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写了两篇post都和信息聚合服务有些关系,处于半潜水状态的老冒同学竟然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我就来说说自己对于Lifestreaming/Social Aggregator发展的简单理解。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信息流记录和社会化聚合相关的在线服务正经历着飞快的变革。而我认为引起变革正是去年两个非常热门的服务Twitter和Facebook。Twitter这个2007年最成功的Web2.0网站配合内容输出服务TwitterFeed,成为了最原始却非常有效的的信息流聚合方式,这种聚合也让Twitter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RSS阅读器的功能。而作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络Facebook,其推出的NewsFeed一方面是把Feed这个概念推向了大众,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化聚合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普及。
Tumblr和Soup.io则是把这类服务引向了专业化,例如增加了评论和再发布等一些功能。同时,这类服务也开始出现了发展方向上的分化。其中Tumblr偏向于一个以Microblogging为基础的信息流服务,而Soup.io则更注重信息的聚合。
而之前写到的FriendFeed和SocialBrain,可以说是更新一代的信息流及社会聚合服务。他们都有鲜明的特色,把简单的记录和聚合演变成更有实用价值的平台或是工具。
其实,不管是叫Lifestreaming还是叫Social Aggregator,不管衍生出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不同,除了信息本身以外,发布及传播信息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FriendFeed也是在突出“Friend”的概念,其功能上种种的设置也是首先帮你梳理你感兴趣的人,然后才是他们发布的信息。SecondBrain虽说更加注重于内容管理,但是每个用户只能管理自己的内容,人还是最初始的条件之一。
所以,我并不是很担心信息的冗余问题。我反而觉得这些新兴的类Social Aggregator服务能够改善过多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当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搜索引擎这种基于内容本身呈现信息的方式再怎么改良,也无法避免冗余的信息给我们带来的。而Social Aggregator跟搜索引擎比起来虽然还很不成熟,不过通过对信息背后的人的筛选来帮助我们过滤信息,的确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可能。
从技术的层面上来说,很多公司和组织的努力也让信息过载问题的改善越来越成为了可能,Google Social Gragh和OpenID以及各种各样的API都是很好的尝试。大家也都开始慢慢明白,要解决信息过载要做的是“疏”而不是“堵”。
曾经谈过,网络广告会从内容定向慢慢变成用户定向,信息传播不也正如此,慢慢的走向以人为本的道路?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信息流记录和社会化聚合相关的在线服务正经历着飞快的变革。而我认为引起变革正是去年两个非常热门的服务Twitter和Facebook。Twitter这个2007年最成功的Web2.0网站配合内容输出服务TwitterFeed,成为了最原始却非常有效的的信息流聚合方式,这种聚合也让Twitter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RSS阅读器的功能。而作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络Facebook,其推出的NewsFeed一方面是把Feed这个概念推向了大众,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化聚合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普及。
Tumblr和Soup.io则是把这类服务引向了专业化,例如增加了评论和再发布等一些功能。同时,这类服务也开始出现了发展方向上的分化。其中Tumblr偏向于一个以Microblogging为基础的信息流服务,而Soup.io则更注重信息的聚合。
而之前写到的FriendFeed和SocialBrain,可以说是更新一代的信息流及社会聚合服务。他们都有鲜明的特色,把简单的记录和聚合演变成更有实用价值的平台或是工具。
其实,不管是叫Lifestreaming还是叫Social Aggregator,不管衍生出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不同,除了信息本身以外,发布及传播信息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FriendFeed也是在突出“Friend”的概念,其功能上种种的设置也是首先帮你梳理你感兴趣的人,然后才是他们发布的信息。SecondBrain虽说更加注重于内容管理,但是每个用户只能管理自己的内容,人还是最初始的条件之一。
所以,我并不是很担心信息的冗余问题。我反而觉得这些新兴的类Social Aggregator服务能够改善过多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当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搜索引擎这种基于内容本身呈现信息的方式再怎么改良,也无法避免冗余的信息给我们带来的。而Social Aggregator跟搜索引擎比起来虽然还很不成熟,不过通过对信息背后的人的筛选来帮助我们过滤信息,的确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可能。
从技术的层面上来说,很多公司和组织的努力也让信息过载问题的改善越来越成为了可能,Google Social Gragh和OpenID以及各种各样的API都是很好的尝试。大家也都开始慢慢明白,要解决信息过载要做的是“疏”而不是“堵”。
曾经谈过,网络广告会从内容定向慢慢变成用户定向,信息传播不也正如此,慢慢的走向以人为本的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