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04的博文

MSN收回免费2G邮箱

一个星期前,由于微软的漏洞而申请的 2G免费邮箱 已经开始被收回。我那个时候也申请了一个,今天再登陆一看,果然邮箱空间已经变回了2M。不过再等一个多月,Hotmail和MSN免费邮箱就可以 升级到250M ,对于大部分用户(包括我)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Your own IE toolbar

在 刻录事 看到,已经有了这样的工具,可以方便的定制个性IE浏览器工具栏。试用了zheng自己做的 个性工具栏 ,的确效果很好。你可以在 BestToolbars 免费 下载 这个工具以及相关的皮肤和组件来制作个性化的工具栏。另外,网站上也同时提供免费的 在线制作 的功能。 对于习惯使用IE来当浏览器的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具栏来代替Google、MSN等提供的Toolbar。可惜WebLeOn是用Firefox的人,Firefox的 插件更新 才是我更关心的。

Netscape 7.2下周发布

Netscape浏览器 的最新版本7.2将在8月3日发布。每张软件CD的价格为5.95美元,但是我想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免费下载使用这个最新的浏览器。 Netscape网站 的FTP服务器上已经有了7.2版本相应的 下载目录 ,当然里面要到下个礼拜才会有内容。这次Netscape 7.2使用的内核为Mozilla 1.7,而目前的Netscape 7.1使用的还是Mozilla 1.4的内核。 还 是5年前在我大二的时候,就因为IE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太慢而改用Netscape中文黄金版。后来电脑升了级,而Netscape被收购后,浏览器也开 始捆绑AOL,就没有再使用它了。但清楚的记得当时Netscape被AOL以42亿美元收购的时候,是有好多Netscape使用者伤心不已的。幸好后 来有了Mozilla开源计划,开发了Firefox这样干净安全的浏览器,才让我在IE之外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Firefox 1.0 的第一个版本将在8月10日发布,这才是我真正期待的。

ImageShack服务升级

曾经 介绍 过ImageShack免费存放图片的服务,现在我自己也还一直在用。今天登陆 ImageShack 一看,发现它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进行了升级。可以免费存放的单张图片容量从850k增加到了1024k。而且现在还可以支持swf格式的文件,以后不太大的Flash也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存放了。

7 Things RSS Is Good For

J.D. Lasica 说到了使用RSS的好处。列举的7个好处中有几条是显而易见的,也有一些却是我以前并没有想到的。 节省时间 :一开始使用RSS聚合器就是因为这个。没有广告、不用点击多重目录、过滤无用的网页代码、不用被过多的页面信息所干扰,对我这样拨号上网的用户优势更加明显。 方便查看 :的确如此,网站或者blog有无更新都一目了然。所有的内容都以你所熟悉的界面(聚合器)呈现在你的面前,不会为普通页面上不同的网站结构和导航方式所困扰。 获得更多的信息 :通过RSS的聚合,你可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所有需要的信息都能够通过聚合器查看到。相比之下,传统的页面浏览方式下要获取同量的信息会辛苦很多。 聚焦你所需要的信息 :由于订阅RSS可以做到非常个性化,你可以订阅整个网站内容,也可以只订阅某个你感兴趣的栏目或者某个事件的专题。 提醒服务 :几乎所有的RSS聚合软件都可以设定刷新的频率。对于那些你特别关心的热门话题,只要把刷新间隔改成5分钟或者10分钟,你就可以获得最up to date的消息了。 媒体的平等 :只有通过RSS才可能实现,让你的个人blog和任何世界级的新闻网站处于平等的位置。对于聚合器来说,Yahoo的头条新闻和你的blog都只是是一条Feed而已。内容的好坏在这里远重要于网站的规模。 促进交流 :这点我觉得很有道理,由于上面说到的RSS的种种好处,可以说RSS把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达到了关注和需要它们的人面前,是信息Push&Pull很好的结合。这本身就为基于信息的交流创造了一条很好的通道,这点上,和“分众媒体”的功用有点相似。 原文 里面有更详细的描述,文中还提到了企业应该使用RSS的5个理由。

Yahoo邮箱POP3设置方法

虽然使用Foxmail也可以收取Yahoo邮箱的信件,但是那毕竟是HTML转发速度和稳定性上都不及真正的POP3收取。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其实Yahoo的免费邮箱也是可以使用POP来收取信件的。 1. 在IE地址栏中直接输人 http://edit.my.yahoo.com/config/set_popfwd?.src=ym ,进人到YAHOO!“网上直投”的页面。 2. 在注册一项中选择“是”,然后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其它的选项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然后按"完成"按钮。 3. 选择“网上阅读邮件和POP功能”,其它选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完成后按“提交”按钮。 4. 此时“网上直投”注册成功,系统会告诉你的“服务器设置”: 接收邮件(POP3)服务器: POP.MAIL.YAHOO.COM.CN 发送邮件(SMTP)服务器: SMTP.MAIL.YAHOO.COM.CN 注意: 虽然每个雅虎信箱用户的POP和SMTP的地址都是相同的,但是用户如果不按上面的方法进行“网上直投”注册,仍然无法用POP和SMTP方式收发邮件的! 摘自: 互联生活每一天

Yahoo Launches 1G Email!

这则 消息 称:Yahoo在北京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 Yahoo中国 将推出1G的免费邮箱服务,无论是现有用户还是新注册用户都可以拥有容量为1G的邮箱,升级方法还是通过使用其提供的IM软件 Yahoo! Messenger 。 这是一则真实性有待考证的消息。如果是真的,那么对中国用户来说,Yahoo将成为世界级网络服务里面最好的一个选择了。 Google 所提供的服务虽然都很有创意,但是缺乏中文的支持, Gmail 的申请也至今未开放,只能算是阳春白雪。除了好用的 Messenger 和许诺将在9月升级的邮箱比较有吸引力外, MSN中国 的内容也匮乏可陈。况且对比Yahoo的1G,MSN免费250M信箱的诱惑也将会显得比较无力了。 Update:消息已经被证实,我的 Yahoo邮箱 已经升级到1G。

iPod的另类使用

我一直都觉得iPod很难成为音乐播放器以外的东西,以至对于Duke大学对新生发放iPod,并期望使之成为e-Learning工具的 实验 也不是特别看好。今天看到一项由 NYKRIS 推出的基于iPod的互动服务,让我的看法开始动摇了。这项被称之为 pPod 的服务可以提供伦敦市内公用厕所的信息,并提供文字、语音和音乐的向导,让用户可以方便得找到最近的公厕。 数 千兆计的容量、大屏幕和较好的网络接入,iPod的这些天生优越性其实可以让它做很多事情。我以前之所以认为它会是单一功能的产品,可能是由于它作为音乐 播放器工作的太好了吧。现在看来,既然手机的功能可以发展到如此的丰富,让iPod成为PDA的替代品也不是很难。况且iPod越来越受到欢迎,甚至 iPod mini 的上市还引来了 抢购 。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让附加功能的开发显得更有意义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带彩色触摸屏的iPod出现,如果乔布斯真的决定把iPod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 owen 说得对 ,我总是专注于它是什么,忽略了去想它能做什么。 静态的思考是不会带来革新的。

Best Global Brands by Value

Interbrand 和 商业周刊 发布了最新的 2004年品牌价值排名 。 在 最有价值的100个世界知名品牌中,苹果公司以接近6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列第43名,比去年上升7名。iPod的成功和iTunes网络数码音乐的热卖 功不可没。另外一个非常厉害的品牌就是eBay,以47亿美元的身价从百名以外一下子跳到了60位,刚好超过Yahoo的61位,是排名升的最快的品牌。 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前三名分别是可口可乐、微软和IBM,而亚洲只有7家日本企业和一家韩国企业进入排名。 明年的排名中,Google估计就要榜上有名了。

一个很好的Firefox书签插件

这个叫做 Bookmarks Synchronizer 的插件,可以把Firefox的书签自动的保存为XML格式,并通过FTP很方便的上传备份到你所指定的空间。 下载安装 这个插件并重新启动Firefox后,就会在书签(Bookmarks)的下拉菜单里面生成一个Synchronize Bookmarks的标签,点击就可以进入设定。设定界面非常的简洁明了,填入相关信息并选择要保存的书签目录后然后Upload就完成了备份。 更妙的是,这个软件可以设定每次关闭Firefox的时候自动更新书签备份和每次开启Firefox的时候下载备份。这样一来,你的Firefox书签就完全是一个Online Bookmark了。 Mozilla网站 上,有超过100种的Firefox插件和30多种Firefox皮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打造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个性浏览器。

Lookout for free

继Google的 Picasa提供免费下载 后,微软新收购的邮件搜索公司 Lookout 的软件现在也发布在了微软的网站上,同样提供 免费的下载 。这是一款用来加强Outlook搜索功能的软件,微软将用它的技术来改进MSN网页和文本的搜索能力。因为从来没有使用Outlook的习惯,所以我也没有下载试用。 Google和Microsoft竞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肯定是很多人都已经闻到了的。至少作为单纯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他们的争斗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作壁上观,何乐而不为呢?

6Yrs for Microsoft Fraud

Yahoo新闻的 消息 : 一名德国男子因为重新包装并以高价贩卖微软的软件近日被德国政府判处监禁5年半。这名叫Ralph Blasek的德国软件商人,对32,000套用于专门供学校使用的微软软件进行了重新的包装并以高价出售,总金额450万欧元。这名有三个孩子,生活奢 华的男子还被怀疑是欧洲最大软件伪造集团的首脑。 德国近日一直流传着正在严打P2P下载和盗版软件的 消息 ,甚至有说一名柏林的女学生只是因为用P2P软件下载音乐而被判刑5年。搞得现在大家都人心惶惶,用BT下载个电影都前思后想好一阵。 FUD 无时不刻都宣告着它的存在,没有人可以有办法塞住耳朵。

新的iPod其实不便宜

本以为乔布斯大发善心, 新的iPod 价格真的平易近人了起来。谁知到今天看到的 消息 又浇了我一头的冷水。 新发布的iPod虽然售价比相同容量的上一代要便宜100欧元,但是所配带的附件却也大大的缩水。原来的线控耳机变成了不带线控的,而便携包也成了选配的附件。如果要另外选购这两样附件,那么你必须为每样都再付出39美元。原来附赠的火线转换头,现在也需要另外购买。最过分的是,新版本iPod的20G型号连底座都不带,底座的单独售价也是39美元。这样算来如果要买一个新的iPod并配齐附件,不但没有比原来便宜,反而贵了17美元。 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附件或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更多人满心的欢喜却着实是落了个空。无商不奸,没有到手的便宜,还是不要太早庆祝的好。

Gmail的Firefox扩展

在 Google Blogoscoped 上发现一个非常好用的检查Gmail邮箱的Firefox扩展,在这里忍不住要推荐一下。 下载 安装了这个Gmail Notifier扩展后,就可以加入工具栏(包括导航栏和书签栏)的任何位置。这个扩展的功能比 GTray 功能要强大得多,它可以显示更详细的邮箱资料,包括已登陆用户名﹑未读邮件数量以及邮箱空间的使用状况。阅读邮件可以选择在新窗口的窗口﹑新标签或者现有标签打开,非常的人性化。 插件的作者说这个扩展在Firefox0.9上工作的不是很好,不过在我的中文版Firefox0.9上并没有任何问题。

MicroSoft将对MVP开源

更多MicroSoft的 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s 将有机会看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微软从去年10月开始,在一个名为“ Source Licensing Program ”的项目中开始向微软公司以外的技术人员提供公司的源码。而现在,经过认证的国家内所有的 MVP 都将可以有权限访问Windows的源码。开放源码的操作系统包括了最新的Windows2003和未来的Windows版本。 经过认证的 27个国家 中并没有中国。大部分都是欧洲国家,亚洲只有新加坡和日本。看来中国在版权保护的国际形象和程序员的技术水平上都还有些欠缺。而值得庆幸的是,微软也认识到了,哪怕只是有限的开源,也会很容易的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Open Source真的是势不可当啊。

Picasa for free!

Picasa被Google收购 以后,原来公司标价为29美元的收费软件Picasa现在也可以 免费下载 使用了。Picasa是一个图片管理软件,可以管理和简单的修改地电脑中的图像文件,还可以通过与之配套的 Hello 插件,和他人分享图片或者是直接输出到 Blogger.com 上所建立的Blog上。 我下载试用了一下,界面感觉很舒服,特别是里面的Slide Show,非常之漂亮。搜索我硬盘上的图片,速度还不算太慢。它可以按日期把所有的图片目录归档,跟Blog里面的Archive很像,感觉就是瞬时间在你的电脑里建立起了一个Photolog。Picasa还支持电影文件,不过好像兼容性并不是很好,所以我就把电影文件的关联给去掉了。另外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不支持中文的目录名,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全部显示为乱码,希望可以在以后的版本里面改进。 Picasa还是一个很好用的软件,通过它可以方便的管理电脑上所有的图片文件。而如果你使用Blogger.com的服务,那么你就更应该尝试一下Picasa+Hello+Blogger的魅力了。

Samsung:最薄的CRT数字电视

韩国最大的显示屏厂商Samsung宣布他们新研制的数字电视是是世界上最薄的CRT数字电视。这种叫“Vixlim”的数字电视拥有32英寸(81厘米)的屏幕,而厚度仅仅是35厘米。由于CRT的先天优势,它拥有比TFT或者PDP的数字电视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价格也比这两者要便宜很多。 据 报道 说,这种新产品将使数字电视的价格下降近三分之一。数字电视的普及,看来近在眼前了。

从需求理论看Blog

最近在我们身边不少Blogger开始困惑,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不知道该如何继续Blogging,日记亦或是一个特定的主题? Jianshuo 和 Isaac 也都为此有些许的担忧。 在我看来,要释疑也并不是那么难。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来发展的:生存-安全-交流-尊重-自我实现。就像吃饭和睡觉就基于生存需要,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灾害的预防是出于对安全的需求。互联网也是一种需求,它基本上是从人类需求的第三层次开始的。Internet作为一种媒体,是因为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而Blog作为互联网上的一种信息纪录和传播方式,更多的是出于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里所说的尊重,也包括发自自身的求知欲和来自外部的认可,而自我实现,则是在某一个领域上达到一个完美的目标。大部分人使用Blog是为了满足交流以外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学习知识,比如激发自身的创作力。而这种需求,是基于前三种需求之上的,其迫切性不如“生存-安全-交流”的需求来的强烈。生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中的很多的生活还不够富裕,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赚钱和感情生活的改善比Blog更有吸引力。 作为一种工具,Blog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途:学习笔记,个人媒体,或者私人日记等等。每个人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尽相同,学习笔记对很多人来说可有可无;个人媒体,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也可以有很多其他方式的替代;而如果说是私人日记,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写日记来抒发情感或者记录生活,即使要写,纸和笔,或者是录音机都依然是很好的方法。而Internet则有更多的唯一特性。作为媒体,互联网基本可以替代报纸,广播和电视,但是就目前来讲,互联网的很多用途还不能被代替。 不管从纵向的需求层次或者是横向的排他性来看,Blog都不是一个强者。而且从我的观点来看,马斯洛理论中“交流”这个层次的需求在可以预知的将来并不能广泛的满足。即使有一天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和谐并有归属感的人际关系中,满足后两种需求的方式也会比今天丰富的多。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个人Blog应该都不会成为主流。 既然这样,Blog的命运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用惯了Blog的人会继续使用,因为它用适合这些人的方式满足着他们的需求;而拿起了Blog这个工具却用不顺手或者不...

Apple iPod第四代

这是周一将出刊的 新闻周刊 (Newsweek)封面, 苹果公司 的CEO乔布斯手里拿着的是最新的第四代iPod。而封面故事就是由苹果的iPod制造的移动数码音乐风潮。 这款新的iPod尺寸比前不久发布的 iPod Mini 稍大,但是比旧版普通的iPod还是要苗条一圈。它采用了新设计的多功能转盘,目录操作会更加方便。第四代iPod容量为20G以上,有消息说最大容量将达到60G!在电池续航能力方面它也有长足进步,最长播放时间达到了12小时。新的iPod将在下周产品发布,20G型号定价为299美元。 看来这款新产品除了外观和操作性上有所改善外,并没有技术上实质的进步。不过不管怎么说,相对于 iTunes 上面99美分一首歌的价格来说,$299的硬件价格已经算很平易近人了。

North Korea offers freemail

http://www.kcckp.net/ ​,这个我所知唯一的北朝鲜网站属于朝鲜计算机中心。现在这个网站开始提供免费邮件服务。朝鲜这个互联网世界的最后处女地,也开始慢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 Roy的Blog 上还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不过,网站界面依然那么的粗糙,而所提供的邮件系统似乎也还有问题,并不能正常的使用。不过至少还有一样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网站上用户密码提示问题,还真是很有“朝鲜特色”: "How will Korea change after unification?" "What will you do after Korea unifies?"

MSN buys LookOut

Yahoo收购了Oddpost ,Microsoft也不能闲着。昨天微软 透露 ,他们已经收购了一家开发OutLook邮件搜索软件的公司 LookOut 。微软的一名主管说,LookOut的技术将运用于新的MSN搜索服务,这项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可以允许用户搜索网页,邮件,本地文本和其它数据。 Google,Yahoo和微软之争,已经从邮件容量和简单的搜索升级到了相关的核心技术的竞争。相较之下,国内的门户缺乏技术含量和盈利前景的 跟风 真的很软弱无力。刚刚看到POPO的消息, 网易 也将把邮箱容量升到1个G。260M在国内已经是傲视群雄了,难道丁丁的目标竞争真的是Google或者Yahoo?蚍蜉撼树,我不免有了这样的感觉。

eBay试拍数码音乐

Apple通过 iTunes在线音乐商店 在15个月里面, 售出了亿首数码音乐 。eBay现在也宣布将进行一个为期6个月的 实验 ,将收费的数码音乐也作为一种商品放在eBay平台上拍卖。很小一部分通过认证的卖家,将被允许像拍卖其他商品一样在eBay上拍卖经过授权的音乐。公司发言人Hani Durzy说:“人们到eBay来希望买到任何的商品。数码音乐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市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发掘。” iTunes上面的音乐每首要卖99美分,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无法承受这样的高价。不知道eBay这个神奇的平台,可不可以完成遏制盗版这个“Mission impossible”。

Ammonia on Mars

寂寞的人类不断在浩瀚的广宇中搜寻着可以与之对话的伙伴。我们的能力所及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是人类科技的局限从来没有阻挡我们在地球之外搜寻生命的热情。 据 BBC的报道 ,科学家已经在火星的大气中发现了氨的成分。这些氨并不能在火星大气中长时间的存在,所以它们必然还在火星大气层内持续的产生。可能的来源只有两种:一是活火山,但是至今还没有在火星发现这样的火山;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微生物。 好奇心和对比是人类主观意识里面最微妙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每一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之下,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跟我们一样的活物呢?

新书:We the Media

Creative Commons 版权许可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继 Lessig 的《 Free Culture 》之后,又一本遵循此协议的新书即将出现。购买CopyRight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keso的Blog 上看到:从本月30日午夜开始, O'Reilly网站 将提供 Dan Gillmor 的新书《We the Media》的 下载 。书的副标题为: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本书是属于O'Reilly媒体公司 Open Books计划 中的一本,讲述了草根新闻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改变主流媒体。该书包括12个章节,标题分别如下: Chapter 1: From Tom Paine to Blogs and Beyond Chapter 2: The Read-Write Web Chapter 3: The Gates Come Down Chapter 4: Newsmakers Turn the Tables Chapter 5: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Chapter 6: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Join the Conversation Chapter 7: The Former Audience Joins the Party Chapter 8: Next Steps Chapter 9: Trolls, Spin, and the Boundaries of Trust Chapter 10: Here Come the Judges (and Lawyers) Chapter 11: The Empires Strike Back Chapter 12: Making Our Own News PS: Canadia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underway!

Bill Gates的几个预测

Bill Gates在接受德国报纸“ Bild ”采访时透露了几个他的 个人预测 ,从中多少可以嗅出一点微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 1,DVD技术将在10年内消失,光碟存储模式也将被淘汰, 2,未来的电视会在我们需要的时间播放我们想看的内容, 3,手机和掌上电脑的用途更加广泛,将可以阅读条形码或用拍照手机来翻译外国菜单。 MicroSoft近期的两个动作,也完全和盖茨的预测相符合:收购长虹股份以及开放Windows CE源代码。软件巨头的意图已经昭昭在目,而中国的地产大亨却还在 往EVD里大把砸钱 。或许10年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还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吧。

商务搜索引擎Accoona

商务搜索引擎,想法不错。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力争作到最好,是中小型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守则之一。相对于Google,Yahoo和MSN来说, China Communications Corp 真的算是小弟弟。不过他却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商务数据库,并且采用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搜索技术。和 中国日报 共同开发的商务搜索引擎 Accoona 将在今年12月推出。 人工智能好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搜索引擎的技术中。比如 Blinkx的思路 看起来就很吸引人,不知道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将来搜索引擎的主流技术基础之一。

Microsoft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看到 报道 说,微软的前副总裁Orlando Ayala昨天在多伦多的一个商业伙伴会议上暗示:微软将在明年投入8亿5千万美元用于研发和推广其企业软件 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s 。而 巴尔默 更是表示,微软要成为商业软件的中小型企业市场领航者。 虽然软件业前景并没有被看好,但是 调查结果 却显示SAP在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却出人意料的增长了9%。令Microsoft在兼并SAP失败后,终究还是放不下企业软件这块肥肉。 相比较起来, 微软在MSN搜索引擎上投资的1亿美元 真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谁让人家 钱多 呢?

QQ2004,IM真的要那么强大吗?

一般来说,只要功能够用,我不会频繁的更新软件的版本号。但是有时候,或多或少的好奇心也会让我去摘些新果子来尝尝鲜。无意间在 一个论坛 上看到有QQ的2004的Bata版本,就下了一个,想看看这颗新果子甜不甜。 安装完毕,登陆,豁然发现,本来就已经功能不少的面板又扩容不少:互动空间、音乐中心、网络硬盘。设置里面也多了很多选项,可以直接和相册,文集等网站社区内容相连。群功能也有加强,可以在群以下再建立范围更小的组。 功能真的加了很多,但是作为一个IM软件,我真的不需要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胡子眉毛一把抓可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如若不是很多朋友只能在QQ上联系到,我是会彻底弃用QQ的。比起来,倒是MSN是最适合聊天的一个IM了。

FeedBurner的新功能

今天无意去看了下 FeedBurner的网站 ,发现了现在有了一种新功能: Headline Animator 。可以把Feed里面的标题显示在一个动态的图片里。记得PHP和ASP都有可以生成这样的图片的功能,不过对于我这样不懂Programming的人来说,有这样现成的服务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这就是我Generate出来的效果: 不支持中文,有点遗憾。

CCTV直播分娩实况

在德国早就看过了电视上播放的直播分娩全过程。今天才看到 新浪新闻 里面,中央电视台也在上个月把这生命中一段美妙神奇的过程展现在了公众面前。有时候,真的应该关心一下我们的生命本身。即使抛却了成就、爱情和金钱,生命本身依旧是非常美丽的。 可惜这次的“直播”节目还是经过了剪辑,而且节目中的分娩过程竟然不是在专门的分娩床上,而是普通的病床。国内的医疗设备是不是还应该改善一下?

Bo-Blog V1.5 发布

一个非常好的国产Php+Text的Blog程序。基本上是由 Bob 自己开发的,从1.2版本开始我就比较关注。这次1.5的变动比较大,比前一个版本进步了好多,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而完善的系统了。 以下是1.5版本的一些特性: 全面采用UTF-8编码; 友情链接可设置最多显示个数并随机抽取; 长文章名缩略; 日志属性:正常浏览回复、仅站长浏览、可浏览不可回复; 内置相册(Powered by Simple Gallery Script); 支持RSS2.0和Atom 0.3; 自定义文字替换; 全新验证码; 可选列表和摘要两种显示形式; 日志显示阅读次数; img标签增加对图片宽度、高度的支持; 接受不同编码的trackback时自动转码;* 优化计数器部分和文件读取部分; 可设置打开Gzip选项; 用户注册功能; 选定书写日志的日期;** 手动指定文章摘要的截断点; 注: * 此功能需要服务器打开了iconv() 函数。 **暂时不能修改已经发布的文章的时间。 这里是 下载地址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Google的招聘怪招

"No name, no reason, but if you could do the math, the search firm asked for your resume." ZDNet的 一则新闻 让人哭笑不得:只要能够解答在 7427466391.com 的等式,就可以登陆一个网站,而继续解决这个网站上的问题,就可以进入Google的研发部门,并看到以下文字: "One thing we learned while building Google is that it's easier to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if it comes looking for you. What we're looking for are the best engineers in the world. And here you are." 不知道真的是Google在用这样的方式招聘人才。这样的奇怪招数可算得是匪夷所思了。

Flashmob in China

在一个 Flashmob的站点 上看到了一张全世界 快闪族 网站的 列表 ,其中包括了39个国家104个城市的142个站点。这并不是什么统计数据,收集的站点可能也非常不全,不过还是多少能说明点状况。原来想当然的以为肯定最多的美国只列出了10个站点,和波兰相当。而整个东欧Flashmob似乎都非常活跃,俄罗斯更是拥有30多个快闪族站点。 在表上也找到了 中国快闪族的聚居地 。不过进去看了一下,人气实在是不怎么样。也许对于国人来说脱离了虚拟的网络,真的就不那么美丽了。何况Flashmobber这种较为极端的Relax方式,更是与我们的所学所想相差甚远。我们可能还是躲在显示器背后,畅游我们熟悉的空间来的比较好。 Flashmob,我们没有养育你的土地。

free image hosting:ImageShack

新发现的一个提供存放贴图服务的网站 ImageShack ,速度还不错,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的(德国)。如果进行注册,还能对上传的图片进行简单的管理。所允许的图片类型为jpeg, jpg, png, gif,大小850k,看来比 TinyPic 好用哦。 用它来贴一张图来看看效果 PS:一看 这个网站的Alexa排名 吓一跳,2003年11月开站,现在已经1000多名了。

空中网在美国NASDAQ上市

空中网 在7月9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第11支出现在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本次发售1000万股美国存托股,每股发行价为10.25美元(开盘不久即跌破发行价)。该公司的股票将从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正式开始交易,股票代码为“KONG”。 前天刚刚说到NASDAQ的中国概念股股价集体下滑,本以为空中网的IPO会受到影响,不想还是那么快就上市了。除了 盛大 这个在中国明显赚钱的中国股,在纳斯达克交易的其他中国股股价,受“中国概念”的影响还是非常之大。希望空中网在这个时候的上市,能一路走好。

Yahoo宝刀不老

ZDNet报道 ,美国互联网公司Yahoo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和利润都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一倍。分别达到了16亿美元和2.13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为15美分。 在互联网公司里面,作为有10年历史的Yahoo,可以算是真正的老人了。到今天还有那么强的增长能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社会软件,Google的下一个神话?

没有人可以否认,Google用搜索引擎这个最普通的网络服务,创造了继MicroSoft后IT业的又一个奇迹。200多亿美元的市值,早就可以让 佩奇和布林 沾沾自喜。但是Google的奇迹可能远不止于此。Blogger.com的流量已经达到整个Google流量的5%以上。Blogger.com的活动用户估计超过140万。这个数据是1年前的2倍以上。要知道,Google一年来的访问量也只增加23.5%。而另外看到一处资料中国的Blogger只有区区的50万不到。Google的Blog服务显然是在走向成功,身后还有 Orkut.com 在暗暗发力。在营销层面上,IPO和Gmail已经吸引了足够的金钱和眼球,届着在 社会软件 方面的发展,Google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再给我们带来一个Miracle呢?

从Weblogs的营销策略想到的

今天在 TOPKU的Blog 上看了一篇2个多月以前的文章: Blog Brand的10个策略步骤 。讲述了Weblogs营销的10条要领。一遍读下来觉得此文很好,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可是,我却始终没有醍醐灌顶的那种感觉。细细回味,原来这些法则,和几年以前我作个人主页的时候,所参阅的一些推广方式是那么的接近,可以说没什么新招。再提领文中的精粹,其实几乎其中的每条,都可以在一本普通的营销书里面找到。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去完成一项目标,并不需要去探究方法上的革新。现有的策略已经足够能帮助你高效的完成任务。可惜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宁愿去尝试高风险的改革前沿,也不肯参照已经经过了验证的法则。花太多的精力去探求捷径,往往是最没有效率的做法。 无论如何,这一篇 10 Steps 对Blogger来说,还是非常好的行为守则。

Microsoft不卖便宜货

Bill Gates终于明确宣布,"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不会在中国发布。这个Windows XP廉价版将只有泰国和马来西亚版本。 中国的PC有着巨大并快速增长的市场;从政府到软件企业到经销商,都正在为反盗版而努力;消费者的版权意识也逐渐在增强;国内的Linux厂商蓬勃发展,备受关注。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Windows在中国应该降价。我们在这里作着白日梦,殊不知人家根本不把这些因素当回事。为什么?Bill Gates这此访华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减少反垄断法的制约和影响,开拓并霸占更广泛的3C市场才是微软的醉翁之意。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 for Thailand"将从9月开始在泰国销售,售价为36美圆。

Blogtalk 2.0: 讨论网络出版技术

Weblogs成为虚拟和真实世界的桥梁 奥地利 Krems多瑙大学 的 新媒体中心 7月5日召开了名为 Blogtalk 2.0 的国际会议。会议由4个以Weblogs的演讲和研讨会组成。会议的论题除了Weblogs的迅速发展外,最重要的是其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它建立了企业和其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流,从而让企业的客户服务部门可以通过这个新的交流方式受益。 Mark Bernstein, Eastgate Systems 的科学家,此次会议的主持人相信,Weblogs将在未来的交流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为这种交流意见的方式在虚拟和现实生活之间起到的桥梁作用。他的目标是,研究 Blogger 的行为,从而可以研制出完全符合Blogger要求的工具来改善交流。 Krems多瑙大学新媒体中心的Thomas N. Burg再次强调了Weblogs的意义,他认为Blogger是喜爱写作,拥有共同爱好,对相同的主题能发表个人意见以及长期认知感觉的人。在这次 Blogtalk 2.0中还将举行由 Deutsche Welle-World.de 发起的Weblog-Award 2004,评选出最佳分类weblog,最佳主题奖,最佳设计奖,最佳weblog革新奖和最佳新闻weblog等奖项。 原文: Blogtalk 2.0: Experten diskutieren über Webpublishing-Technologie

试用Google Groups 2

Google Groups 2 是一个测试中的新的项目,与现有的 Google Groups 所保存的大量新闻组历史存档不同,Groups 2更侧重于用户的实时讨论。你可以在这里创建自己的讨论组,也可以浏览或加入别的讨论组。Groups 2跟雅虎提供的讨论组功能构成直接竞争。 创建一个Googe Groups 2的组并不一定要是 Gmail 用户。只要登陆 这个地址 免费申请一个账号,就可以 建立 一个或者更多属于自己的讨论组。创建讨论组后可以对讨论组的帖子和用户的权限进行比较详尽管理,功能上基本上介于留言板和论坛之间。Googe Groups 2还提供 Atom feeds 可供订阅。

SAP领域在欧洲最大的用户会议

德国SAP用户协会(DSAG) 的第五次年会将于今年9月28日至30日在莱比锡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在SAP的中心——走向一个新的SAP时代”,与会者预计将达2500人左右。将会是 SAP 领域在欧洲最大的用户会议。 三天的会议将由德国SAP用户协会(DSAG)主席Alfons Wahlers揭开帷幕。SAP董事Gerhard Oswald,Claus Heinrich教授以及SAP的德国总裁Michael Kleinemeier将表述会议主题和其他的基本说明。 CIO 在SAP应用及其解决方案的经验由可口可乐德国公司的信息主管Martin Hölscher来演讲,而St. Gallen大学经济信息学院的Hubert Österle教授则将阐述集成化方面的风险和实时商务方面的问题。接着, Gartner 的分析师Peter Wesche和Horst Opaschowski教授将分别展示SAP在IT领域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是为与会者组织超过100个的DSAG专题讨论。每天下午将向与会者介绍不同的专题,如工业解决方案,特殊应用或者是 Netweaver 的构成。之后还会有相关合作伙伴的演讲。在会议第二天结束的时候,还会专门安排DSAG的会员大会。 DSAG年会是为所有与SAP相关的专业或者IT工作者,管理者,SAP用户,相关顾问和IT项目经理举办的专业会议。会议的入场卷价格是500(DSAG会员)或者700(非会员)欧元,其中除了参加演讲和大会资料外,还包括了伙食,Happy Hour,以及晚间节目。 原文: Größte europäische Anwenderkonferenz im SAP-Umfeld

面对微软,我们做什么?

盖茨再次造访中国,作为一个CEO,这次访华的目的直白的不能再直白:拓展中国市场。13亿人口,3亿移动电话用户,8000万网民,中国这个市场的现有规模和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景,实在是让微软馋的不行。所以才有了维纳斯,所以才有了打击盗版。但是对于5年前的维纳斯,这次微软更加有备而来: 加大对其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的投入 ,与在激烈竞争中逐渐乏力的长虹合作,让MicroSoft披上了科技救世主的外衣。 然而光环的后面,却还是 FUD 的大棒在肆意的挥舞。实施已久的《政府采购法》中软件政府采购的实施细则,至今悬而未决;反对盗版,摆明了就是大盗抢小偷;而Microsoft的价格,更是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中国用户的消费能力。对这样的店大欺客,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低声下气,偷偷摸摸的用着盗版软件的味道真的不好,可是作为个人用户,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逼着每个人都去用并不好用的Linux,自由软件也并不能完成我们所有的工作,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去探究事实,去学习知识。网上怒吼着抵制日货的愤青和品位着情调的小资,多少瓜分一点你们的热情,了解一下反托拉斯法,关心下国内外反垄断和知识产权的发展。总比到我们再也无法躲避微软的剥削的那一天再开始临阵磨枪要强。 中国的民族企业,对微软,更多的可能是无奈。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没有精力,更没有实力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奋起一击。甚至大部分情况下,为自己伸张权利都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生存的压力,往往让人忘记了骨气和热血。也许对企业来说,要坚持些精神上的东西的确很难。但是,在作战略抉择的时候,至少不要把尊严这个砝码置而不顾。毕竟,企业才是反垄断的中坚力量。 而抵挡微软大棒最大的力量,还是应该来自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我们看到,微软多少的FUD的实施,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用了政府部门和相关法令。而微软在中国营销是否能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政府。政府中的很多部门对于版权,利益,和政府行为等概念的理解过于简单,无意中帮助了微软,以至于连不断完善中的法律也成了微软利用的工具。其实,只要相关部门在有关问题上再多为中国企业的未来,多为老百姓长远的利益考虑一下。就可以有效直接的摧毁FUD的攻击。要知道,5年前,就是 广电总局 统坚持拒绝才让微软的维纳斯计划那么早的破产。

Yahoo捆绑词霸vs.网易引进Google

今天看到2则消息,放在一起比对一下还颇为有趣。一则是 雅虎中国捆绑词霸搜索 ,另外一则是 网易携手Google 创造搜索完美体验 。 金山 作为民族软件的代表,终也抵挡不住市场洗刷,要踏实的赚起钱来了。而 网易 却雄心勃勃,继续在互联网上拓展着自己的帝国。 赢利和用户体验,如果不能用具体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单独的两者都将失去意义。Non-Evil的 Google 已经赚了很多钱,它还要赚更多。它上市,它的触角伸向四方,它要建造互联网帝国,并且它并不在乎这些事情昭然于市。 百度 是Google的对手,相对金山和 微软 ,它更有竞争力,可是当Google投来3000万美元,它并不想当民族英雄,因为李彦宏知道,百度只是一个企业。希望雷军和丁磊都将终于明白:长期稳定的商业赢利模式,才是他们最终所找寻的。

中国的SNS,你凭什么疯狂?

“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传递关系,这个所谓的信任传递层次是有限的。个体与社会的成功互动必须建立在这个信任链条上。”这是一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Social Network模型。自从去年开始,这个模型开始在互联网上面展示它无穷的魅力, FriendSter.com 的刚刚成功便引来了无数的追捧。以至于Google曾经用几近无赖的手段,想要收购它。直至最后被拒绝,也没有放弃在社会网络服务上的发展,从而开发了自己的SN系统: Orkut.Com 。 中国的网络从来不愿意被别人,或许更准确的说是被自己认作为落伍。所以,独立的SN网站 UUme.com 、 Yoyonet.cn 几乎在第一时间建立了起来。其后, 相似的网站 一个连一个,大家好象都生怕错过会变成过错。就是门户网站也终于耐不住寂寞,新浪、搜狐等也都对这一新生网络平台表示了高度关注,希望推出自己的SN平台。 为什么要开设SN服务?SN的鼻祖, FriendSter 网站创始人凯格尔都还在研究如何进行合理的会员收费制度。而我们的SNS们,你们想好了吗? 目前中国的这些SN服务商,几乎都有同样的特点:免费,注册容易,服务内容雷同而没有特色。一个个就好似 FriendSter 的翻版。但问题是,它们之中没有一个有那样的名气。真的很难看到这些网站的出路。 其实,在网络经济已经慢慢走向成熟的今天,要找一个赢利方式并没有那么困难。国外已经有很多好的例子:社会网络的另一个领头羊, TribeNetworks 的盈利模式就非常直接。这个网站可谓社会网络和传统广告的“混血儿”。要买二手沙发?Tribe会通过你个人的“社会网络”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帮助你联系到一个可信的“供应商”,并从中收取一定提成。作为一种新的广告方式,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投资者也对Tribe情有独钟。而 Spoke 的定位则是工商业为导向的网络服务。通过长期收集用户的通讯方式以及偏好,并将它们按照数据库从有利于不同商务目的的角度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和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分析数据,以便帮助客户更好的完成经营活动。 今天,中国的网络社会已经不是几年以前那样,用户数和PV就是一切,提收费就会招致口诛笔伐。网站是要赚钱的,这个早就不是秘密了,我们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而用户数和PV,更没有必要为了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去你争我夺。要夺,夺得过QQ吗?思索如何获得更...

Sidebar enhanced

Blogger.com 的功能本不算太强大,而默认的页面结构也略显得单薄,所以今天花了很多的时间,把Blog的边栏着实的加强了一下。同时提交到了几个网站的目录,希望能给我的Blog多少代来点流量。 认识Blog是从 CNBlog.org 开始,而今天的改造,也是通过 中文Blog心得集 ,找到了几个设计上非常好的网志,参考学习后的结果。这其中特别是 车东的网站 和 Topku的Blog 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现在, 我的Blog 看起来,总算有点像那么回事了。如果自己不手痒的话,应该是可以安下心来,慢慢的Blogging了。 我从上网开始,其间并不曾离开网络太长的时间,但是Blog的流传,却知道得很晚。而自己开始写这个网志,更是刚刚的事情。虽然时间不长,却已经开始渐渐发现Blog的好处。已经感觉到裨益的,就是可以看到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未经刷洗,较少修饰而个性化的声音。网络的无所不有,也应该是言论的无所不有。Blogger宣告着自己的声音,宣告着思考的自由。正义和道德的天空,我的翅膀,也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