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05的博文

在线版Gtalk:Gtalkr

Gtalkr 让你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就能使用 Google Talk 的服务。 Gtalkr是使用Flash技术来连通Google Talk的,而且它并不只是通过Jabber协议连通,而是实现了Gtalk客户端软件的几乎所有功能,包括搜索、Label、Gmail等等。而且它在某些方面比Gtalk更为强大,比如用户头像、通讯纪录管理等等。另外,Gtalkr也提供了小巧的桌面软件 Gtalkr Notifier ,方便用户更及时的获取消息。 更重要的是Gtalkr还支持 Extension API ,我们可以自己编写插件来增强Gtalkr的功能。

另类书签服务:LookLater

LookLater 和其它网络书签比较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LookLater的界面和 Google Search History 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把所收藏的网页按照日历来排列,也可以对内容进行全文搜索。 其实,Google也有自己的书签服务,可以通过 个性化主页 或者Search History来访问,不过缺少Bookmarklet这样方便的书签添加工具,始终无法为人好好使用。 LookLater并不提供收藏内容的RSS输出,不过它却用非常独特的方式来实现书签的社会化功能。LookLater为被收藏的网页提供了大量外部服务的快捷链接,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服务来扩展LookLater的功能。这些外部服务有:社会性书签,如 Del.icio.us 、 BlogMarks 、 Simpy ;搜索引擎,如 Google 、 Yahoo 、 Technorati ;图片分享,如 Flickr 、 Buzznet 、 Smugmug ,除此以外,还有 WaybackMachine 、 IMDB 电影资料库等等。 所有这些外部服务都可以按照用户的喜好来添加、删除和排列。 现在,要自己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服务对于Web Startup来说已经非常困难,模仿是比创新更难成功的途径,而LookLater这样的Meta Service,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

终于回到了现代社会

历时5天,灾难的阴影终于开始渐渐散去。经过了超过80个小时没有电、没有暖气、没有热水的寒冬。电影《后天》中的故事,切实的发生在我和周围人的身上。终于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blog,欣慰中却也有一丝沉重,我们的科技原来如此的脆弱,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弱者。 Anyway,这个Blog还是要回归主题。 打开Bloglines,第一个好消息是Firefox 1.5 Final Release发布。不过现在可以得到的Firefox 1.5最终正式版是通过FTP获得的,Mozilla主页上还并没有公布。不过从FTP的路径来看,这个应该就是最后的发行版本。 下载地址 Bloglines还有3000多条消息等着我阅读,不过在有暖气的夜晚,我必须先睡一个好觉。

很恐怖的事情......

没有想到在德国最后的日子,还能碰到这样的事情。 从周四开始,我所在的地区就开始暴风雪。到周五晚上,外面的积雪已经超过了40cm,到我膝盖。大雪纷飞,本来是很浪漫的事情,不过如果发生这样的状况,就一点都不浪漫了:整个地区的供电电路被大雪压坏,从周五晚上开始停电。接着是火车停开,公路封路,最后固定电话和手机信号都没有了。2万居民,包含一座大学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死城。 一直到今天,也就是周六中午,才有出城的汽车。我和女友以及其它朋友接近2个小时的汽车到了附近的城市。才看到了现代的景象:火车、汽车、灯火、网络。 整个城市停电已经超过24小时了,发生在德国。 小道消息,周一早上才会有人维修故障,这就是德国。

Firefox 1.5绿色中文版

今天终于抵挡不住诱惑,把Firefox从1.0.7升级到了1.5。这次还是照例利用 PortableFirefox 制作了Firefox 1.5绿色中文版。 首先,下载 英文版的PortableFirefox 1.5 并解压。其次到Mozilla.org的FTP服务器 下载 最新版的Firefox 1.5中文免安装版本,再将其解压并覆盖PortableFirefox目录中的firefox目录。 绿色中文版的Firefox 1.5已经基本完成了,你可以运行PortableFirefox.exe来测试一下效果。接着,就是进行一些基本设置及插件安装了。PortableFirefox默认设置是不保存表单内容、Cookie以及下载历史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修改设置。如果不喜欢那个启动画面,可以把PortableFirefoxCode目录中的PortableFirefox.ini复制到PortableFirefox目录,并把DisableSplashScreen设为true。要安装和Firefox 1.5不兼容的插件,可以使用 Nightly Tester Tools 。当然,自己修改插件也不是很难:下载插件xpi文件到本地,然后用WinRAR打开,用文本浏览器编辑install.rdf,把其中的 参数改为1.5就OK了。 要注意的是,PortableFirefox 1.5所在的路径不能包含中文目录名,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

Blogger Hack:显示反向链接

Blogger并不提供Trackback功能,我也说过 Backlinks比Trackback更有实效 。我们可以用Blogger的 Backlinks功能 来跟踪Blog文章被其它网站被提及的情况。 当Backlinks这个功能刚刚推出的时候,对IE以外的浏览器支持还有问题。现在似乎已经修正了这个问题,至少在Firefox下可以正常显示了。Blogger帮助中对这项功能有详细的 中文描述 。对于自定义模版添加代码的部分还只有 英文 的说明,不过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Blogger所提供的Backlinks只能在文章页显示对本页的反向链接,我们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在首页显示整个Blog的反向链接。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需要两项外部服务:支持搜索结果RSS输出的Blog搜索引擎和一个RSS2JS工具。我目前所使用的是 Google Blogsearch 和 FeedDigest 。使用 Google Blogsearch 的原因是同属Google服务,对Blogger有比较好的支持。FeedDigest提供非常多的自定义功能,而且没有广告显示,同类服务中似乎没有功能出其右者。 方法: - 在Blog搜索引擎上获取反向链接搜索的RSS,例如: http://blogsearch.google.com/blogsearch_feeds?q=link:webleon.org&output=rss 搜索结果可以按照时间或者相关性排列,还可以在 高级选项 中限定搜索结果的语言。 - 使用FeedDigest把以上Feed转换成Javascript,并把代码插入Blogger模版中的任意位置。输出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过滤和排列选项以及自定义的模版来调整。FeedDigest还支持HTML格式的输出,方便直接用iFrame插入页面。 Demo: http://webleon.org TalkDigger 可以提供多个Blog搜索引擎结果的RSS聚合,也是非常好的选择。RSS2JS的选择不是很多, FeedBurner的BuzzBoost 应该算是相对稳定的。当然,如果空间支持PHP,把 Feed2JS脚本 安装在自己的空间上也是不错的选择。

Blogger Hack:页内评论

最近不断有人向我询问一些 Blogger 模版设计和功能上的问题。所以我决定把我使用Blogger建立这个Blog以来所收集的经验和技巧一点点整理出来,使更多的中文用户能用好Blogger.com的服务。 在默认的Blogger模版中,需要访问Blogger网站才能发表评论。这样不但增添了麻烦,访问者的评论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其实,通过JavaScript脚本,也可以实现Blogger的In-Page评论。 方法: - 进入Blog管理界面 -> 设置 -> 意见 谁能发表评论?任何人 帖子默认设置:新帖子可以发表评论 在弹出式窗口中显示评论?否 留言显示验证词吗?否 是否启用评论审阅?否 - 修改Blogger模版 在<head>和</head>之间插入以下文本中的代码: http://webleon.org/files/Blogger_Comment_Head.txt 在<ItemPage>及</ItemPage>之间插入以下文本中的代码: http://webleon.org/files/Blogger_Comment.txt (此代码必须包含在<Blogger></Blogger>内) - 重新发布整个Blog Demo: http://webleon.org 模版中所用到的三个JS文件建议储存到自己的空间使用,你还可以根据需要来修改相应的CSS标签来美化显示效果。这个Hack是修改自 Blogger Templates 的模版,并感谢 fossa 对Cookie问题的修正。 使用这个Hack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要放弃Blogger评论系统的验证词及审阅功能,有可能会招来不少的Spammer。不过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特别严重的Spam问题,每天的垃圾评论不超过5条。

Google Click-to-Call

Click-to-Call 是Google刚刚开始测试的一项新的广告服务,可以帮助广告的浏览者直接和Google AdWords广告发布者进行电话交流。 从Google的FAQ来看,Click-to-Call是通过电话中继的方式来实现这项服务的。当用户看到网页上感兴趣的Google广告,就可以直接点击广告中的电话图标;向Google提供自己的号码后,Google就会呼叫你的电话;提起电话后就可以听到Google帮你接通广告发布者电话的拨号音;对方接听后你就可以直接和广告发布者进行电话交流了。通话的同时,你还可以在广告页面看到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其它信息。 浏览者使用这项服务是完全免费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免费拨打全世界任何地方的Google广告发布者。Click-to-Call的费用应该是由加入此项功能的AdWords用户来承担。不知道Click-to-Call正式推出的时候收费会是多少,如果不是特别高的话,对小型组织和个人来说,将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Yardley.ca提供了 Click-to-Call的一些截图 ,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这项服务是如何运转的。 Google也明白,电话还是最最重要的商务交流手段之一,是短期内网络还无法替代的。Google的聪明之处便在于让这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域,也能成为自己的盈利方式。

关于WordPress

这几天,WordPress世界起码有三件蛮重要的事情发生: - WrodPress 2.0 Beta发布 ,非常期待。现在Blogger.com用的还算满意,不过如果我要使用自己的Blog系统,WP会是首选。 - WordPress.com 终于向公众开放,可以在首页直接注册Blog了。以为这个BSP会很容易被GFW挡在外面,结果至今似乎还没有。 - FeedSter推出了 WordPress.com专用搜索 。FeedSter有很好的创意、很好的技术,不过似乎有些涉猎过广,让人感觉不到重点。

WideWord:Wiki的平民化

WideWord 是一个和 Writeboard 非常相似的文档共创服务。 WideWord可以帮助我们方便的创建简单的在线文档。通过邮件邀请的方式,你还可以邀请别人来阅读或者是参与编辑文档。和Writeboard一样,WideWord也支持 Textile样式 、简单的版本管理及RSS追踪功能。和Writeboard不一样的是,WideWord可以非常方便的把文档发布为公开形式供所有人查看及评论。另外,WideWord对中文的支持也没有问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娴熟的使用 Wikipedia 那样标准的Wiki系统都需要不短的学习时间。WideWord具备了Wiki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包括发布独立页面、版本管理、RSS输出等。而且它也不会像 Writely 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很多情况下,用它来作为Wiki的替代品维护简单的内容,还是比较实用的。

Windows Live Domain Service

Windows Live 居然作起了免费邮局的服务。利用 Windows Live Domain Service ,不用安装任何脚本,也不需要耗费自己的空间,就可以用Hotmail稳定的服务来建立以自己的域名为后缀的邮局了。 Windows Live Domain Service的服务内容包括: - 为每个域名创建至多20个邮箱; - 每个邮箱跟Hotmail一样拥有250M空间; - 使用任何上网的电脑查看邮件; - “Microsoft SmartScreen Technology”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 Email病毒扫描功能; - 和MSN Messenger、MSN Spaces等其它服务无缝连接。 要启用这项服务也非常简单,登录Passport并按照提示修改你所要使用的域名MX Records(Mail Exchange Records)就可以认证并管理你的邮局了。相比起来要使用邮箱反而比较麻烦,需要到 MSN账户管理服务 输入一些个人信息,才能进入邮箱。Anyway,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看看我刚刚创建的邮箱(空间变成250M需要30天认证): 跟当年Gmail推出时的容量飞跃相比,这次Windows Live把免费邮件服务扩展成免费邮局服务,有过之而无不及。邮件服务的竞争已经从容量、界面及易用性,进入到服务级别的第三阶段了。

Google Sitemaps升级

从Google Sitemaps的官方Blog得到了消息,Google Sitemaps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现在Sitemaps不再只是原来那个站点信息提交的服务,还集成了网站如何被Google收录、如何在Google被搜索的详细信息。 现 在,只要登录Google Sitemaps并通过在网站上添加一个特殊名称的空网页进行认证,就可以查看这个网站的信息是如何被Google处理,又是如何被用户搜索的了。 Sitemaps目前提供的数据包括:热门关键词、网站中页面的PageRank、Googlebot监测出的页面信息、Google所探测到的页面错误 信息等等。 这是几天内继 Google Analytics 后Google 推出的第二个提供网站分析数据的免费服务。Google在想尽办法收集更多数据的同时,也的确在向我们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有用的信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 无论以后它会不会变成比MS更Evil,至少我们现在在享受Google这个平台为我们带来的福利。现在觉得,说Google好不好越来越没有意思,因为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有比Google更加长远的目光。

创建自己的搜索引擎:swicki

用户在互联网上创建内容越来越方便,可以创建的内容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 Blog 、 相册 、 普通网站 甚至是 任意信息 。而 Swicki 帮你创建的,是属于你个人的搜索引擎。 用Swicki可以非常快速的建立属于自己的搜索引擎,你可以为搜索引擎自定义界面的输出;设定一些能吸引用户的关键词;设置默认网页或者推荐网页来引导用户的搜索。 和功能相似的 Rollyo 不同,Swicki会为每个搜索引擎创建一个独立的页面,当然你也还是可以通过js把搜索插入网站或者Blog。不仅如此,用Swicki所创建的搜索引擎还具有学习功能,可以通过用户的推荐及搜索行为来自动调整搜索结果。而作为创建者,可以对它学习的过程进行控制。 Swicki的创建者 EurokSter 原来是一家提供商业搜索引擎解决方案的公司,这次针对个人用户推出免费服务Swicki,而且还会在将来提供搜索广告,和用户一起分享广告收入,值得期待。

Google Base试用

Google Base 终于对所有人揭开了面纱,现在我们可以一睹它的强大功能了。 可以这样来定义Google Base,它是一个完全自定义的格式化内容提交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已有的或者自己创建的表单来象Google提交非描述性,而是变量/值形式的内容。Google会为提交并通过认证后的内容创建一个单独的页面,比如这个 马来西亚菜的制作方法 和这个 出售汽车的广告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自己的页面,而只是把数据记录在GBase。 用户可以管理自己在GBase里所提交的内容,管理界面和Google的另一个内容提交服务 Sitemaps 很相似。Google Base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功能,就是用FTP上传大量数据。用户可以把自己成千上万条的内容编写成TXT或者XML文档直接或者压缩后上传到Google Base。 通过GBase,Google可以获得大量便于索引的数据,更多日常生活及其它内容也可以方便的被提交并通过网络传播。Google Base的初衷是纪录更多的信息,它可能本不想作谁的竞争者,虽然已经 有人 拿它当作 eBay 和 Craigslist 来使用了。 所有提交到Google Base的内容都会自动被Google所收录并出现在相应的Google服务中,比如 Froogle 、 Google Local 等等,所以,GBase会不可避免的遇到Spam的骚扰,再加上FTP上传功能,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Google当然知道这一点,不过还是非常好奇它会有怎么样的应对之策。

FeedBurner Hackathon II

几个月前,FeedBurner以 Hackathon 的开发方式一次性 开发了7个新的功能 。最近一段时间,FeedBurner又进行了第二次Hackathon式的开发,进一步扩展了FeedBurner的可用性。 这次利用Hackathon开发的新功能包括: - PodMedic,修正Podcast中的媒体文件链接; - 用Email订阅个人账户信息FeedBulletin; - 统计数据的Excel及CSV格式输出; - 可理解的Feed错误信息; - Tickerize,自动为Feed中的股票代码添加相对信息链接; - 网摘服务增加 Yahoo MyWeb2.0 以及 Digg ; - 图片服务增加 Webshots - 西班牙语模版; - 利用 Excel宏 进行数据统计; - Windows和MacOS适用的 StatsTracker Konfabulator Widget 。 这些服务几乎都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技术开发过程,也没有给用户带来什么太大的惊喜。但这就是Hackathon的精神:快速开发简单而实用的非核心功能。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结构已经相对稳定的公司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的以高效率从细处来完善自己。FeedBurner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

Google Analytics

Google原来的网站分析系统 Urchin 现在也返回了Google的域名之下,而且从一个原来每月199美元的收费项目变成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免费服务 Google Analytics ! Google Analytics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除了普通的统计功能以外还集成了AdWords广告统计分析工具,AdWords用户可以利用它来最大限度的调整自己所购买的广告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免费的Google Analytics只能限制每个月500万以下PageView的网站使用,不过对于99%以上的Blog应该都在这个范围以内吧。 Google Analytics免费以后, Statcounter 和 Sitemeter 这类传统的免费统计系统,甚至是 MeasureMap 这样目标用户明确的统计服务,未来的日子可能都会不好过。

Del.icio.us标签云输出

Del.icio.us 刚刚又推出了两个很实用的新功能: Tagroll 和 ActiveChannel 。 Tagroll可以把用户的Tagcloud以JS的方式输出到任何网页,标签云的字体、颜色、标签的显示数量及显示方式等参数都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合页面的输出效果。对我种使用Blogger.com或者其它BSP服务的用户来说,也可以像WordPress或者Movable Tape那样在Blog中方便的插入标签云了。我已经在 首页 加入了我的Del.icio.us Tagcloud,效果很不错。 ActiveChannel是IE的收藏夹的同步功能,和 Flock的收藏夹 有点像,只要在Internet Explorer中收藏 这个链接 就可以在收藏夹中同步Del.icio.us账户的所有内容。配合Bookmarklet,在IE中也可以拿Del.icio.us来代替整个本地收藏夹了。Del.icio.us没有为Firefox提供这个功能, Foxylicious 在我的Firefox 1.07中文版上工作也不太正常,真是有些遗憾。 另外,Del.icio.us的帮助中心也终于比较像样了,寻找文档再也没那么痛苦了。

Google History增加新闻内容

Google History 刚刚又增加了一个纪录的内容,那就是 Google News 。现在,除了网页搜索和图片搜索以外,已经登录 Google Account 的用户在Google News中的阅读行为也可以被Google搜索历史所记录。 新闻阅读是很多网络用户非常重要的一项在线活动,通过对自己阅读行为的记录、分析及管理,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理清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方便以后归档整理。 我有一种感觉,Google History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网摘概念。它并像Del.icio.us这类传统的网络书签服务那样完全依赖于用户的手动摘录、标记来管理书签,而是通过自动对用户信息获取过程的记录,配合搜索及附加的标注来更加全面的管理历史信息。而搜索和新闻阅读都是非常能体现用户个性的行为,Google History的选择非常聪明。 所以,不要奇怪Google History为什么不为Bookmark功能增加一个方便的Bookmarklet,因为它本没什么必要。即使以后推出Bookmarklet,可能也只是为了兼容更多人的使用习惯,真正的Google Fans应该不会喜欢,就好像Gmail的POP3。

Google的eBay杀手:Automat

Google Base 刚刚浮出水面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说它会是eBay的竞争者。其实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一个数据库系统和一个C2C交易系统实在是很难直接比较的。不过现在这次消息的主角:Google Automat却真的像是一个eBay Killer。 Google Automat是Google所申请的一项专利中所描述的产品,它结合了Google Base以及Google AdWords的功能,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名字、产品的描述、价格以及联系方式,Google就会自动创建一个AdWords广告,不但能够以单独的页面显示,还可以出现在Google的某个相关页面上。 Google Automat只是Google Base无数潜在的商业应用可能性之中的一个,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受到更多的关注,唯一的原因是服务的提供者是Google本身,而不是其它第三方的开发者。不过,我觉得这个“杀手”虽然有能力,但却不会杀死eBay。因为C2C对eBay来说是命脉,而Automat对Google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小游戏。 相关链接: Dirson对Automat的详细描述 Dirson的Automat相关图片 Automat专利内容

用户内容定制:MySyndicaat

MySyndicaat 提供非常好的内容定制服务,它可以对多个信息源进行组合及过滤,输出最符合自己兴趣而最少无关信息的内容。 MySyndicaat的内容定制器叫做FeedBot,听起来像搜索引擎的机器人。而事实上它工作起来也和搜索引擎有几分相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内容进行搜索和过滤。一个FeedBot可以包含数量不限的信息源,包括RSS/Atom Feed、各类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甚至任何普通的网页。你可以对每一个信息源分别进行关键词的过滤,聚合以后还可以对全局内容再次过滤。通过这样的过滤机制可以提炼出针对性非常强的个性内容。 每个MySyndicaat帐户都可以创建多个FeedBot,用来跟踪不同的主题。而MySyndicaat对每个FeedBot都提供HTML、RSS及OPML的输出格式,方便用户的不同应用。 MySyndicaat结合了 FeedShake 、 FeedTier 以及 Rollyo 的功能,在内容定制的功能上比较全面。不过它的易用性和社会性都有待增强。不能导入现有的OPML,也没有用户之间的分享机制,要自己创建一个个的FeedBot,真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视频分享服务大比拼

TechCrunch 列举了 当下流行的网络视频分享服务,对 CastPost 、 ClipShack 、 DailyMotion 、 Grouper 、 OurMedia 、 Revver 、 Vimeo 以及 vSocial 作了非常详细的比较。 这篇文章以及所引起的讨论,才让我知道,原来有那么多功能类似的服务,除了以上提到的网站,提供类似服务的还有 Myveo.com 、 Vobbo.com 、 VarsityTV.com 、 123vlogging.com 、 ZippyVideos.com 、 Phanfare.com 以及 Blip.tv 等等等等。当然,还有国产的 Seehaha.com 。 看来,视频分享服务也会遇到和网摘 同样的问题 。太多的服务让我们眼花缭乱,而最后能脱颖而出的确可能只有1、2个。缺乏足够高质量的用户,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分享的意义也就丧失殆尽。从这点上来说,可能只有先行者YouTube以及支持 Archive.org 的Ourmedia还比较有优势。

网摘服务的泛滥

今天在我Del.icio.us里又摘下了三个书签服务的网站: Ourvie.ws 、 Oyax 以及微软最新的 Live Favorites 。 突然发现,在我的 Bookmark标签 里随便翻翻,就能找出数十个网摘服务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中能让人记住的其实并不多,而我们平日里所提及和经常使用的就更少了。 我选择的是 Del.icio.us ,它有很多缺点:不能不能设置私人书签、不能保存网页内容、不能自动摘录高亮内容等等,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算漂亮但是舒服的界面,不算丰富但是使用的社会化功能,还有最重要的良好的用户环境。我也有我的候补选择,但除非是Del.icio.us发生非常大的变故,否则我应该不会转移到其它服务。 Online Bookmark服务越来越泛滥,单独的新产品功能再别出心裁,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况且已有的一些网站都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用户社区,要打破先发优势重起炉灶更是难上加难。除非是 Microsoft 、 Google 或者 Yahoo ,那又另当别论了。

Ourpage.us:轻松架网站

Ourpage.us 提供方便的网站创建服务,可以用来非常迅速的建立功能比较简单的网站。 简单的Ourpage.us注册帐户后,选择模版、输入标题和内容,一个简单的页面就完成了,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当然,你还可以对网站进行进一步的编辑,而这些编辑功能也都简明易懂: 简单的语法 让网页更加丰富;上传图片并添加到页面的选定位置;添加已经制作好的功能页面,如介绍页、联系页和照片页等等。 Ourpage.us的服务完全免费,所提供的模版也都比较清新。用它来制作个人简历、Portfolio或者是公司及项目的简介都非常适合。

SuprGlu:个人信息发布系统

SuprGlu 的服务非常讨巧,它可以非常方便的聚合几个常用的服务并重新发布成一个类似Blog的网站。 不知道哪位仁兄比我发现这个服务更早,注册了我的用户名,可以来 这里 看看效果。SuprGlu其实还支持更多的服务,比如 43Things 、 43Places 、 Last.fm 等等,你甚至可以加上任意的RSS作为这个发布中心的发布源。 SuprGlu还提供了一系列附加功能,如自定义标题、模版编辑、自定义链接等等。不过令人不解的是,SuprGlu所接受的都是RSS信息,却没有提供RSS方式的输出。 SuprGlu所实现的功能和 Fyuze 、 Feedication 以及 uFeed 其实并无大异,不过换了一种以时间排列,类似Blog的表达形式,感觉也不错。 Update:SuprGlu的开发者显然非常乐意接受用户的意见,也很勤快。不到一个星期,我所希望的RSS输出功能就已经实现了。

Live Messenger 8.0抢先尝试

微软的IM软件Messenger从8.0开始,再也不标注MSN的商标。所以Live Messenger 8.0将替代MSN Messenger 8.0成为微软下一代IM软件的名称。 Live Messenger 8.0的测试版其实已经可以从微软的网站 下载 ,不过和以前版本的测试不一样。 Messenger 8.0需要有认证的PassPort才能够登录。不过现在已经有高人制作了 代理软件 ,没有邀请帐户也可以登录最新的Live Messenger 8.0。 代理软件下载地址 (已修正) Update: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Messenger 8使用旧的协议登录,这是这个补丁的 下载地址 ,内有说明。 PS:以上方法只是给像我这样心急的人尝鲜使用,绝非长远之策。

MeasureMap:超强的Blog统计

MeasureMap 是一个Blog访问统计系统。除了普通网站统计系统的功能外,MeasureMap还提供了很多针对Blog的特殊功能。刚刚收到试用邀请,经过短暂的体验,就不禁被它优秀的功能所吸引。 MeasureMap对你Blog中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条链接都会作非常详细的统计。每个Post有多少访问者、最热门10篇Post访问量所占百分比、有多少网页链入、链出多少网页、每个链接带来或者带走多少访问者,全部一目了然。 MeasureMap对统计数据的表现方式 也和其他统计系统不太一样,大字体、色彩鲜明的大图标,配合丰富易读的Flash图表,不但不至于让用户面对统计数据束手无策,也让整个网站充满了Web2.0的气息,应该比较符合大部分Blogger的审美观。 MeasureMap不会在Blog上增加任何可见的文字或图标,而且服务完全免费。而且它还将在不久的将来加强RSS Feed的输出及对搜索引擎数据的统计,让这个系统有更高的可用性。对于Blogger来说,MeasureMap显然会比其它统计服务更加适合。

Firefox 1.5 RC1

Mozilla.org网页上终于发布了Firefox 1.5正式版的第一个候选版本。 主页 和 FTP 上都已经有了下载地址,包括支持各种系统及多国语言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使用用Firefox 1.0.7版本制作的 PortableFirefox 。原因是能和绝大部分插件兼容,而且重新安装系统或者复制到其他电脑后直接就可以使用,无需安装插件和配置其它个人设置。 随着Firefox 1.5 RC1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插件会对Firefox 1.5进行兼容性升级。希望PortableFirefox也会推出新的针对Firefox 1.5的版本(目前的Deer park移动版问题太多)。 按照Mozilla.org的习惯,RC版本一般都会出2个,之后就会推出正式版。所以Firefox 1.5最后真正的正式版推出在今年以内应该问题不会太大。

Microsoft Live全景图

Find and Discover Information:个人信息获取 - Live.com(个性化信息门户) - Windows Live Search(个性化搜索) Enhance and Deepen Relationships:个人信息管理 - Windows Live Mail(邮件) - Windows Live Messenger(及时通讯) - Windows Live Favorites(在线书签) -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devices(Live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 Explore and Find New Interests:社会化网络 - 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 - Windows Live Spaces(Blog) 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安全与维护 - Windows Live Safety Center(在线安全中心) - Windows OneCare Live(在线系统维护) - Integrated protection(Live服务的安全防护) Microsoft Office Live:中小企业在线发布及管理系统 - Microsoft Office Live Basics(类似于企业Blog) - Microsoft Office Live Essentials(增加企业邮局以及文档、客户、项目管理等功能) - Microsoft Office Live Collaboration(增加公司内部网功能) Xbox Live:Xbox游戏在线服务 - Xbox Live Marketplace(交易中心) - Ubiquitous voice chat(语音聊天) - Gamer Profile(玩家档案) - Xbox Live Arcade on Xbox 360(游戏的在线下载及购买服务) Microsoft Live中的大部分功能要数月甚至1年以后才会逐渐开放,不过从以上的列表中已经可以看出微软在Live计划所涉猎的范围之广、野心之大。那么多服务的联动,使微软只要把单独的服务作到别人的一半好,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说Microsoft Live会杀死一大批Web 2.0公司可能...

Windows Live

Windows Live 是Microsoft刚刚开通的一个网站,它将作为Windows产品的在线服务网站,提供微软的各种最新服务。 目前在Live首页所看到的内容就是一个 Start.com 的翻版。包括邮件、RSS阅读、 Gadgets 、股票、全球天气等服务,支持多种语言(尚未包括中文)。但是,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这个网站将逐渐的增加 新的服务 ,包括最新的Hotmail邮件服务和Messenger 8.0。 从这个网站中的描述来看,MSN的核心业务Hotmail和Messenger,包括最新的Spaces都将被植入并划归到下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而不再冠以MSN的品牌: MSN Hotmail -> Windows Live Mail MSN Messenger -> Windows Live Messenger MSN Spaces -> Windows Live Spaces? Microsoft的捆绑主义越走越远,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可怕。 相关链接: Windows Live Mail Blog Windows Live Messenger Blog

新概念网络相册:BubbleShare

BubbleShare 是一个非常酷的网络相册服务,非常招人喜欢。它和其它网络图片存储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它没有用户的概念,也没有复杂的相片管理功能,快捷易用是它最大的特点。 进入BubbleShare网站后,直接增加图片、输入名字和邮件地址,就能即刻生成建一个界面漂亮的网络相册。你可以用邮件和朋友来分享,相册的浏览者也可以对照片进行评论。当然,你可以进一步加工BubbleShare的相册:修改标题、为图片增加文字描述,你甚至还可以为每张照片添加30秒的语音描述。 相册建立后,BubbleShare会发送一封带有加密链接的邮件。通过这个邮件,你可以对相册进行管理和修改。BubbleShare使用了不少Ajax技术,让整个网站的操作非常便捷顺手。另外,它还提供了RSS输出方便追踪对相册的评论。 文字、图片加上语音,任何人都能利用极容易上手的BubbleShare来生动的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

在线文件系统:Openomy

Openomy 是一个在线的文件存储服务,但绝不仅仅是。 刚刚收到Openomy的邀请,就试用了一下这个被称为在线文件系统的服务。乍一看,它和一般的在线文件存储服务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传文件、管理、下载,唯一的不同只是增加了Tag的支持。 但是,正如Openomy的About页所介绍的,Openomy的核心在于它开放的API。它的API支持对文件及Tag的多种操作。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Openomy的文件系统来建立各种应用程序。 Gmail Drive Shell 或者其它更加复杂的应用非常容易就可以被建立。 现在Openomy还处于非常早期的Beta阶段,可以用的API接口不多,而且只支持Ruby一种语言,现成的应用就更少了。不过在线文件存储+开放的API还是比较吸引人的组合,应该会有不少人加入开发应用程序的行列。只是有个疑问,如果不使用P2P,Openomy如何来承受在线文件存储必然带来巨大服务器和带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