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04的博文

Search info from your desktop!

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又将要在美国诞生,这个名为 blinkx 的网站,将在下个月正式启动。它相对目前的搜索引擎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搜索方式,号称 “会思考的搜索引擎” 。 对于搜索引擎的“智能”,很早开始就在不断的听闻,但是真的能让用户明显感受到方便的还真的不多。所以有这样的新东西,还是有兴趣探究一下的。登陆了它的网站,大致看了下介绍,想法的确不错。按照网站首页的介绍, Blinkx 可以在任何时候提供与桌面内容相关的信息,不管是浏览网页,撰写文档,或者查看Email,它都能够即时的提供网上或者硬盘中的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现在还无法知道它能不能撼动Google,能不能引发搜索引擎的革命,至少它的创意,是比以前各种所谓的搜索的“进步”是要新颖和优秀的多。不过,有一件事情,却还是颇令人担忧:网站privacy policy上,并没有说明不收集用户的资料。也就是说,你在通过 Blinkx 获取信息的同时,你的一切私隐,也非常有可能一丝不挂显现在它的面前。之前关于Gmail广告的隐私已经是众议纷纷, blinkx 却在此时冒天下大不韪,是福是祸,只有时间来证明的了。

关于科研的方法

通过 vanvan 的Blog,今天看到了一篇 探讨科学研究中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文章 ,实在颇有益处。正如vanvan所说:文理工各科都可借镜。 以下是对我切实有用的几条,特摘抄如下: 阅读文献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懈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用外语论文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着摘要或被毙掉。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

PDA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3周以前,SONY公司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宣布其PDA产品CILE系列退出欧洲和美国的市场。而其使用的PLAM这个最流行的掌上电脑操作系统也将慢慢显现出衰败的迹象。几年间迅速建筑起来的掌上电脑的宇厦,似乎突然间缺了一角,让我们对PDA的明天更为担忧了。SONY对公司此举给出的解释是“进一步探究未来的市场契机”。的确,在不断发展的智能化手机和Tablet PC双重挤压下。PDA越来越难找寻自己的生存空间。 对于普通个人用户的应用,即使是目前发展还并不完善的智能型手机,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而对于高端的个人应用,如多媒体和移动办公,PDA那可怜的计算能力又不堪和Tablet PC较量。而现在PDA唯一还比较显着的优势就是在相对充分的便携性上,实现了相对统一的软件标准(现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只有2种,PLAM OS和Windows CE)。基于这样的优势,目前PDA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就是迎合企业应用和特殊用途,开发相对的PDA软件,比如物流,医药等行业的植入式系统,GPS应用及其相关的功能拓展软件等等。 特别是对于Windows CE来说,很多应用的实现在Browser/Web Server模式(客户端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现对系统的各项操作和应用。)下可以说是轻而易举。采用Browser/Web Server模式的一个突出优点是,无需开发额外的客户端程序,只要有Windows平台和IE浏览器即可,大大方便了系统的广泛部署应用和今后的升级维护。而PDA本身的优势,又可以让客户端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及时方便的获取信息、录入数据和反馈结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软件养活硬件??有一些道理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 如果我们今天只有DOS,那我们要P4干什么? PS:微软公司6月28日表示,他们将向软件开发者公布Windows CE 5.0的部分源代码,以鼓励第三方的二次开发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Windows CE操作系统在手机和自动收银机等设备上的普及率。( 全文 ) 看来,MicroSoft可不想让他的Win.CE像PLAM那样走像衰落啊。

Public Domain - 公共领域

Public Domain,在相关版权或着作权的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词,曾有Blogger询问过这个词的准确翻译。在 Free Culture 书中,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94次),一般都将其翻译成“公共领域”。 到底Public Domain是指什么意思呢?基本上这个词与版权法和着作权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版权法是用来保护作者的作品,包括书籍,论着,图片,歌曲,电影,网页等等内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被任意的抄袭和复制。一般注明的CopyRight就是版权声明。 但其实版权的法律保障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的保护期限是原作者的Lifetime(终身)再加上作者去世后的70年。中国的版权法规定略有不同:终生加上去世后的50年。过了这个版权保护期限之后的作品则进入“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此时的作品将注明in (or under) public domain,也就是表示作品的权利已经赋予给全人类共同拥有。比如四大名着,诗经,史记等等。而古龙的小说,邓丽君的歌曲,这些作品还将受到版权保护,直到50年之后进入公共领域。 那么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对于作品意味着什么呢?作品一旦进入公共领域,那么任何人,基于任何的原因都可以自由的对作品进行再生,派生,转换,使用或其他各种开发以及再开发,运用在商业或非商业的用途以及目前没有发明的任何用途之上。当然版权法对于作品公共领域还有许多详细,冗多的规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创作共用在传统的Public Domain基础上针对CC的独特观念定义了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这个协议目前还只是基于美国法律和公共领域认证,在其他国家并没有法律保障。创作共用公共领域(CCPC)更加方便了作品的公共领域的定义。作者的作品不需要等到死后70年才进入Public Domain。通过CCPC作者可以直接规定某些作品直接成为“公共领域”资源。比如一篇论文或一本书,作者放弃对这些作品的版权而直接将其捐献到公共领域。这样其他人可以马上对该作品进行上面公共领域所定义的行为。 这里就有一个实例。Cory Doctorow(他是一位作家,也是boingboing的创办者和blogger之一。)最近写的一篇关于 微软数字版权管理 (DRM: Digi...

写Blog的好处

冰云 列出了“促进学习、记录收获、反映成长、结交朋友、共享知识、交流看法、包装自己、练习文笔、锻炼毅力”等九大好处,读后深以为然。心中细细品味,觉得似乎可以增加一个“开阔视野”。有很多的技术或者说概念,以前并听说过,更别说接触过了。... 1 促进学习。 写blog可以促进学习,想写出文章来, 自然不能是泛泛的了解就可以的,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就促进了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 2 记录收获。 blog中,常常是记录下来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 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财富。要记录下来。 3 反映成长。 写blog,可以反映出人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结果。 对一个问题或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 从熟悉到精通。这纪录了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 很久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4 结交朋友。 写了blog,自然会有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来阅读, 这可以认识许多朋友。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谈得来。 5 共享知识。 blog给大家看,大家的blog也给你看。这个问题我解决了, 那个问题他解决了。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起一个社群, 总好过闭门造车。 6 交流看法。 回复的人对blog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 大家一起讨论,听听别人的思想,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7 包装自己。 找工作或跳槽的时候,附上一个blog地址, 招聘的公司一看,就能知道这人的基本水平。 看到一篇篇用心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最好宣传。 8 练习文笔。 写blog,得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吧, 全是不通的语句怎么好意思给人看,这是锻炼汉语。 当然如果用英文写练习外语也是不错。 9 锻炼毅力。 写blog,要坚持不懈,这可以锻炼毅力。 至少每周要更新几次吧。 花20分钟写一篇的blog都坚持不住,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呢?

CC协议德文版

6月11日,Creative Commons协议的德文版终于发布了。在这个产生了传统版权概念--“Urheberrechtt”(Copyright)的国度,终于在铺天盖地的网络版权潮浪中重新开始找寻自己的航标。 CC协议德文版 的官方授权机构是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信息法律协会 和 自由及开源软件法律问题学会(ifrOSS) 。

About Me(关于我)

王力昂(Wang, Liang) Leon Wang(aka WebLeOn) 观察互联网应用以及新媒体市场的变化趋势。通过阅读和书写感悟网络网络作为工具和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关注博客(Blog)、RSS订阅源(RSS Feed)、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社交网络(SNS)、移动互联网(Mobile Web)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 Marketing)。 更加“个人”的个人主页: WangLiAng.NET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