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04的博文

2004/2005,过去和将来

在新年旧岁的交汇,将来应该带给我们更多美好的希冀。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回忆过去可能要容易得多。在Google上,我发现对 2004年的回顾 要比对 2005年的展望 要多得多。在其他的搜索引擎上,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在blog圈,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对2005年的描画非常之少,印象中只有John Battelle的这个 Look Ahead 比较有意思。

Google Image Suggestion?

Google也可能像 Ask Jeeves 那样,尝试把图片搜索的结果加到普通的网页搜索中。以下是 SEO Chat 的会员所看到在Google Web中对 charles manson 的搜索结果。Ask Jeeves的搜索结果是 这样 的。(Via Search Engine Roundtable ) 和rustybrick一样,我也没有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

Gmail的新年logo

连 Gmail 也换上了节日的图标。而数日前开始的岁末Gmail邀请大派送,是送给Gmail用户的新年礼物,更是一种Gmail自我推广的手段。 Google Zeitgeist 、 Google Holiday Logos 、 the Gift of Google 、 Google Dance ……,Google的品牌战略无处不在,让人赞叹之余,也令我开始有些惶恐了。

ccPublisher 1.0发布

经过6个月的测试, Creative Commons 终于推出了 ccPublisher 1.0 ,目前只有Windows和Mac OS版本。利用ccPublisher,我们可以为我们所有的作品方便的加入CC协议,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文件。

如何对blog进行量化评价

要去评价一个blog,口碑往往是一个最好的标准。但是口碑很难量化,而我们看到一个新的blog网站,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知道其在Blogophere里的影响力。其实已经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来量化评价blog/网站。 Google反向链接 Yahoo反向链接 MSN反向连接 Technorati搜索 Bloglines链接引用 Alexa网站排名 Pubsub链接排名 Google PageRank 我作了一个简单的 表单 ,可以方便的查询以上的所有项目。

当Google越来越大

在IT行业,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往往不是最大的产品提供者。大型IT公司经常因为缺乏创新精神和太过商业化的运作而引起用户的不满。Mircosoft的IE和Hotmail就是最好的例证,两者都是本类产品中最大的提供者,但是一个漏洞不断,另一个则言而无信。和MS比起来,Google还是IT业中的新星。数年后,它会不会步微软的后尘,也变成一个令人可憎的巨兽呢? 最好的产品总是来自于富有创意和充满活力的团体,当一个团队的活力被一个大公司的商业目的逐渐消磨的时候,团队中的人才就很容易流失,团队所产生的灵感火花也越来越少。AOL不断的收购富有活力的团队,却一再的犯着这个同样的错误,ICQ、Netscape、Winamp无一幸免。创建只有6年多的Google,以几近无限的创意不断的向用户提供着最好的服务。但是,如今拥有数百亿美元的市值和2700名员工的Google,我们再也不能把它称为一个创新型的小公司了。对Google来说,纯商业化的运作成为了一种必需,却也难免会成为扼杀创造力的凶手。虽然Google的创意还在继续,但是 抱怨 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以至于收购Flickr这个还毫无头绪的谣传,也已经引来了 担忧 。 曾经希望Google能 整合所有主要的网络服务 ,但如果真得到了那天,我们可能早已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当Google越来越大,破除 Google迷信 只会越来越难。

CERNET2的一些问题

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国开通 ,这的确是近日来国内最火爆的一则IT新闻。从新闻稿中的描述来看,CERNET2的确非常的诱人,不过要实现这些诱人的幻想,却并非是朝夕可得的事。 CERNET2使用的是IPv6协议,虽然IPv6协议标准最早从1992年就开始制定,但和IPv4比起来,还算是是一个很新的标准,并不非常完善,各国在技术细节上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在这个时候,中国就来第一个“吃螃蟹”,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有人总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其市场的需求会直接影响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话是没错,不过至少在IT领域,中国市场还远没有达到能以主要消费者的身份来左右国际标准的地步。从技术和资金角度来说,中国有没有实力先世界一步制定足够完善的IPv6协议并投入使用从而获得标准上的“先发优势”也很难说。如果明知要不可为而为之,中国的CERNET2很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示范工程”。 对于CERNET2的市场化问题,keso也提出了一些 质疑 ,他说得没有错,新标准必然改变产业链结构,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应该,也不会受标准制定者的控制。目前的CERNET2使用了大量的国产设备,但未来最终消费者是否都会去购买这些国产设备来使用IPv6,就不得而知了。CERNET2可能会给中国的IT产业带来机遇,但其背后的风险有多大谁都不知道。 CERNET2看起来很美,如若它真的能把中国推向未来互联网领导者的地位,我倒不介意先被“宰”一刀。

支持RSS的文件寄存服务

网上的各式各样的免费文件/图片储存服务枚不胜举,但是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却大同小异。 01Files.com 也是一个提供免费寄存服务的网站,不过它却有其过人之处。在01Files,我们可以对我们上传的每个文件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用一条RSS来tracking所有上传的文件。 有了RSS tracking服务,我们再也不需要记住每个文件的URL,我们和朋友分享大量文件和图片也变得轻松愉快,只要发送一条RSS地址,所有的文件地址和描述就都一目了然。 其实我们利用01Files,甚至可以作一个简单的VideoBlog。上传一个视频文件,写下对它的描述就完成了一篇post,如果RSS中能支持thumbnails就更加完美了。

新版MSN主页会是什么样?

现有的 MSN主页 和 MSN Search Beta 的界面显然不是很统一,MSN的主页应该也就快有新版出现。而 http://www.msn.com/defaultpf.armx 的样子,会不会就是MSN.com未来的首页呢?在这页上已经使用了XHTML 1.0,好事一件。 (Via Search Engine Roundtable )

如何防止Comment Spam

Movable Type以及其他常见的Blog系统都免不了要受到垃圾留言的困扰,对一些知名的Blog来说,Comment Spam甚至已经到了 让人愤怒 的地步。 Jan 更是不得不关闭了留言功能。 刚刚看到 Jeremy Zawodny的文章 ,也谈到了垃圾留言的问题。他给出的这个方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让搜索引擎停止索引Comment Spam。这样一来,垃圾制造者就很难从发送Spam中得到好处了。如果得到搜索引擎和Blog系统支持,也许我们可以选择开放或者关闭搜索引擎对自己Blog留言的索引,达到有效的防止Spam的目的。 其实我现在使用的这个办法其实也是不错的,我现在并没有收到很多的Comment Spam,因为我使用的是 Haloscan 的Comment Hosting服务。如果也有别的Comment Hosting以Anti-Spam来作卖点,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书面出版物的网络新生

Google已经从上周开始,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合作,将这些着名图书馆中的1500万册馆藏图书扫描制作成电子版放到网上供读者阅读。而今天在 Information World Review 上登出的消息显示,另一个庞大的书面出版物数字化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总共有10个图书馆已经同意将其数字化的藏书加入 Archive.org 的非赢利 资料库 。和与Google合作的图书馆不同的是,这个计划中的图书馆来自世界各地。除了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卡内基-麦隆大学图书馆外,还包括了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和McMaster大学图书馆、 中国浙江大学图书馆 、印度科学协会图书馆以及埃及的Alexandrina欧洲文献馆。 另外,时代杂志也已经把从1923年以来的所有的文字和图片档案扫描到了网络上,供人们 免费查询 。 越来越多尘封的典籍得以重见天日,在网络上得到新生。终有一天,网络将会像几千年前纸张的诞生一样,彻底改变我们传播知识的方式。 相关链接: An open alternative to 'Google Print' Complete Searchable Archive of Time Magazine Now Available

Google Deskbar Plugins

利用 MSN Deskbar 的快捷功能,我们可以玩出不少 花样 。也已经有人建立了 DeskbarShortcuts.com 的网站来与人分享有用的快捷方式。Google的Fans也不示弱,Chris Langsdale开设了一个名叫 GDeskbar 的网站,专门收集 Google Deskbar 的插件。 (Via Google Blogoscoped ) 在Google Deskbar中添加新的功能并不能像在MSN Deskbar里那么方便,但是自从Google开放 Deskbar的API 以 来,还是有不少的插件问世,其中也不乏功能强大者。Foodle可以让Google Deskbar进行Feedster、A9、Technorati等的快捷搜索。而GoogPlug更是厉害,可以查询的项目包括机场信息、eBay商品、世界天气、股票行情、IP地址、拼写检查、文本翻译等数十种,还可以添加自定义项目。

Desktop Search Matrix

Desktop Search大战愈演愈烈,一夜之间在人们的眼前冒出了这么多桌面搜索软件,也许我们迟早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其中一个。 Ask Jeeves Blinkx Copernic DT Search Google ISYS MSN X1 Yahoo Desktop 但是在那么多候选者中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Desktop Search软件并非易事。Goebel Group提供的这个 对照表 ,对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桌面搜索软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比较,相信会对我们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桌面搜索软件上有很大的帮助。 (Via SearchEngineWatch Blog )

学习是成功的捷径?

Indeed.com -> Deepdo.com Alexa.com -> Aooso.com 国内网站照搬国外的创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Deepdo和Aooso.com是新近的两个学习者。如果说学习是成功的捷径,那么原因也是,要学好一样东西比创意本身要困难得多。不过,如果在今后能有越来越多像百度这样成功的学习者出现,对中文用户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

我们能有几个朋友

Joi Ito发现 ,他在 Orkut 里面的好友已经达到了1024人的上限。他说,这个限制让他想起了现实生活:我们在认识新朋友的同时,也需要在记忆里面删除一些旧的面孔。而我也开始怀疑:Social Network Service真的能帮助我们吗? 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这样做,但删除记忆确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原以为Social Network Service可以扩大我们的记忆、帮助管理我们的关系,但事实上,我们在Internet上却面对着更大的困惑: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得找到一个人,所以我们在联系名单中添加新的名字越来越不谨慎;Email、IM号码,就连名字、性别都在网络上任意被改变着,我们随时都会认不出我们的朋友。我们周围,只是是一些我们 可能认识 的人,而SNS面对这些问题,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是推波助澜。 在处理网络人际关系的时候,筛选是比记忆更重要的问题。不管是Orkut的1024人,还是MSN的150人,似乎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一个简单的上限并不能帮我们挑选,哪些才是真正的“朋友”。在达到联系人上限的时候,我们还是必须带着很大的盲目性来人工删除。在这点上, Wallop 似乎稍微好一点,把朋友分成visible和expanded,但是我似乎也没有理会其中的真意,它的界面和使用实在是有点繁复,很容易就让人晕头转向。 一直觉得,要在网络上创建一个稳固而可以信任的新关系网络非常困难,就连利用SNS的便利更好的管理人际关系也绝对并非易事。所以,我始终无法很好的利用各式各样的SNS,不管它们看起来有多好。不知道Joi Ito会怎么解决他的问题,但对我来说,还是把SNS看得儿戏一点,会比较少烦恼,至少现在。

MSN Deskbar使用技巧

刚刚看到 InsideMicrosoft的这篇文章 ,原来利用 MSN Toolbar Suite 里Deskbar的Shortcut功能,我们可以创建各种快捷方式来方便我们的操作。 快速访问网址 : 在MSN Deskbar里输入以下命令:@google, http://www.google.com。以后不需要打开浏览器,只要在Deskbar里面输入google就可以直接访问google首页。 使用Google Desktop Search : 如果你喜欢MSN Toolbar Suite,但还是要使用GDS的搜索结果,那么可以在MSN Deskbar里输入:@gds,http://127.0.0.1:4664/search&s=[gdscode]&q=$w。把[gdscode]替换成你GDS搜索界面中地址栏上的那段代码。 使用其他搜索引擎 : Yahoo:@y,http://search.yahoo.com/search?p=$w,搜索时使用“y 关键字”。 Baidu:@b,http://www.baidu.com/baidu?wd=$w,搜索时使用“b 关键字”。 …… 你可以在MSN Deskbar里添加任何桌面/网络快捷方式,而删除快捷方式也很方便:“@快捷方式名称”就可以删除单个快捷方式,“@clear”清除所有快捷方式。

Blinkx视频搜索

Yahoo! Video Search刚刚 推出 ,Blinkx也发布了自己的视频音频搜索网站 Blinkx.tv 。 和 Yahoo! Video Search 比起来,Blinkx的视频音频搜索更加强劲,它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来检索多媒体文件。也就是说,你可以搜索任何一个在视频或者音频文件中曾经提及的单词。HP的 Speechbot 也提供了类似的技术。另外,Blinkx的多媒体搜索寻找了Fox News、NPR、ESPN以及BBC作为其合作伙伴,所以将提供丰富的新闻类音视频文件资源。 其实在多媒体搜索方面,我们已经有非常多的选择选择,Search Engine Watch上列出了一长串的相关 工具列表 。而在一线的搜索引擎中,Yahoo已经先行一步,虽然Google和MSN和还未有产品问世,但其实也早已经 蠢蠢欲动 。Anyway,我们将有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像搜索网页那样方便的搜索多媒体已经为期不远。 相关链接: I Want My blinkx TV! Television Search Engine Blinkx unveils video search engine Blinkx Launches Standalone Video Search Site Geeking with Greg: Blinkx TV

Yahoo! Video Search

桌面搜索大战还如火如荼,Yahoo却不紧不慢,打算明年一月才 推出桌面搜索软件 。相反,网络搜索上的改进Yahoo却丝毫没有放松,继刚刚推出了地域搜索后,又推出了视频搜索 Yahoo! Video Search 。 Yahoo视频搜索所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AVI、MPEG、Quicktime、Windows Media以及Real。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你还可以把你的多媒体RSS Feed提交到Yahoo! Video Search以便你的视频文件更快的被它检索到。 在搜索领域,Google光芒毕露、MSN步步紧逼,但是作为搜索引擎的鼻祖,Yahoo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场竞争。强大的 个性化搜索 , RSS的良好支持 以及地域、黄页、旅行、视频等 众多专项搜索 ,Yahoo不断的在功能上完善自己,超越对手。不管是谁,都很难让Yahoo在搜索市场销声匿迹。

Userplane免费视听blog服务

Userplane 开通了一项新的服务: AV Blogger 。通过这项免费服务,我们可以方便的创建视听post并加入自己的blog。 (Via The Blog Herald ) Userplane AV Blogger的操作界面是一个基于Flash的网络应用程序,可以自动侦测电脑上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每个视听post的最大长度为10分钟,录制下来的 视听文件将会被存放在Userplane服务器上。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复制一段HTML代码到blog上,就可以显示视听post了。 其实 Audioblog 一早就提供了类似的服务,不过作为免费视听blog服务,Userplane还是第一家,而且功能上丝毫也不逊色,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一试!

终于来了:微软桌面搜索

微软终于发布了桌面搜索和工具栏软件包: MSN Toolbar Suite Beta ,不过暂时只有英文版本,只能支持英文操作系统。也可能是这样原因,所以在我的中文操作系统上只索引到1000多个文件。不过跟 Google Desktop Search 比起来,其功能看起来要强得多。 MSN 的桌面搜索除了可以对文档、邮件、音乐、图片等进行分类搜索外,还可以像在Windows里的文件列表那样,对搜索结果按照大小、类型、日期等规则进行排 序。MSN Desktop Search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支持PDF文件的内容搜索,对于经常使用PDF文档的人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另外,MSN Toolbar Suite Beta中的新版 MSN工具栏 看起来也不错,除了集成 Hotmail 、 Messenger 和 Spaces 以外,还包括了自动填表功能和一个可以浏览网页全貌的Highlight Viewer,非常方便。 希望能尽快看到MSN Toolbar Suite简体中文版本的出现。

Google Suggest的应用

昨天Google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 Google Suggest ,可以提供和你搜索关键字相关的关键字建议。除了可以增强搜索本身的功能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用处。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拼写检查器,因为如果你在搜索框内输入了拼写错误的单词,Google便会在Suggest项里把正确的拼法告诉你。从Google Suggest,我们还可以知道那些词汇才是网络上最热门,最流行的,Slashdot里面就有很多这样 有趣的结果 。对于SEO来说,Google Suggest也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每个Suggest项目后面都有Google搜索结果的数量。而按照Google Suggest的 FAQ ,Suggest的项目也是根据特定的算法来生成的,SEOer也可以从Suggest的结果中窥探出一些关键字重要性的端倪来。 随着Google Suggest的改善,我们一定可以发现更多它的好处。

Yahoo Desktop Search!

Yahoo昨天宣布将在明年一月推出桌面搜索软件。Yahoo Desktop Search将基于 X1 的桌面搜索技术。X1的桌面搜索是收费软件,而Yahoo Desktop Search却是免费提供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X1强大的搜索功能了。 从这张对比图中可以看出,Yahoo Desktop Search无论从支持的文件类型还是搜索方式,全都比 Google Desktop Search 要强大很多。MSN的桌面搜索也会在今年年底推出,从 泄露出来的测试版图片 看,其功能也应该不在Yahoo Desktop Search之下。而 Ask Jeeves 的类似产品更是在下周就要推出。 GDS 如果不在短期内得以改进,似乎是很难在桌面搜索领域立足了。 无论如何,对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将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2005年,我们中的一大部份将在自己的电脑里安装桌面搜索软件,这个或那个。

1T(1000G)免费邮箱!?

可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但 Hellacious Riders 的确应该是第一个提供 1T(1000G)免费邮箱 的网站。在今天,邮箱的容量本身已不重要,不过这些意义不大的数字,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的吸引我们的目光。

浏览器跨站Popup漏洞

Secunia Research 所发现的这个跨站Popup控制漏洞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浏览器上。利用这个漏洞可以把可信任站点上的弹出窗口链接指向任意的页面。Secunia提供了 测试页面 ,你可以检验你的浏览器是否会被这个漏洞所影响。我的测试结果证实IE 6.0 SP1和Firefox 1.0在这个漏洞面前都无法幸免。

MSN Wave 11:微软的胃口

Neowin.net 昨天刊登了被泄露的MSN Wave 11的几张界面截图。这个计划将在2006年推出的服务除包含了几乎所有目前MSN所提供的服务以外,还整合了包括RSS聚合、网络日志、社交圈、图片/音乐共享等众多社会性网络服务。 MSN 一 夜之间成了几乎所有SNS网站的潜在竞争对手。虽然MSN向来很少能在单独的服务上做到最好,但是庞大的用户数量,雄厚的资金以及老道而谨慎的经营手段总 是能让它立于不败之地。这次MSN Wave 11的来势汹汹,微软也不会轻易的让它无功而退。在现有的SNS网站中, Bloglines 、 Typepad 、 Friendster 、 Flickr 、 Last.fm 等虽然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也得到了很高的用户评价,但是面对MSN的优势也将备受威胁,可能只有落得个先锋死士的结果,而让MSN来享受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最终商业成果。 Microsoft 的野心还不止于此,MSN Wave 11还将包含一项叫作“Messenger Marketplace”的服务,为社交圈内的好友提供方便的商品交易平台。和Ebay比起来,Messenger Marketplace的交易基于社交网络的信任机制,将会有更高的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看来,Ebay的日子也将没有现在那么好过,要陷入一场痛苦的 竞争中了。 微软的胃口越来越大,总有一天MSN要从“MicroSoft Network”变成“Microsoft Social Network”甚至是“Microsoft Super Network”的。 相关链接: 微软未来娱乐星MSN Wave 11前曕

国产在线RSS阅读器:toPim

Jan 那里看到的消息, toPim 是一个无论从界面上还是功能上都和 Bloglines 非常相似的国产在线RSS阅读器。除了一些基本的订阅功能以外,toPim也提供了文章收藏和公开/非公开个人订阅等选项。 Bloglines网站在国内很多地方的访问速度不是很理想,虽然它已经开始提供多国语言的界面,可是目前还没有简体中文,所以Bloglines的国内用户数量一直很有限。在中国,越来越多像 新浪 、 新华网 、 天极 、 百度 这样的国内知名网站开始支持RSS的阅读方式。本地化的界面、较好的国内访问速度(服务器在国内)和不错的功能,toPim在这个时候推出,应该还是会在国内吸引不少的用户。 不过国内的模仿品总会不知不觉的酝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中国特色, 365key 的首页形式和内容的低俗化已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不知道toPim被广为使用后,会不会也弄出一些好玩的事情来?

百度新闻的RSS

百度新闻终于也开始支持 RSS订阅 了,来得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百度新闻的RSS支持关键字和分类两种方式的订阅,而且所提供的Feed中除了文章标题以外,还显示了简短的摘要,这点上比 新浪 要来的大方一点。 百度新闻不同于新华网、新浪网这样的普通新闻网站,其新闻的来源更加的广泛,新闻观点也相对公正。这也正是 Yahoo新闻的RSS 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百度新闻支持RSS,绝对比其他新闻网站支持RSS要有意义的多。 Google 在RSS的支持上还是反应迟缓,不知何故。 相关链接: 百度新闻推出rss订阅 这一次百度走在Google前面

Google AdSense升级

Google AdSense又一次进行了升级,在界面,语言和功能上都有了新的改进。页面结构和字体都进行了优化,现在可以在Firefox里面很漂亮的显示大部分中 文字符了。添加了5种新的语言支持:捷克语,匈牙利语,俄语,斯洛伐克语以及繁体中文。而在功能上,AdSense增加了URL Channel的频道监视,不需要在代码中设置频道,而直接利用网址就可以追踪某个页面的广告效果。另外,可以设置的频道数量也从10个增加到了60个。

Google将取消PageRank?

前些天Search Engine Watch的论坛上就有人在 讨论 ,说 PageRank技术 已经过时,没有必要再去关心网页的PR值。而今天rustybrick更是 发现 ,在 Google Toolbar的介绍 中,已经去掉了和PageRank相关的内容。 Google PageRank曾经是评判一个网页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但是随着 SEO 的盛行,PageRank的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增加自己网站页面的PageRank,甚至出现了很多 拍卖高PR值页面 的网站。而另一方面,Google对于PageRank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低,很多页面的PR值几个月都没有更新。作为一个评判标准,PageRank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公正。 难道Google真的要放弃PageRank?虽然已经有人对此作出了 反驳 ,但是并没有停止人们的狐疑。

网页浏览器档案馆

想不想知道只有1.06M的Internet Explorer 1.0是什么样子?想不想重温Netscape Navigator 3.0黄金版曾经的辉煌?evolt.org的 浏览器档案馆 收集了几乎所有已知的浏览器版本并提供免费下载,甚至包括Tim Berners-Lee在1990年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款网页浏览器:Nexus。 习惯了追新的我们,适时也应当来怀一下旧。

我的blog金钱观念

Herock的帖子 对《让我们谈一谈Blog和钱》的再补充 中说到了我的回帖,于是我多少也来说两句。 当我看Herock前一篇帖子的时候,的确怀疑自己是否误解了些什么,不过这下看来,我的确没有办法同意Herock的一些说法。Herock和我意见相左的焦点,应该并不是应该不应该利用blog来获得物质收益,而恰恰是 Blog+Ads的伦理问题 。Herock说: 当我们每天从keso那里得到大量有用的资讯时,就该顺手点一下广告,无论这个广告是什么,哪怕是有关尖锐湿疣的,这与我们无关啊,我们只是在尽我们付费的义务罢了。 这样的逻辑在我看来多少有些不妥。在网页上的广告有别于付费阅读的文章,不是作为阅读的一种直接支付手段,而是作为第三方信息和读者的信息和利益交互。在这 里,广告所在网页只是一个媒介,就像你不能因为喜欢某个电视台的主持人而不顾内容的粗糙成天把电视锁定在这个频道一样,我们不能“无论这个广告是什么”而 去点击,仅仅因为这个广告刊登在一篇喜欢的文章上。 但是Herock好像把这个问题想象的太过简单了一点。他在这个问题上,只考虑了刊登 广告的blog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殊不知这是一个至少有4个角色在玩的游戏:除了blog和读者之外,广告的发布者和广告中间商也应该得到公平,而不能成 为被利用和欺骗的受害者。Herock曲解了 AdSense 的创意,说要“利用”广告,要“点击你觉得有用的文章中的广告,而不管这个广告有没有用。”这样显然是违反了游戏规则,成为了一种变相的欺骗。 AdSense 的好处在于它的广告相关性,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广告刊登者不会因为和内容无关的广告而另读者讨厌;读者可以从广告中得到和网页相关的信息;广告发布者 所得到的,是更多真正对广告内容感兴趣的人的注意力;而AdSense本身也可以从维护这种多赢中获得收入。 所以,按照正常方式来使用AdSense,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Ebay “Want It Now”

Ebay添加了一项新的功能“ Want It Now ”。这项功能允许你在Ebay上免费发布为期30天的广告来寻找你想要购买的商品,另一方面,Ebay卖家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哪些用户想购买自己的产品。这种方式对Ebay交易量的提高应该会有不小的帮助。 (Via CNET )

GDS+DNKA=?

DNKA 是一个和Google Desktop Proxy作用差不多的软件,它可以让远程计算机访问和下载 Google Desktop Search 的搜索结果。不过和 Google Desktop Proxy 比起来,安装和使用DNKA要容易的多,而且所有的设置也都是通过浏览器界面来完成,是名副其实的“Remote GDS Tool”。 GDS+DNKA=一个可怕而强大的工具。

MSN Search Beta扩展工具

MSN Search Beta 推出仅仅3周,就已经有不少扩展工具产生。 DEVPPL设计了一个叫做 MSN Beta Ranking 的工具来测试关键字和网站的相关程度,而Martin则为MSN Search Beta制作了Konfabulator的 Widget ,Firefox的 搜索插件 也已经由Ryan制作完成。 (Via msnsearch's WebLog ) MSN Search Beta虽然没有像Google那样开放 API ,但是其强大的功能还是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搜索领域,Microsoft能不能再一次扮演一个成功的后来居上者呢?

微软blog服务:MSN Spaces

昨天看了一大堆关于本周MSN要在日本以外的地区推出Blog托管服务的文章,没想到几个小时以后, MSN Spaces 的各国语言版本就已经开放了,真没想到Microsoft这次也会那么雷厉风行。 刚 才简单试用了一下MSN Spaces的中文版本,虽然可定制的程度不算很高,不过设置相对简单,而且功能也非常的全面。MSN Spaces为每个用户所提供了10M空间,除了普通的blog功能以外,还提供了诸如MSN Messenger集成(需要Messenger 7.0以上版本)手机发布(中国地区尚未开通)、共享 WMP 播放列表等特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MSN Spaces的blog竟然能在Firefox浏览器下能够比较完美的展示。 这下 Blogger 真的有麻烦了。 相关链接: 微软的网志服务 MSN Spaces 微软的Blog,你有了吗 Jan's Tech Blog: MSN Spaces

Bloglines提供多语言支持

在Blogger.com 提供多语言界面 之后,提供blog相关服务的另外一个巨头Bloglines.com也从今天开始 增加了6种语言 的界面支持,包括繁体中文、法文、德文、日文、葡萄牙文以及西班牙文。 Blogger和Bloglines都是我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的服务,对我个人来说英文界面倒也没有影响使用,不过毕竟如果有母语的服务,感觉会更加亲切。可惜得是,这次Blogline所新提供的语言中,并没有简体中文,但至少Janson应该不会再 抱怨 了。 Bloglines是目前最大的在线RSS聚合/浏览器,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它所记录的RSS Feed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亿条,而其达到1亿条记录则花了一年的时间。

IE和Firefox的混血儿

Netscape 的Fans 正在测试这样一个新的浏览器原型,这个新版的Netscape基于2个不同的内核:Firefox/Mozilla所使用的Gecko和微软的IE引擎。 这个新的Netscape浏览器原型允许用户在两种核心之间切换,据称在保持了对IE浏览器的兼容同时也提供了Mozilla的功能和安全性。新版 Netscape也将会是一个多标签浏览器,并提供了一个表单填写工具和类似Firefox的RSS功能。 (Via CNET ) 这 个浏览器应该是为那些觉得IE不安全,而Firefox使用起来又太复杂的用户准备的。但是这样的目标群体似乎不会很大,因为太多的用户正在忍受,并将继 续忍受IE的缺陷,而Firefox的用户也没有什么要更换成Netscape浏览器的必要。除此以外,缺少了IE在Windows系统上免安装的便捷, 又没有Firefox强大的可定制性,看来这次AOL又要扮演“ 杀手 ”的角色了。 相关链接: Netscape Browser Screens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