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RSS在美国是否真的慢热

Forrester刚刚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内容是关于RSS技术在美国消费者中的使用和普及状况。报告的题目叫“What's Holding RSS Back?”,报告对RSS技术的推广表现出比较悲观的态度。

研究表明有将近半数互动营销人员使用RSS,但是接收RSS的消费者人数却仅有11%。对于大部分美国消费者来说,RSS技术还是比较难理解,他们并不知道RSS可以给他们的生活以及信息的获取所带来的好处。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除了11%确定自己在使用RSS以外,还有12%的人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在使用这样的技术;而在那些不确定和没有使用RSS的消费者中,其实有19%对这项技术还是感兴趣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结果恰恰反应了RSS技术在美国正慢慢的成为主流。11%对于一种“新技术”来说,已经不算是一个很低的数字。Email是最为普及的网络技术之一,它的诞生距今已经超过了20年。虽然从1997年Netscape开发RSS标准开始算已经有11年历史,但RSS的普及则是在Web2.0兴起后才真正开始的,最多只有4,5年的时间。对于RSS来说,现在有超过一成的使用率已是不少。

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现在RSS在美国已经不是一种少数技术专家玩的游戏:纽约时报首页的RSS仅在Google Reader里的订阅数就超过220万。这几乎相当于220万真正的订阅用户,除非有很多人在Google开设多个账号。美国最大的RSS托管商FeedBurner被Google所收购)所托管的RSS在去年第三季度的订阅数就已经超过了7500万。


另外,目前RSS的应用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对网络信息获取的需求越大,RSS技术对你的帮助也越大。对于很多并不需要获取大量信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的RSS应用的确对他们帮助不大。但是近两年来已经有不少使用RSS技术的服务开始为用户提供更为友好的应用方式,比如Facebook的NewsFeed、FriendFeedWakoopaTwitterFeed等等。它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在不需要完全理解RSS技术的原理就能享受它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服务还会越来越多,RSS会越来越好用,而不再是一堆XML代码和专用的阅读器。

也许,RSS技术的普及速度跟之前的1,2年相比有所放缓,但它在美国变成主流网络技术的趋势从来没有改变。相比之下,RSS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却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我个人的乐观估计,RSS在中国的使用者规模,也就只有一百万的样子。“娱乐为王”的网络环境和“流量等于收入”的主流商业模式,让“提高效率”反而成了大多数网民和网络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RSS技术被忽视甚至压制,也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

延伸阅读:
RSS Usage is Much Higher than 11%
RSS Adoption at 11% and it May Be Peaking, Forrester Says

评论

董春鹏说…
我是个it外行,不过根据我使用rss技术的情况看,我觉得这个技术很好。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专业的it公司,比如你供职的企业(一时驽住了,忘了具体的名字,抱歉!真的抱歉!),对于这项技术的处理过于急躁了。所以从形态说,很拧把。没有把这个技术真正用起来。我说的用起来,是说,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技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或者说,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这项技术的作用。所以,你供职的企业会感到一些迷茫,总之就是心里一直没底,不确定市场的存在以及自己的竞争力所在。以上的结论或许很主观,不过与目前rss企业的状况,我认为是符合的。

具体说,你在正文里提到,对于很少接收海量信息的用户来说,rss似乎不是个好技术。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其实,rss不仅是处理海量信息的好工具。它的自动反馈的特性,我认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比处理海量信息的功能更有价值。

再比如说,你在正文里提到,说现在的某些公司不希望提高效率。但是我认为,如果用户觉得确实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那么其它企业的意愿不足道。

现在看,rss技术绝对是个底层技术,不能全裸的成为一个用户认可的产品。我以为,在用户体验(也就是界面、过程、方式,以及相关的体验)和功能设计两方面下功夫的话,rss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比如,我设想过一种以rss为底层技术的产品,它专门负责把普通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比如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火车票信息,机票信息,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下载信息(我用自己的rss阅读器订阅电骡的更新信息,它是我最喜欢的订阅,也是觉得受益最多的。每天我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想查看电骡的信息),等等等等所有能想到的可订阅信息,然后以个性订阅和打包的方式提供给用户,除了rss阅读器,还可以通过手机订阅这些信息。

这个看起来不大的服务,由于是用户每天必须知道的,有很强的强迫性。如果确实每天能够准时、准确的提供这些信息,那么用户对它的依赖就会建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在大量用户使用这个服务的基础上,贴一些广告。这个服务就可以赚钱了。是不是?

不过,也不像那么简单。相关的用户界面的设计,亲和力,够简单人性,这些其实是巨大的挑战。要做好的。

那么rss这个技术就成功的应用起来。rss技术的反馈、碎片化、重整性,在这样的服务里至关重要。而他处理海量信息的价值倒不大了。
JonsonChan说…
RSS确实是个好东西!记得几个月前讨教LEON国内信息订制推送为什么不能形成气候,他的回答让我一惊"国内知道这东东存在的也就几十万人".虽然我完全没概念这东东未来几年是不是真的能在我们这有多大幅度的应用率提升,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越来越多有质量网络信息诉求的人群会加入进来.至少家母在我引导下已经开始订阅几家专注于美食菜谱的站点信息了;我几个学龄级的弟妹也在订阅美剧和游戏类信息,似乎都挺满意这个工具带来的便捷.
作为我自己很烦因为订阅带来的信息过载,每天在GREADER上几乎只看概要和的确感兴趣的条目,最近新的感受是GOOGLE资讯那里应该是通过我的阅读习惯开始每天推送给我"推荐",很贴切.还有就是一个socialmedian,那里我FOLLOW一些和我关注差不多的信息领域的NEWSMAKER,并制定一些自己尤其关心的"关键词",这样就达到了筛选和过滤的效果,感觉蛮有效率的,但目前此站点可阅信息几乎集中于IT领域,还不能完全满足广泛应用.
期盼国内优异人士能把这个技术应用开发得更大众价值化些.
dowei说…
我是来看评论的
草根网说…
收藏至20ju.com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非!南非!”——第一印象

记得去年,看到 keso关于南非的文章 ,当时就有两个非常深的感觉: 1,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 2,非常棒的国家营销活动。 不想今年,我也有机会来到南非,体验了整整两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也许文字和图片无法完全表达我在南非的所见所闻,在这里记录一些片段,粗略勾勒一下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家在我眼中的印象。 3月的南非气候非常宜人。夏天刚刚过去,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温度都保持在20多度的样子,而且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艳阳高照。南非的人口本来就不是很稠密、工业污染也不重,再加上经常有海上吹来的大风,让这里的空气很干净,天空也特别蓝。 这里的雨特别的“通人性”。我在南非的两周,其实也下了几场雨,但都在夜晚和早晨,持续时间也不长。它们静悄悄的洗刷掉了城市中的灰尘,却从不打扰。 虽然也不免也要穿梭于城市之间,但是从来没有和自然如此的亲近。在南非,我有时候几乎完全忘记了“文明”,感觉自己只是天空下一个生灵,渺小而幸福。 闭上眼睛,想象你心目中最美的蓝天白云——那就是南非。

Nielsen:The State Of Mobile Apps

Nielsen刚刚发布了一个 关于移动APP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值得一看。这里摘抄部分数据: 游戏依然是在手机端最受欢迎的应用类别,排在前列的应用类别基本都是娱乐和信息类。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除了打电话以外,手机还是重要的娱乐和信息获取终端。 Facebook用户通过手机来keep connect的需求量非常大,Pandora这个在线音乐收听服务的使用比例也让我小吃了一惊。 好吧,的确是Android的用户点击广告的比率最高。而是用黑莓的商务人士们,是最不屑于在手机上点击广告的。 iOS的用户中完全不希望看到广告的用户最多,这也许是因为iOS用户购买付费软件的比率比较高? 这份报告提供免费下载,下载地址如下: The State Of Mobile Apps

写Blog的好处

冰云 列出了“促进学习、记录收获、反映成长、结交朋友、共享知识、交流看法、包装自己、练习文笔、锻炼毅力”等九大好处,读后深以为然。心中细细品味,觉得似乎可以增加一个“开阔视野”。有很多的技术或者说概念,以前并听说过,更别说接触过了。... 1 促进学习。 写blog可以促进学习,想写出文章来, 自然不能是泛泛的了解就可以的,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就促进了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 2 记录收获。 blog中,常常是记录下来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 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财富。要记录下来。 3 反映成长。 写blog,可以反映出人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结果。 对一个问题或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 从熟悉到精通。这纪录了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 很久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4 结交朋友。 写了blog,自然会有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来阅读, 这可以认识许多朋友。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谈得来。 5 共享知识。 blog给大家看,大家的blog也给你看。这个问题我解决了, 那个问题他解决了。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起一个社群, 总好过闭门造车。 6 交流看法。 回复的人对blog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 大家一起讨论,听听别人的思想,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7 包装自己。 找工作或跳槽的时候,附上一个blog地址, 招聘的公司一看,就能知道这人的基本水平。 看到一篇篇用心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最好宣传。 8 练习文笔。 写blog,得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吧, 全是不通的语句怎么好意思给人看,这是锻炼汉语。 当然如果用英文写练习外语也是不错。 9 锻炼毅力。 写blog,要坚持不懈,这可以锻炼毅力。 至少每周要更新几次吧。 花20分钟写一篇的blog都坚持不住,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