcher ,方便我们制作适合自己的移动版Firefox。 Opera浏览器也刚刚 变成了免费软件 ,我们也可以把最新的Opera 8.5制作成移动版,放到我们的USB-Stick中: 1. 用个人用户模式(不选择 为每个用户使用单独的设置)安装Opera。 2. 运行至少一次Opera浏览器。 3. 下载XChangeCL.exe并复制到\Opera\utils\目录(需自行创建)。 4. 修改\Opera\profile\opera6.ini,删除所有的盘符 例如:“Opera Directory=D:\Opera\profile” 改为“Opera Directory=\Opera\profile” 5. 修改\Opera\OperaDef6.ini,修改所有的盘符为HaKeMiStO 例如:“D:\Opera\skin\Standard.zip” 改为“HaKeMiStOOpera\skin\Standard.zip” 6. 把OperaDef6.ini移动到\Opera\utils\目录。 7. 把以下代码复制到文本编辑器中并保存为Opera.bat: @echo offcd \copy /Y \Opera\utils\OperaDef6.ini \Opera\OperaDef6.ini \Opera\utils\xchangecl -B \Opera\OperaDef6.ini /HaKeMiStO/%cd%/start /max \Opera\Opera.exe 8. 复制整个Opera目录到USB-...

Google自定义搜索结果

Google刚刚也开始允许用户调整自己的搜索结果,现在我们可以把自己不想看到的网页从我们搜索结果中方便的剔除掉。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选择在某个搜索中剔除某个页面、在所有搜索中剔除某个页面或者在所有搜索中完全剔除某个网站的搜索结果。 目前要使用这个功能,需要有两个条件:登录 Google Account ;使用 英文界面 。不过,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功能。类似的选项在将近1年以前就已经在Yahoo搜索中 出现 。

FeedBurner PingShot

PingShot 是 FeedBurner 刚刚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可以允许用户在更新FeedBurner中的Feed同时,向其它网站发送Ping,通知该Feed的更新。用户登录并进入Feed条目管理后,可以在Publicize标签中找到该功能。 PingShot除了可以通知著名的Feed数据库以外,更可以通知 Ping-O-Matic 这类综合Ping服务,作为中介让Feed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FeedBurner甚至允许用户 自己来添加 被通知的服务。 这个功能的确可以给用户带来不少方便,只需要设置一次,就不用再去Ping其它的网站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部分Blogger更新以后要去通知搜索引擎或者是其它数据库,目的是为了自己的Feed内容能在各个网站的数据库中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同步的更新。而谁是最先知道内容更新的呢?除了作者本人,只有Blog系统或者是BSP。FeedBurner的更新周期为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FeedBurner本身就有最多为29分钟的延迟,那么PingShot的延迟便也可能达到29分钟。 当然,我们可以 手工通知FeedBurner ,再由FeedBurner通知其它服务。但这样一来PingShot又及不上Ping-O-Matic直截了当。有趣的是,PingShot可以通知Ping-O-Matic,反过来Ping-O-Matic也可以通知FeedBurner。所以结果就是,如果你在意29分钟的延迟,还是用Ping-O-Matic比较快;如果无所谓半个小时的相差,那用PingShot倒也省事。 类似的Ping服务,最好还是由Blog软件或者BSP来做。Blogger和MSN Spaces都有类似功能,遗憾的是它们都只能通知Weblogs.com这一个数据库。

个人信息管理服务:AirSet

AirSet 提供的功能也不算少,不过和Nextaris比起来,它更加注重于个人信息的管理与合作项目的组织。 AirSet主要提供日历、通讯录、Todo-Lists、Blog以及链接收藏等功能。这些功能除了可以个人使用,更可以建立组群,并由不同权限的会员来共同维护,为协同工作的项目提供方便。值得一提的是,AirSet除了支持资料的普通RSS输出外,还可以通过Email来发送每日摘要,用户可以自定义发送摘要的时间。除此以外,AirSet更支持与Outlook、Palm以及移动设备的资料同步,使该服务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最近,越来越多的综合式服务网站进入我们的视线,从 BlogFlux 到 Nextaris 再到今天说的AirSet,它们所提供的功能如若单独拿出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不过,再普通的服务,只要通过合理的组合都能产生1+1>2的效果。从Web 1.0到Web 2.0都是这个道理。

信息服务大集合:Nextaris

Nextaris 是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很难说。因为Nextaris的功能实在是太杂了:搜索、新闻、网摘、相册、Blog、文件共享、组群,几乎所有流行的应用都可以在Nextaris里 找到 。 试用了一会Nextaris里的大部分功能。这才发现,Nextaris功能虽多却也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它所有的功能都围绕着网络信息的管理。不管是地址、文字、图片或者其它各种类型的文件及其所包含的内容都可以保存到Nextaris所免费提供的100M空间中。你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查阅、存档;跟特定的组群或者用户分享;或者直接把指定内容 发布 在互联网上。 所有的网络信息作为纵轴,而自我、好友/组群和整个互联网形成三个信息传播的层次。至少从结构上来说,Nextaris的确基本上作到了“All-in-One Pers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功能太多,使得Nextaris中的很多部分都作的不够完善。而从用户角度来说,初次使用该服务也多少有些让人无从下手。

Opera升级+免费

Opera的网站 刚刚进行了改版,而且 宣布 其浏览器产品将移除内置的广告,完全免费提供下载使用。 之前Opera 10周年活动 发送了100万个免费的注册码 ,紧接着又推出了 个人门户服务 ,现在索性将Opera浏览器完全免费提供,而且版本号也一下子升级到了8.5。面对来势汹汹的Internet Explorer 7.0和功能强大、广受关注的Firefox,Opera也开始摩拳擦掌了。

Picasa中文版

Picasa 终于推出了 中文版的网站 。在中文Picasa网站上,我们可以下载到最新的Picasa 2.1多国语言版本,所支持的语言包括: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俄文、日文语、韩文及繁简体中文。现在再也不会遇到中文文件夹名无法显示的问题了。不过软件中文界面中所使用的中文字体实在是不敢恭维。 Picasa2提供了非常强大而丰富的图片管理及编辑功能,还能配合Gmail以及Blogger把图片发布到网上,非常的方便实用。 使用繁体中文的朋友可以访问 Picasa繁体中文版网站

Google Secure Access

Google Secure Access 是Google刚刚推出的一个用来增强WiFi无线网络连接安全性的小软件。 (Via Real Tech News ) Google Secure Access将会帮助你连接到一个 Google的VPN (虚拟私人网络),以此来达到增强安全性的目的。目前,我通过普通的Internet连接就可以下载该软件,也能够连上Google的VPN,不过连接后WAN便会立即失效。关于适用性, GSA的FAQ 中也提到:“Google Secure Access是一个新的产品,目前只在旧金山湾区的一些特殊区域有效。” 看到Google Secure Access的第一反应,它决不会像在FAQ里写的那样,只是一个Google的工程师用他的那20%的时间写的小玩意。这个软件能被Google放到网站上,其目的可能和当初的 Google Web Accelerator 如出一辙。名义上是让用户有更好(更快或者更安全)的网络连接,而实际上则可能都是为了方便完全的监控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为Google将来核心业务的选择和发展方向的确定来提供用户数据。 另外一个感觉便是,Google会不会真的大规模的开展WiFi服务?架设大量安装有Google VPN的无线接入点,Google向你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代价是向Google提供你的用户数据。

两个GBS的小工具

Google Blog Search刚一推出,便成了Blogosphere中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一些小工具也迅速的应运而生,这里就有两个: Firefox Search Plugin :为你的Firefox搜索栏增加Google Blog Search选项。 下载地址: http://www.mitchkeeler.com/downloads/googleblog.zip Link Bookmarklet:当前页面的Google Blog Search反向链接查询。 把这个链接拉入浏览器链接栏便可使用: Google for Blog Links

超级Tag搜索:Guten Tag

从 Ken那里 知道了这个好用的Tag搜索引擎 Guten Tag 。 Guten Tag所包含的Tag库很多。虽然没有找到来源网站的列表,但是经过对几个常见关键词的搜索发现,它涵盖了近10个支持Tag的网站,可以同时搜索文章、网摘、图片、声音Podcast以及视频内容。 Technorati 、 43Things 、 Del.icio.us 等一些著名的网站自然不说,一些比较鲜人知的服务,如 Pooxi 、 Dailymotion 也包含在内。 另外,Guten Tag还支持搜索结果的RSS输出,你可以方便的跟踪你所感兴趣Tag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比从单一网站订阅RSS返回更多的结果。

Vimeo服务升级

和 YouTube 一样, Vimeo 所提供的也是视频存放服务。从刚刚收到的Email里知道,它刚刚对服务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上传流量从每周8M提高到了每周20M;其次是加强了好友功能及增加了跟踪好友视频的功能;增加了从Email上传视频的功能;加强了RSS输出。 虽然跟单个文件100M、总流量无限的YouTube比起来,Vimeo的容量限制还是多了一些,但是Vimeo还是有不少的过人之处。首先,在Vimeo所上传的视频不会被转换成Flash,源视频文件可以自由下载,而且它也不会像YouTube那样在你的视频中打上网站Logo。更重要的是,支持Email上传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从移动设备中把视频传输到Vimeo与人分享,可以作为方便的V-Moblog和移动Podcast工具。 Vimeo和YouTube各有所长,前者适合纪录事件,而后者更适合用来分享视频作品。两家都算是作出了特色。

Flash Email门户:Goowy

Goowy 首先是一个Email服务,免费的提供100M的邮箱。但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不少其它的功能,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个人信息门户来用。 跟 ProtoPage 以及 Netvibes 比起来,Goowy虽然没有使用那么新潮的AJAX,但是全部使用Flash技术试网站的效果更加的酷。 除了Email服务以外,Goowy还提供了不少游戏供用户娱乐。更加重要的是,Goowy还支持比较完整的RSS阅读功能,这也是我可以把它看作信息门户的原因。可惜的是它还欠缺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OPML导入。Goowy还将提供Calendar功能方便用户来安排事件。 类似的服务现在越来越多,不过说实话还没有一个能完全令人满意的。 Feedication 和 Fyuze 都只能连接有限的几个网站的服务;ProtoPage则不支持RSS订阅;Goowy可订制的程度比较低,而且由于使用Flash,速度也不能令人满意。Netvibes可以说是最接近我的想法的,但如果其界面的自定义程度再高一些,并能够支持更多的服务,如POP邮件、支持超链接的文字模块等等就更好了。

第三方个人首页:Netvibes

前一阵介绍过一个自定义个人首页服务 ProtoPage 。 Netvibes 所提供的也是类似的服务,比过它在功能上比ProtoPage要“Geek Style”的多,也更加适合Blogger使用。 Netvibes的功能和界面可以说都是汲取了 Start.com 和 iGoogle 的精华。 Netvibes的搜索模块可以搜索Google、Yahoo、MSN以及WikiPedia。它的Feed读取功能强大,和Start.com非常相似,是一个完整的在线Feed Reader。Netvibes还可以像iGoogle那样读取Gmail邮件,显示标题和邮件摘要。它所提供的天气预报服务也优于Start.com和iGoogle,可以显示全球主要城市的天气。另外,Netvibes还有一个WebNote便签功能,方便随时记录,与 GDS里的Sidebar 类似。 和Start.com类似的,Netvibes也支持直接使用或者登录用户使用,登录后页面的改动都会保存在服务器。 在界面上,Netvibes也使用了AJAX,可以在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下拖曳各个模块,并能够即时修改页面标题。 MSN、Google又或者是Yahoo所提供的个人首页固然稳定,但是Netvibes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却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对于同时使用多家网站服务的用户来说,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Yahoo Instant Search

Instant Search 是Yahoo!刚刚推出的搜索功能,它可以让用户更加快捷方便的得到所要查询的信息。 Instant Search在界面的实现方法上和 Google Suggestion 比较相近,都使用了类似AJAX的技术。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的同时,会即时在下方出现与当前输入内容相关的内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关键词都有即时搜索结果,Yahoo! Instant Search只支持一些特定的常用关键词以及 Yahoo! Shortcuts 中所提供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个功能,也可以把它直接 添加 到 Yahoo的主搜索引擎 中。

Google Blog Search

不出所料 ,Google终于推出了 Blog搜索引擎 。 和 MSN Search的Feed搜索 选项比起来,Google Blog Search看起来更加像其它普通的Blog搜索引擎,用起来也方便很多。Google Blog Search的搜索结果支持RSS和Atom格式的输出。而且通过搜索参数,我们可以进行Blog标题、文章标题、文章作者、Blog地址的搜索。可惜的是,Google Blog Search目前索引的Blog数量只有800万(Technorati为1700万)。不过,它的索引速度非常快,用来追踪热点事件还是很不错的。 同时,Google也把这个搜索引擎 置入了Blogger网站 。你也可以在用户控制面板和 Blogger Navbar 进行搜索。 以Google的搜索技术和品牌效应,特别是它在Blogger中的 高关注度 ,相信Google Blog Search会迅速成为最常用的Blog搜索引擎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2个月前就开始测试Blog Search的Yahoo应该也很快会开放Blog搜索引擎。

超酷Microsoft相册:Max

Microsoft Max 是微软最新开发的图片管理及分享工具的代号,它使用了大量最新的技术,其界面效果和软件功能都令人眼前一亮。 Max和其它普通的图片管理软件一样,可以搜索、归档、管理电脑硬盘上的图片。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利用 MSN Passport 系统来远程同步本地的指定相册,与亲友分享图片。Microsoft Max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微软的下一代应用程序接口 WinFX 以及super hot 3D Mantle View™。 Microsoft Max已经开始提供 下载 试用。不过,安装的系统要求不低,而且还需要 最新版本的WinFX 。当然,Max也有 自己的Blog ,你可以知道Max开发的最新进展。 不知道Max会单独发行还是集成在 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 中,无论怎样,它对其它同类软件,甚至是图片分享在线服务都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Google的 Picasa 、Yahoo的 Flickr 和MS的Max,最后会由谁来执掌我们的图片呢?

eBay正式收购Skype

风风雨雨传了很长时间了,今天终于得到了 官方的确认 。 从Ebay发布的 Presentation 来看,Ebay收购Skype的主要目的除了觊觎Skype在VoIP市场高速的增长和丰厚的利润以外,还意图通过Skype来改进Ebay本身的C2C业务。包括直接利用Skype来改善用户之间的交流;用Pay per Call等手段来改进现有的Paypal支付系统等等。 有时候解决一个小问题,就会使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改观;看看当初PayPal给Ebay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就知道现在Ebay花41亿美元(13亿现金 + 13亿股票 + 15亿潜在收入)到底是不是值得了。

长角的长尾

Microsoft在发布Windows XP的时候,为这个操作系统推出了两个版本Home和Pro,之后又推出了Starter和Media Center等版本。而在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 (PDC) 2005召开前两天传出了消息,Windows的下版Vista一开始就将推出7个各不相同的版本: Windows Vista Starter Edition: 类比WinXP Starter,只能同时打开3个进程,没有支持64位处理器的版本。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Edition: 类比WinXP Home,包含防火墙、安全中心、安全无线网络、家长控制、反病毒/Spam/Spyware、网络映射、Windows搜索、Aero用户界面、Movie Maker、相册、媒体播放器、支持RSS的Outlook Express、P2P及时通讯等等大部分Vista的功能。它是Vista系列操作系统的基础版本。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Edition: 增加了Media Center、Media Center Extender功能,支持HDTV、Tablet PC,对移动设备和多台电脑控制有更好的支持。这个版本类似于WinXP Media Center,但功能要强大得多。 Windows Vista Professional Edition: 类比WinXP Pro,主要针对商务应用,支持域以及同其它协议网络的连接,支持远程桌面、IIS网络服务器、加密文件系统等功能。 Windows Vista Small Business Edition: 增加备份和影像复制功能、传真和扫描组件以及其他一些尚未确定是否要加入的商务及办公功能。该版本的Vista可以升级到更高级的版本。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Edition: 加入Virtual PC、多国语言界面等功能,并支持安全加密技术“Cornerstone”。 Windows Vista Ultimate Edition: Vista的最高版本,包含Vista Home Premium和Vista Pro的所有功能,还加入了更强劲的游戏支持。另外,微软还在考虑为这个版本添加Podcast...

MSN开发工具及API大开放

开放API是Web2.0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9月13日,MSN将会一口气推出大量的 API及其相关的开发工具 。到时候,第三方的开发者们就可以方便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进MSN的全线产品。即将推出API的MSN产品包括 MSN Search 、 MSN Virtual Earth 、 MSN Messenger 和 MapPoint 。 MSN的最终用户可能还不能直接体会到开放这些API的意义,不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好处。这是一个利用MSN Messenger Activity API,还正在开发的功能:在MSN Messenger中把所发送的及时消息直接翻译成其它的语言。 Google 和 Yahoo 是开放API的先行者,但看来最后还是需要MSN来让API“发扬光大”。可能MSN还够不上酷,但是拥有2亿Passport用户和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后盾,只需要不失去清醒的头脑和与时俱进的心,就能在Web2.0之路上轻易取得先机。 相关链接: New MSN APIs To Be Offered Microsoft to Release New Developers Tools

Blog综合服务:BlogFlux

BlogFlux 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说都不是原创的,但是它简单的整合,却给不少Blogger带来了方便。 BlogFlux最早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了 Blog Directory 、 PageRank Checker 和 Button Maker 。这三种服务在网上并不少见。但是既然BlogFlux的功能并不比别的网站差,对很多人来说,如果需要使用其中2项以上的功能,用BlogFlux总比使用多个网站的服务要省心一些。 之后,BlogFlux又陆续增加了 Pinger 、 Subscription Service 和最新的 MapStats 。虽然这些也不是BlogFlux的首创,但是服务的提供者却已经不是随处可见。而且BlogFlux还对Pinger和MapStats进行了改进,在功能上超越了原创者。BlogFlux的Pinger比 Ping-o-Matic 提供了更多可以Ping的网站;而MapStats则比 gVisit 能够显示更加全面的统计信息。BlogFlux还提供了控制面板来方便用户管理各项功能。 实现用户的单一需求,并继续做专、做深、做精依然是不变的成功法则。但是瞄准某个市场,汲取好的创意提供整合型的服务,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作精和作全都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喝彩和金钱。

一站式Podcast:podOmatic

podOmatic 提供了从搜索、订阅到发布的完整Podcast服务,而且跟 Odeo 比起来它的有些功能更略胜一筹。 podOmatic包括一个Podcast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搜索感兴趣的内容,并在搜索结果中直接收听音频或者订阅到podOmatic的客户端软件podAmigo。podAmigo可以以天为单位制作每日的Daycasts,方便下载到iPod或者MP3 Player中收听。 podOmatic的发布功能也很完整,除了可以上传录制好的MP3以外,还可以直接在线录制内容(Beta阶段无法保存)。另外,podOmatic还有一个mixOmatic选项,可以利用它方便的为我们的Podcast加入场景音乐。mixOmatic中已经提供了6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让我们使用。 podOmatic还为用户提供了podMail的功能,你可以像使用普通Email服务那样发送和接收音频。podMail中的邮件也可以被podAmigo接收并加入到Daycast中。换言之,除了主动订阅Podcast,也可以通过podMail来获取有用和有趣的音频内容。 podOmatic虽然没有像Odeo那样提供完整的在线收听功能,但mixOmatic和podMail还是很实用的功能,让我们有办法更方便的制作和传播高质量的Podcast。等不及Odeo发布功能的朋友,又多了一个选择。

MSN增加Feed搜索功能

不出 所料 , MSN Search 终于推出了Feed搜索功能。不过沿袭MSN 一向的习惯 ,MSN Feed Search也是通过搜索参数来实现的。 MSN推出的Feed搜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feed:[关键词]”搜索Feed内容。搜索的结果全部是RSS/Atom格式的XML文档。MSN还对所索引的Feed文件进行的缓存,你在搜索结果中点击缓存来以更容易阅读的形式来预览Feed内容。第二种方式是“hasfeed:[关键词]”,顾名思义,是搜索含有Feed的网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包含关键词,并且含有Feed链接的页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寻找Feed新闻源的工具。 (Via The RSS Weblog ) 除此以外, Start.com 也增加了类似的Feed搜索的功能,点击“add content”就可以搜索Feed,搜索结果也是非常丰富。 随着大玩家的进入,Feed/Blog搜索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小公司的产品如果在功能上没有显著的特色,将会很快一个接一个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FeedBurner改版

FeedBurner 刚刚对界面作了一次比较大的改动,易用性增强了不少。让初识FeedBurner的用户,也可以方便的使用各项功能。 原来的FeedBurner主要分为Feed管理和Feed统计两个界面。在管理界面中,所有的Feed强化选项都排列在同一个页面中。在功能不多的时候,还算一目了然,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这个页面也变得有些让人无所适从。 新版的设计中,FeedBurner把功能进一步的细分为Analyze、Optimize、Publicize、Monetize、Troubleshootize几个部分,并用类似Windows中的多层标签形式呈现。用户可以按部就班,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选项。 FeedBurner的改进,每次都算不上飞跃,但是循序渐进中,却总让人感觉用起来越来越舒服。

Opera个人门户服务

Opera 是除了Firefox以外,另一个非常好的Internet Explorer替代浏览器。虽然没有Firefox那么受人瞩目,但还是有不少的忠实使用者。现在,Opera网站也推出了个人门户服务,加入了“My”的战团。 My Opera 为每个用户提供了300M的使用空间,包括Blog、相册、链接、朋友等服务模块,界面十分的清爽,功能也非常的全面,模版、RSS/Atom、Trackback、Tags、文件储存一样不缺。另外,My Opera中所有发布的内容都可以单独设置阅读权限,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非常方便。 Yahoo、Google、MSN都已经在个人门户上各施所长,开发出了很好的产品。不过它们大都还只是侧重于信息的个性化收集。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用户内容发布工具,但是均较为分散。而My Opera更加注重于高度集成的用户内容的发布和分享功能。以浏览器作为切入点,本已经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更何况“可写的互联网”,这正是Web 2.0的特征所在,所以My Opera这样的个人门户,可能才是未来的趋势。

Ciao Ciao, Italia!

终于从意大利回到了德国,将近10天的旅行把我拖得疲惫不堪。数码相机按下了700多个美丽的影像,但还是遗漏了无数精彩。意大利真不是一个可以走马观花的地方,漂亮的景致实在太多,短短1个星期的浮光掠影,只让我带回了不少的遗憾。不过,许愿池边已经许下愿望,相信此生还会有机会享受亚平宁的阳光。 照片需要几天时间来整理,到时候我会发一些到Flickr上。游记也会写在我的Spaces,不过不是现在,实在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