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友人问我:“你2008年最常上的10个网站是什么?”
10年来,好像每年都有人会问差不多的问题。但是最近这两年来,这个问题确变得越来越难回答。
2008年,我浏览器的标签栏里面常见到的Favicon里面基本上就只有Google Reader、Gmail、Google Docs、Google Search这几个是常驻。除此以外,大概会比较多出现的还有Delicious、Flickr、Youtube几个。再往下说,就只有自己的Blog了。就算是统统加起来,也还不到10个。
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过去的1年里,我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肯定比之前的任何一年都多。Gmail里面几千封邮件、Google Reader中数百个订阅、数万篇文章、Twhirl里面的更新数十万条,这还不是全部,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到信息是像河流一样在我的眼前奔涌而过。但事实上我经常打开的网页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我想,信息的“去中心化”肯定只是对信息的发布来说的,而“去中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绝对数量级数式增长。所以,当我们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中心化”才是提高获取信息效率的可行方法。
不过,这里所说的“中心”也早就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它可以是一个邮箱、一个服务、一个浏览器、一个操作系统,甚至是一片云。
10年来,好像每年都有人会问差不多的问题。但是最近这两年来,这个问题确变得越来越难回答。
2008年,我浏览器的标签栏里面常见到的Favicon里面基本上就只有Google Reader、Gmail、Google Docs、Google Search这几个是常驻。除此以外,大概会比较多出现的还有Delicious、Flickr、Youtube几个。再往下说,就只有自己的Blog了。就算是统统加起来,也还不到10个。
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过去的1年里,我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肯定比之前的任何一年都多。Gmail里面几千封邮件、Google Reader中数百个订阅、数万篇文章、Twhirl里面的更新数十万条,这还不是全部,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到信息是像河流一样在我的眼前奔涌而过。但事实上我经常打开的网页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我想,信息的“去中心化”肯定只是对信息的发布来说的,而“去中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绝对数量级数式增长。所以,当我们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中心化”才是提高获取信息效率的可行方法。
不过,这里所说的“中心”也早就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它可以是一个邮箱、一个服务、一个浏览器、一个操作系统,甚至是一片云。
评论
其他就真没啥了
很多像notebook/doc/twitter等等不都用FF整合了嘛
感觉也就不用去网站了。。。
youtube之类的都是订阅,greader又装了PKW,所以真感觉不用去网站 了,感觉打开个Google就什么都差不多了。。。。
当然还有我的博客啊,http://www.csslong.cn。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