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08的博文

MeasureMap的复活

MeasureMap 是一个2005年推出的针对Blog网站的页面统计服务。当时我试用的时候,就对它的设计和功能 赞不绝口 。 在2006年2月, Google收购了 这家优秀的Blog统计服务网站。自那以后,MeasureMap就悄无声息,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更新了。可是今天又收到了来自MeasureMap的邮件:新版的MeasureMap将会移植到Google Analytics的平台中,但是之前MeasureMap统计的数据将无法转移到新的平台中去。 这个消息不免让人有些兴奋。对Blogger们来讲,MeasureMap针对Blog的优化再加上Google Analytics的强大功能,会带来更好的可用性。“碰巧”的是, 被Google收购 已经将近一年的FeedBurner也在 这几天 开始逐步把自己的服务整合到Google帐户中去。 MeasureMap和FeedBurner目前都只是对 Blogger.com 作了少量的优化或定制。但是在不久的将来,Blogger.com的用户就可能可以在他们的管理后台,享受结合MeasureMap与FeedBurner强大功能的统计:从页面浏览到文章统计;从Feed订阅到访客留言…… 真的很诱人。 Update: Google Analytics Blog 公布了在Blogger.com中的统计功能开始内测。MeasureMap和Blogger的界面,真的很搭。

Twitter的中文用户数量

最近@ sioksiok 和@ sunzhifeng 都问到关于Twitter上中文用户的数量,这个问题的很难。按照目前我所知道的方法,几乎没有办法去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正好在半年前,我用 TwitDir 做过一个 非常不靠谱的统计 。现在就再使用同样的方法来 大致勾画 一下中文Twitter用户的数量级。 以上这些数据表示的是对表格中的关键词,在TwitDir中的搜索结果数量。虽然不能直接的说明什么问题,但可以看出来一些趋势。Twitter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增长速度比台湾及香港要快,不过和整个Twitter用户的增长速度来比,还是要慢了一大截。Twitter在中文地区,还是很小众很小众的东西。

Google的竞争对手?

很少说到中国互联网行业,不是不想,是实在不懂。 keso这次的 东拉西扯 ,实在是写得太好太诱人,忍不住让我也要来掺和几句。 Google进入中国,至少到目前来看,的确很失败。失败的原因总是很复杂,keso说是选错了对手,不应该去“死磕”百度。他说的一点没错。不过让我疑惑的是,Google如果真的掉转了枪口去磕“阿里巴巴”,是不是就有机会成功?或者至少是没有现在那么失败?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认为互联网公司是无国界的。可能10年前曾经真的是这样,但现在真的不是。比如Friendster这个早期的SNS,它好像从我们视线里消失了,但其实它在几乎整个东南亚,都是最流行的社交网站。 Google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只是在美国。也许还有其它地方,但不在中国。在中国,伟大的公司是腾讯、是阿里巴巴、是新浪、是百度,也许还有盛大,但没有Google。 Google进入中国收到的挫折,在其它地区也并不一帆风顺,而另一方面,百度在日本也并不顺利。如果和本地公司相比,在我们熟知的一些海外公司,如Yahoo、MySpace,在中国也都不能算成功。 我觉得,全球化并非是要让企业在所有的地区都如在它的故乡同样强大。Google在美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将近七成,但要它在中国也做到同样的成绩未免有点太苛刻了。况且就中国来说,不但互联网公司是有国界的,甚至连互联网本身也有一个难以逾越的界限。Google的Blogger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Blog服务提供商之一,但是在中国却几乎没有人用它。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如果Google完全不进入中国市场,不起一个中文名,不弄一个中文输入法,不作各种针对中国网民本土化的修改(虽然在我看来这一切都作的不怎么漂亮),它在中国的境遇会不会也只是和现在差不多,甚至还更好? 在一个地方是霸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不见得就必须摆出踢馆的姿态,不作老大誓不休。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在中国总是更加的明显。所以我觉得,只要Google能在中国站得住脚跟,让它在美国的优势能在中国得到应有的延展,就很好了。 在这片土地上,老师比对手对Google来说可能更有意义:百度是Google的老师,Google正在学;阿里巴巴也可以是Google的老师,Google也可以去学。抱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Google还是可以在中国得到不错的发展机会。 走Google的路,让...

TweetLater增加更多功能

几天前才推出 的提供用户延迟发布Twitter消息的第三方服务 TweetLater 刚刚又增加了自动处理新Followers的新功能。 现在,你可以在TweetLater里面为每一个Twitter账号单独设置自动处理的方式: - 设置当其它用户添加该帐户时是否要自动发送欢迎信息; - 设置以私信或者公开发言方式自动发送欢迎信息; - 设置是否要自动follow对方. 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TweetLater所开发的所有Twitter第三方功能都是比较偏重于商务性质的用途。之前所设想的 Twitter的企业价值 ,正在逐步的显现。

Twhirl开始支持FriendFeed

应该说, Twitter 和 FriendFeed 是当下最流行的信息流聚合服务。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第三方客户端软件: Twhirl 是最受欢迎的Twitter客户端软件,刚刚被视频服务 Seesmic 收购;而 AlertThingy 是刚刚推出没多久的FriendFeed客户端。这两款软件虽然都是基于 Adobe AIR ,但原来各自服务各自的用户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最近两者先后开始支持对方的服务,让两者成为了面对面竞争的对手。 Twhirl刚刚泄露的 0.7.9版本 中,也加入了对FriendFeed的支持,你可以在Twhirl中同时登录多个Twitter或FriendFeed帐户。登录FriendFeed帐户后,可以回复某条内容、查询某人的Feed或者搜索信息。 AlertThingy在新的1.2版中加入了对Twitter的支持,不过功能还很弱,甚至不支持中文输入,但这也表明了AlertThingy想要吸引Twitter用户的企图。 相比起来,目前Twhirl无论从功能、界面、稳定性以及普及程度上都比AlertThingy要胜出一头。不过这也难怪:毕竟Twhirl要早面世很多,况且即使是FriendFeed用户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活跃Twitter用户。不过对于FriendFeed本身来说这倒不是坏事,会有更多的人通过Twhirl 回复FriendFeed上的消息 ,让 FriendFeed的价值 能够更多的体现出来。

TweetLater帮你更好的利用Twitter

TweetLater 是一个新推出的 Twitter 第三方服务,它的名字就能够很清楚的解释它的作用:延迟发布Twitter信息。 TweetLater可以帮助你在未来你所设定的时刻发布Twitter更新。TweetLater可以设置你的时区,避免你在设定信息发布时间的时侯出现时区错误。通过TweetLater,你可以在一个小时的时段里最多定时发布12条更新。另外,TweetLater还支持管理多个Twitter帐号,你可以为每个帐号单独设定定时发布的内容。不过,TweetLater并不允许用户在定时发送的内容中使用@或d来发送针对某个用户的Twitter信息。 按理来说,Twitter本质上是一个记录生活、分享信息的服务,即时性是Twitter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同时,Twitter拥有非常好的功能延展性,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和使用者依赖程度的增加,Twitter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TweetLater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少新的可能,比如约会提醒、比如在睡觉、坐飞机或开会的时候和你的朋友保持在Twitter上的联络等等。

Summize Realtime Twitter Search

评论搜索引擎Summize刚刚推出了 Twitter搜索功能 ,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款Twitter搜索工具了。 Summize的Twitter搜索引擎通过扫描Twitter的Public Timeline来完成索引,搜索结果更新非常快,几乎是实时。Summize Twitter Search在功能方面也是比较完整,除了提供比较多的搜索选项及Atom输出外,还提供了搜索API方便其它应用整合它的搜索结果。 另外Summize Twitter Search还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 可以直接对某条结果进行回复; - 可以显示和某条搜索结果相关的两人对话; - 可以把搜索结果直接发布到Twitter; - 可以按照不同语言进行搜索(还没有中文); - 可以快速添加浏览器搜索插件。 和其它类似的搜索工具比起来,Summize的这个Twitter搜索功能较多,还增加了不少和Twitter互动的功能,非常不错。如果能加上TweetScan那样的 统计 ,对我来说会更加好玩。

Dell的Twitter策略,还可以更好

之前 说到过 ,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意识到Twitter这种新媒体形式的价值,着手利用Twitter来进行在线营销。新营销观察最近的 一篇文章 也谈到了这个话题,文章中提到了Dell。Dell在Twitter的企业应用方面,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它在Twitter中使用的一些策略和收到的效果,也非常有意思。 我们先来看下Dell的Twitter帐户: @ Direct2Dell - 更新 Direct2Dell 的Feed,184个Followers。 @ DellDirekte - 更新 Direct2Dell挪威版 的Feed,11个Followers。 @ DellenDirecto - 更新 Direct2Dell西班牙版 的Feed,5个Followers。 @ Direct2Dell_CN - 更新 Direct2Dell中文版 的Feed,8个Followers。 @ ReGeneration - 更新 环保网站ReGeneration 的Feed,57个Followers。 @ IdeaStorm - 更新 IdeaStorm 的Feed,55个Followers。 @ StudioDell - 更新 StudioDell 的Feed,46个Followers。 @ DellOutlet - 提供Dell产品的打折信息,人工更新,665个Followers。 @ DellConsumer - 提供Dell消费类产品信息,人工更新,71个Followers。 @ DellHomeOffers - 提供Dell家用类产品信息,人工更新,80个Followers。 以上是部分Dell在Twitter建立的帐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点: 1,信息的传播有非常细的内容划分,不同内容用不同帐户发布; 2,大部分Dell的Twitter帐户都互相链接; 3,所有的帐户分为两类: TwitterFeed 自动更新和人工更新。 4,产品打折信息受到的关注远远大于其他内容。 另外,Dell的员工在使用Twitter的时候,也都使用了统一的用户名规则:@jacquiatDELL、@LionelatDell、@JohnatDELL、@GretelatDELL,等等。 Dell对Twitter的使用很全面也很深入,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归纳出一...

Blogger两个实用的新功能

Blogger in Draft 中有两个新功能正在进行测试,这两个功能都非常之实用。 第一个正在测试的是 预约发布 功能,这个功能是我最期待的功能之一。多年以后,Blogger终于把它给实现了。要使用这个功能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在文章选项中把时间改为未来的某个时刻,并点击发布。Blogger就会按照你填入的时间来发布文章。 第二个新功能是 动态BlogRoll 。用这个功能,你可以从你的Google Reader帐户中选择Feed添加到你自己的Blog中。新的BlogRoll可以显示列表中每个Blog最新更新的内容,当然,这个功能也是通过Google Reader来支持。此功能只适用于新版模板。 不过,从用户的反馈来看,这两个功能多少都有些小问题。如果你的Blog对你来说很重要,还是等他们正式发布在Blogger.com主站上再使用吧。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希望和问题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 Marketing)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Society for New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以及 Institute for PR 对近300名公关、广告及其它市场营销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活动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并采纳;但是,对于SMM和其效果的量化评估,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只有3%的人认为社会化媒体在营销活动中没有作用,而有57%的人认为社会化媒体工具正在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有27%的被调查者甚至已经把社会化媒体作为营销活动的核心部分。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也已经广泛的被营销人员所采用。Blog、视频、社交网络、Podcast在被调查者中的使用率都已经超过了50%。 而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够影响的范围和能够达到的效果,大部分调查者也表示满意。 采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最有效的行业: 社会化媒体对不同年龄层的影响力: 对于不同社会化媒体工具效果的看法: 虽然大部分营销人员都认为社会化媒体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具体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实施过程中,量化的评估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 在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造成的影响力进行评估的时候,很多营销人员还是无法脱离传统的数字营销中采用的一些标准。 对于Blogger以及Podcaster重要性的评估,虽然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些衡量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中有很多难以量化。 对社交网络服务中的用户在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评估则难度更大,在评估标准中,“other”竟然成了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 总的来说,对社会化媒体中参与个体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整体的权重分配及汇总还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而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中可以使用的指标也十分的缺乏。 下载完整的调查报告 (PDF格式)

Hi5同时支持Live Contacts以及OpenSocial

几天前刚刚说到 Live Contacts和OpenSocial之间 可能产生的竞争关系,今天就 传来了消息 :原先支持Live Contacts API的社交网络服务Hi5也将加入对 OpenSocial 的支持,成为了第一个同时支持这两种API标准的服务。 看来,我之前的一点点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了。Live Contacts和OpenSocial走到一起的步伐,比我想象中要来得快得多。也希望这条“统一”之路能够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