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09的博文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ROI

很多时候,我们在说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时候,会比较害怕谈论ROI。因为到目前位置,我们的确还没有一套相对完整和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评估标准。但是在社会化媒体营销被广泛应用的美国,Social Media已经为很多公司带来了真正的商业价值。 根据Wetpaint及数字资讯公司Altimeter(Charlene Li所创建的公司)的 调研 发现,参与社会化媒体最多的那些公司在过去12个月里面收入增长了18%,而参与最少的那些公司同期内销售额下降了6%。 该项调研观察并评估了100家最有价值的品牌在超过10类社会化媒体中的活动,包括Blog、Facbook、Twitter、Wiki、论坛等。100个品牌最后的得分从1分到127分不等,其中得分最高的10个品牌为: Starbucks (127) Dell (123) eBay (115) Google (105) Microsoft (103) Thomson Reuters (101) Nike (100) Amazon (88) SAP (86) Yahoo!/Intel (85)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得分高的公司基本上都有一个固定的团队来负责品牌在社会化媒体中的活动。其中有一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团队还会把社会化媒体战略推广到了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让全公司意识到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帮助公司达成商业目标不可或缺工具。 这些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上获得成功的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社会化媒体上的活动是基于公平和互动的对话基础上的。这有别于传统的数字公关和早期的企业Blog那样的单向传播。 在这次调研中,所有的品牌都根据参与社会化媒体深度和广度的不同被划分到四个不同的类型中: 行家、蝴蝶、挑剔者和局外人。 行家 :是指那些把社会化媒体纳入他们核心市场战略的批派,他们在很多社会化媒体中都很活跃。他们的社会化媒体活动一般是由一个固定的社会化媒体团队来驱动、并能够得到全公司的认可和参与。 蝴蝶:是指那些品牌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参与各种社会化媒体的活动,但他们比较少成功。一般来说,这样的公司在社会化媒体中的活动都缺乏深度。 挑剔者: 这样的品牌只专注于很少的几个社会化媒体工具,而且对社会化媒体的有限参与也往往来自于内部某个社会化媒体的热心传播者。 局外人:这些品牌只在少数的几个社会化媒体中偶尔出现,他...

社会化媒体:如何获得营销创意

对于很多人,社会化媒体营销还没有真正普及。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种本来应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营销手段却已经开始慢慢变成索然无味的模式化操作。 我一直觉得,通过社会化媒体可以用最普通、最不起眼的方式打动消费者。不过,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好的创意还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面对着BBS、Blog、SNS、Microblog、Video Sharing这些有限的工具,和被翻来覆去说了无数次的几个案例,思维很容易就被桎梏。于是乎:千篇一律的Minisite、牵强的UGC、不知所谓的“病毒视频”,成了我们逃不出的框框;要不然就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被工具本身牵着鼻子走,开心网、Twitter,这些别人用得很好的工具,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好的效果。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激发的灵感,获得好的创意? 也许下面的几条建议,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读大学时候爱读的书 除了社会化媒体营销以外,每个人至少都会一些感兴趣的领域。而我觉得在大学那样的环境中,爱看的书是最能反应这样的兴趣所在的。再重温一下在校园里面对历史、对建筑,或者对武侠、对言情的热爱,那是创意和激情的源泉。 看电视广告和电视综艺节目 TVC制作公司集合了最优秀的创意人员,好的广告可以让人过目难忘。虽然广告的创意一般来说是无法直接运用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不过对于激发我们的灵感还是大有裨益。而电视综艺节目一般都有不同的单元、整个节目从逐渐暖场到逐步升温,中间节目的安排、前后的衔接和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看到的营销有着完全不同的套路,也是可以学习的对象。 看平民化和地域化的报纸 虽然现在说社会化媒体曲高和寡已经不合适,但至少在中国,它的确和现实生活还有一段距离。而真正能打动人的创意,又恰恰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的。所以电视上也有新闻和叙事,但是报纸上的平民故事更能让我们注意其中的细节。有时候市井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我们并没法离开市井。 看制作精良的杂志 很多想法,需要视觉化、或者具象化以后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意。而在这方面,我认为制作得比较好的杂志是最好的借鉴。杂志里面有很多好看的照片和图像,其颜色结构都可以运用到网页上;杂志里面经常出现的精妙的Slogan和短句也常常会让你产生灵感。 这些好像都是很普通的方法:看书看电视,读报读杂志。但正是这些最普通的方法,却经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包括我自己...

关于Twitter的一些数据

近日Twitter再次被拦在了国门以外,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兴趣和喜爱。以下是最近关于Twitter的一些数据,通过它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Twitter的成长和Twitter这个社区的独特文化。(Via Sysomos ) 英语依然是Twitter世界的第一大语言,在所有Twitter用户中有72.5%是在2009年之后注册的。 Twitter是年轻人的天下,超过65%的Twitter用户不到25岁。Twitter用户中女性的比例为53%,男性的比例为47%。 Twitter上75%的活动来自5%的Twitter用户。 85.3%的Twitter账户的发言量(Tweets)少于1条/天,21%的Twitter账户从没有发布过Tweet; 93.6%Twitter用户的跟随者(Followers)少于100人。只有0.68%的用户有超过1000个的跟随者。 92.4%Twitter用户所跟随(Follow)的好友少于100人,0.94%的用户跟随了超过1000个人。 Twitter用户的行为习惯很有意思。当用户的跟随者达到1000的时候,平均每日的更新数从3条徒增到6条,对于有超过1750跟随者的用户来说,日更新量则超过10条。用户之间的跟随和被跟随也有一定的规律,跟随者少于150的用户所跟随的人和跟随者的数量大致相当,但对于跟随者多与150的用户来说,其跟随的人数就会明显少于跟随者的数量,比如跟随者为950的用户,其平均跟随的人数就只有531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营销人员使用Twitter的方式,和普通用户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比如:只有0.29%的Twitter用户跟随了超过2000人,而在从事市场营销的用户中这个比例为15%。而他们每日发布内容平均的数量也比普通用户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