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0的博文

社会化媒体:是否适合所有行业?

即使已经看过了很多社会化媒体营销成功的例子,但有些营销人员依然会问:我们公司不是 Dell 那样的IT类公司,也不是 宝洁 那样的大型快速消费品公司,我们产品的用户甚至不太喜欢浏览网页,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化媒体网站了。那我还有没有必要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 我的答案是:任何行业、任何规模的企业,都有必要尝试一下社会化媒体营销。 下面这些原因其实容易理解: 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电视甚至报纸杂志,现在都把社会化媒体当作了他们的重要信息渠道,很多记者订阅大量的RSS,或潜伏在微博客里,搜寻最新的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如果你想让你的故事在这些主流媒体上出现,积极的参与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如果你有一个新产品发布,把这个消息发布在微博上立即就能被关注的记者发现并报道,这比等待一个小型的记者发布会要快多了。 虽然你的消费者可能对于社会化媒体不感兴趣,但是行业中的管理者、分析师或者专家还是需要不断的获得行业内的信息。他们通常也会参与社会化媒体来获取信息或者和同行沟通。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我们所说的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参与社会化媒体就能最直接的和这些人对话。除非你的公司臭名昭著,否则行业内的专家不太会拒绝你和他们进行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大部分时候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已经和供应商或者商务合作伙伴保持非常好的关系,而且几乎所有的公司也都需要寻求新的商务合作。通过传统的途径(会议、行业论坛等)依然可以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但是社会化媒体所提供的灵活的、实时的互动的交流方式却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加的迅速和方便。设想一下,一家你关注的工作室完成了一项新的发明,发布在SNS上。你就可以第一时间通过SNS和对方进行初步洽谈,而不会等到报纸上对这项发明进行报道。那时候那个发明可能早已归入其他公司囊中。 上面说到的只是一部分原因,社会化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快速和直接,而且对话的成本很低。相信没有一家企业是完全封闭的,所以社会化媒体是每一个企业都应当试一试的工具。

Mixpanel:实时网站分析服务

对于各式各样的网站分析服务,我总是特别感兴趣一点。 Mixpanel 也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网站分析服务。Mixpanel不同于其它网站分析服务(如Google Analytics)的地方在于它的实时性和对用户行为的分析。 从Mixpanel的Dashboard上,你可以实时的看到网站的统计数据,这对于其它类似的服务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Mixpanel可以对网站访问者的行为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网站的特点设定“事件”和“流程”,进行各种各样的横向及纵向分析。另外,追踪浏览者访问周期也是Mixpanel很好的一个特性,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网站的访问者过多久才会回来重新访问。这是考量网站对访问者吸引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Mixpanel使用了REST API来采集数据,所以理论上它可以支持所有脚本语言的网站,也可以透过ActionScript方便的植入Flash内。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来,Mixpanel更注重于网站和用户之间互动的分析,而不仅仅是关注网站访问量、访问页面数、跳出率等传统指标。这样的分析更适合于SNS以及各种其它类型的Web2.0网站,因为对于这些网站来说,网站访问量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标,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才是网站最关心的。已经有 Posterous 、 Uservoice 、 HOTorNOT 等网站开始使用Mixpanel的服务。

什么是Google Buzz?

Google Buzz ,也就是昨天说到的 Gmail Status ,在几个小时前向公众开放。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服务呢? 官方是这样解释的:不只是提供状态讯息。共享最新动态、照片、视频以及更多内容。 只要你是Gmail用户,就可以在Gmail中通过Buzz私密或者公开的来分享文字、图片等消息,在移动设备上,还能通过Buzz向好友分享你的地理位置。另外,Google Buzz可以直接导入Twitter、Picasa、Flickr 和Blogger中的内容。 这个服务刚刚开通,会发展成怎样还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有些初期的看法: Google Buzz很像FriendFeed,它可以来同步几个主流的社会化网络中的信息流; 它结合了类似Foursquare这样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这点可能是Buzz以后会吸引大量活跃用户的关键; 不支持Facebook导入(可能一段时间以内也不会)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Google Buzz代替不了Twitter,既然我发的Tweets可以同步到Buzz,我何必还要在Gmail里面再“buzz”一遍? 短期内Buzz可能对不少在国内无法使用Twitter,又不喜欢国内类似产品的Gmail用户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Google Buzz 的出现,有可能会让Gmail在中国大陆消失…”

Gmail的Status Update

这应该是一个一年前就推出的功能,根据 华尔街时报的报道 :Gmail将推出实时状态功能,用户将可以分享状态和正在播放的媒体信息。 虽然还不知道此项功能的具体特性,但是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描述,可能只有Gmail的用户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状态。报道中还称这一功能将威胁到Facebook和Twitter。我看却未尽然。 Google生产很多最优秀的互联网产品,Gmail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但是在产品的社会化和用户之间互动方面,Google却作得并不好。也许,Google想作的是更加底层的用户连接。但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Google的 Open Social 进展的并算一帆风顺; Friend Connect 也只是在Yahoo葬送了MyBlogLog这个有巨大潜力的优秀应用之后,让我们从不少Blog侧边拦意识到它的存在。Google另外一个社会化方面的尝试,Google Reader及Blogger中的阅读关注功能,也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Twitter和Facebook在API开放方面都作了非常多的努力,但规模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群才是他们得以获得成功最基础的因素。脱离了具体社区应用的社会化产品功能,要成功很困难。 Google可以生产很好的互联网产品,但未必能经营好一个网络社区。所以,也不觉得Gmail Status这次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其实,我也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 Update:突然想到:倒是前一阵腾讯滔滔和心情合并,而且重新推出 腾讯微博 反而让人有更多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