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a的推出其实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不过它一直专注于手机方面的应用,所以并没有很注意它的发展。不过最近Pica推出了新版客户端和一些新功能,让我看到了它的不少可用之处。
新版的Pica PC版客户端只是完成了IM一些基本的功能。不过其仿照了Live Messenger和Tencent QQ的软件界面,使它们的用户倒是可以比较容易的切换过来。而在主界面的上方有一个明显的手机Pica设置向导,看来PC版的推出还是作为手机客户端推广的一项辅助。
我使用智能手机并没有很长时间,一直在寻找一种方便易用的Mobile2Blog方式,虽然Blogger.com和Tumblr都支持Email2Blog的发布方式,但是实际使用下来,用手机通过邮件发布到Blogger没有成功,而发布到Tumblr也时好时坏。Pica的MobileBlog,倒是让我多了一种可用的选择。使用Pica的手机客户端发送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生成MobileBlog倒也是方便。因为不需要通过邮件发送,外加是国内的服务提供商,所以在连接方面的状况应该会好很多。
而Pica吸引我的另外两个功能是“魔力闪播”和一对多语音聊天功能。“魔力闪播”是刚刚推出的手机博客的Widget,可以把你的MobileBlog发布到第三方的空间。Pica非常贴心的地方在于,它针对主流的中文BSP都专门编写了插入“魔力闪播”的详细指导。对于在新浪、QQZone、MSN Spaces这些BSP的用户可以省却不少麻烦。
语音聊天是我安装了Pica手机客户端后才发现的功能,可以用它来进行一对多的语音聊天。毕竟在手机上,声音才是最适合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手机上实现一对多的类似语音聊天室的功能,应该也是一项非常好玩的事情,不过在周围安装Pica的人还不多,没有太多的尝试。
对我个人来说,Blog里的RSS没有内置到页面信息中,Widget的自定义程度偏低都是Pica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总体来说,Pica还是非常适合国内用户的一个MobileBlog平台。它一些有趣的功能和社会化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它建立一个有粘性的移动社区。在手机和网络之间,有太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看看Pica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新版的Pica PC版客户端只是完成了IM一些基本的功能。不过其仿照了Live Messenger和Tencent QQ的软件界面,使它们的用户倒是可以比较容易的切换过来。而在主界面的上方有一个明显的手机Pica设置向导,看来PC版的推出还是作为手机客户端推广的一项辅助。
我使用智能手机并没有很长时间,一直在寻找一种方便易用的Mobile2Blog方式,虽然Blogger.com和Tumblr都支持Email2Blog的发布方式,但是实际使用下来,用手机通过邮件发布到Blogger没有成功,而发布到Tumblr也时好时坏。Pica的MobileBlog,倒是让我多了一种可用的选择。使用Pica的手机客户端发送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生成MobileBlog倒也是方便。因为不需要通过邮件发送,外加是国内的服务提供商,所以在连接方面的状况应该会好很多。
而Pica吸引我的另外两个功能是“魔力闪播”和一对多语音聊天功能。“魔力闪播”是刚刚推出的手机博客的Widget,可以把你的MobileBlog发布到第三方的空间。Pica非常贴心的地方在于,它针对主流的中文BSP都专门编写了插入“魔力闪播”的详细指导。对于在新浪、QQZone、MSN Spaces这些BSP的用户可以省却不少麻烦。
语音聊天是我安装了Pica手机客户端后才发现的功能,可以用它来进行一对多的语音聊天。毕竟在手机上,声音才是最适合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手机上实现一对多的类似语音聊天室的功能,应该也是一项非常好玩的事情,不过在周围安装Pica的人还不多,没有太多的尝试。
对我个人来说,Blog里的RSS没有内置到页面信息中,Widget的自定义程度偏低都是Pica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总体来说,Pica还是非常适合国内用户的一个MobileBlog平台。它一些有趣的功能和社会化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它建立一个有粘性的移动社区。在手机和网络之间,有太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看看Pica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评论
另外我用Shozu可以发blog到blogger。
也可以发图片到flickr以及picasaweb等
一般说来全线开通wap的网站都能实现这个功能。唯一的区别只是有的反射弧很长(找到写字的地方)。客户端的形式的确有可取之处。
网页植入性应用pica的界面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客户端应用上来说。qq客户端功能似乎更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