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05的博文

暂用域名:webleon.org

由于对域名操作流程的不熟悉,再加上自己的粗心,原来使用的域名comego.net竟然一直到过期以后才发现没有续费。再找代理续费,却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要繁复的手续才能够重新使用。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在Godaddy或者Enom这样的公司自行管理域名比较保险。 经历了将近一周不写blog的日子,虽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但是多少有点失落感。而且,对于数百个订阅我RSS的朋友也心有歉意,幸亏有 Feedburner ,依然可以把我每天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网址和大家分享。 Flypig 跟我说,换网址是最麻烦的事情。不过对我来说,因为使用了Feedburner的服务,虽然网址变了,但RSS地址不用改变,我留住了最有价值的读者。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这个blog还是能够通过RSS在我和订阅者之间方便的交流信息。 comego.net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回来,webleon.org也不错,比较有个性。呵呵,先自我安慰下。

个性化的困境

信息传播的发展是从集中和等级走向分散和平等、信息的分享和个性化,这个趋势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同。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网络服务的个性化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Google Blogoscoped列举了网络服务个性化过程中所遇到的 一些困难 。 的确如此,虽然个性化的网络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处理信息的效率,但是我们的兴趣、行为习惯和个人信息也是不断改变的,要让程序正确理解我们的思路并随时更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比如我使用的是中文操作系统但身在德国, MSN Spaces 就自作主张的给我来了个德文界面,如果是来德国出差的朋友碰到这样的状况,多少会遇到一些困扰。而且,虽然在以后每个人都会面临信息过剩的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希望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个性化”本身却容易限制我们的视线。比如我每天使用 Bloglines 阅读自己所订阅的Feeds,长此以往必然会忽略掉其他一些有用或者我感兴趣的内容。 难道个性化真的难以发展吗?那也未必。有很多办法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而我觉得有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内容和服务的标准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内容还是服务,我们都应该使用和创造更多开放的标准和构架,让搭建一个个性服务的平台变得更加容易。在极端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有机会独立搭建并随时改变自己的个人信息平台,而不是依靠某个网站的服务或内容。 比如 Technorati 里的内容 支持Tag ,但是需要在你的页面中加入特殊的代码才可以奏效;Bloglines可以自由订阅Feed,但却无法使用Tag功能。也许有人说,可以开发一个服务来整合两者的功能,但是如果我习惯使用的是 toPim 和 8fang 呢?我可以收藏 Ask Jeeves 的搜索结果,但我无法在其他网站使用我的收藏,而且我也不方便和别人分享?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内容和网络服务能提供方便使用的公用接口,那就可以有机会制作适合不同人的信息平台,并能方便的对它进行改建和更新。 至于如何进行标准化,对于内容来讲,目前最好的办法应当就是RSS格式了。服务的标准化要困难的多,完全开放代码对大部分服务和软件都不太可能,不过开放API是一个不错的折中方式。虽然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支持RSS的输出,网络服务提供API接口也在国外开始盛行,但是跟整个互联网比起来,还只是很小一部分。互联网在发展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走不少弯路,但无论如何...

在创作共用的名义下

Yahoo为它的搜索引擎增添了一项新的功能: Creative Commons Search ,利用这个功能我们可以方便的搜索经过作者“ 创作共用 ”授权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和其它多媒体内容。 互联网再不只是完全版权作品的传播场所,越来越多符合Creative Commons的作品得以在网络上按照创作共用协议健康传播。一个专署的搜索引擎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Creative Commons去年曾推出过一个 开源的搜索引擎 ,不过相比之下,Yahoo可以搜索到的“创作共用”内容要多得多。 传播“创作共享”内容的,不仅仅是blog和podcast,用以存放“创作共享”内容的网站也接连出现。从 Flickr 到 Common Content ,以及最新的 Ourmedia ,都为我们创作的共享内容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交流场所。 可惜的是,简体中文的创作共用发展速度似乎有点脱节,还有很多中文blogger对创作共用协议的了解还比较缺乏,Creative Commons 2.0简体中文版的工作也比较迟缓。希望对网络版权及中国法律熟悉的朋友能给予中文创作共用的发展更多的关注。 相关链接: 为网站添加Creative Commons协议的代码 Creative Commons中国网站 Creative Commons China讨论区

Firefox优化程序:FireTune

Firefox 的开放式构架让我们有机会自己配置浏览器的各种性能,打开 about:config 页就可以自定义Firefox的各项参数。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应付这些复杂的参数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个简单易用的Firefox设置工具就会非常的必要。 FireTune 是曾经制作了着名的WindowsXP优化软件 TweakXP 的 Total Idea 制作的一款免费Firefox自动优化软件。这款仅200kb大小的软件只包括了一个执行文件,可以直接运行而不需要安装。FireTune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软件只有一个界面,只要选择你的电脑速度和连接速度,然后点击“Tune It”就完成了优化。当然,优化以前千万要记得备份你的原始配置哦。

也说RSS的阅读方式

过去的几天里面,对RSS阅读方式有很多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在在线阅读和本地阅读孰优孰劣上。很多文字都已经看过,但是当时自己还没有很清楚的思路,只是从自身感受出发认为基于浏览器的在线阅读方式应该优于桌面聚合软件。 刚刚在MarketWire上看到一个 Slashdot 和 OSTG 发起的 关于RSS应用和发展的调查 。又再回头看了 keso 和 wangyi 的一些文字,现在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想的比较清楚了。 对已有的讨论,其实结果已经比较明确了。单从电脑用户的使用上来说,RSS的在线阅读方式有着绝对的优势。soGoo有一个 很好的说明 ,而且我觉得绝大部分客户端的功能在线服务都可以实现。 wangyi认为 在线阅读还是有局限性,但我觉得他的论据实在是有点孱弱。Great Firewall的确带来了不少困扰,但因为这个就闭门造车,局限住技术的发展和思维的交流,未免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如果说在线方式有局限,那最主要的也应该是开发和维护的成本要大的多。 客户端RSS Reader也并不是无路可走,相反它回在未来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只不过它主攻的平台不应该是电脑,而是其它的移动设备。RSS格式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更方便的传播和管理信息。在桌面电脑和笔记本上,普通浏览器已经是标准的信息平台,再另起炉灶显然不合适。但是在Smart Phone和PDA上虽然也有浏览器,但是成熟度远不如电脑上的浏览器,再加上移动设备不同于普通电脑的使用条件,很多时候植入型的软件要比通用软件更方便使用。而且RSS所使用的XML格式,天生就是为小屏幕,大信息量而生。在移动设备上,RSS Reader软件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 除却技术上的因素,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说移动RSS也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位置。RSS是信息过量的用户最好的接受方式,便于阅读和管理;而这些用户和经常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网络的人群有着非常大的交集。所以移动设备上网加RSS会是这一部分用户随时随地接收大量信息的最好解决方案。而植入移动设备的RSS软件可以在节省流量和操作上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 未来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可能是这样的:在家中和办公室的时候,在电脑上用浏览器在线阅读RSS,在旅行途中或者会议中,用我们的手持设备中的RSS客户端软件随时接收最新的信息。当然,两者接收到的信息应该可以非常方便的同步和共享。

Ask Jeeves被19亿美元卖出

IAC/InterActiveCorp 将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世界第四大搜索引擎 Ask Jeeves 。 纽约时报的报道: Ask Jeeves Inc. to Be Bought for $2 Billion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 Diller Nears Purchase of Ask Jeeves (Via Search Engine Roundtable ) 单从收购金额来看,这个新闻肯定要比 Yahoo!收购Flickr 轰动的多,但是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事。虽然Ask Jeeves 没有那么好 ,但是一间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了一个资本运营集团的一部分;一个Google、Yahoo、MSN的有力竞争者变成和 Match.com 、 CitySearch 、 eLong 一路货色,实在是有点悲哀。更让人担心的是 被Ask Jeeves买下 的 Bloglines ,在IAC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不能健康的发展。

Yahoo真的收购Flickr了!

迷团 终于解开,Flickr Blog上 公布了Yahoo的收购 。 现在我们 越 来 越 可以 相信Yahoo!绝不是一个AOL那样的 蹩脚买主 。而且作为Flickr的用户,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担心的理由:Flickr的服务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要说改变,那就是收费用户将更加便宜,而免费用户将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流量。 在Yahoo!这方, Yahoo! Photos 将获得一些类似于Flickr的功能,无疑这些新功能将会使Yahoo! Photos更好的和即将推出的 Yahoo! 360° 结合,成为强大的图片分享工具。加入了Flickr的成功创意,不禁让我对Yahoo! 360°有了更大的期待。 BTW, FlickrCentral 里有个用户的问题我也想问,Flickr还会继续放AdSense的广告吗?

与时俱进的LiveJournal

LiveJournal 是一个 充满人性化 的BSP,在这里的用户大部分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blogger,却极其热爱他们所在的这个社区。 LiveJournal在今年初被 Six Apart 收购 后除了有一次 宕机事件 ,却也没有多大动静。不过今天却一下子看到了两条关于LiveJournal改进的消息。一是 RSS 2.0的enclosure格式支持 ,现在可以直接把你的LiveJournal日志作为Podcast站点了。二是 Tag的支持 ,LiveJournal的 OMG TAGS 实时显示当前最热门的100个Tag。 也许这两个新功能只是Six Apart对LiveJournal实施商业化改革中的一小步,不过能让LJ超过500万的用户立即体会到 Podcast 和 Folksonomy 的乐趣,对这两个新兴的技术无疑是大好事一件。

ODEO先睹为快

Blogger.com的创始人Evan Williams在 周游列国 了一圈后,又开始了新的创业生涯,这次的目标是Podcast。新的网站 Odeo 将提供Podcast的在线搜索、订阅和创作服务。虽然网站在上个月就开通了,但是一直没有开放注册。在昨天 ETech会议 上,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传说中的Odeo究竟是什么样子。 ( Waxy.org Links ) Evan Williams在演讲 ODEO用户首页 下载订阅的podcast 录制podcast 如今,podcast的成长速度更甚于当初的blog。而且我认为跟blog一样,podcast在线形式的创作和阅读会在将来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且有了Blogger.com的成功经历,Evan在服务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上也会有更大的把握。所以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看好ODEO,它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的。 ODEO将在近期内限量发放试用邀请,想先人一步体验ODEO,就快到它们的 主页 去预登记吧。 相关链接: Odeo:新的Podcasting门户 ODEO:启动下一波?

说个不相干的事

虽然鄙人blogging的水平有限,但还是有不少朋友赏光转载了我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我的涂鸦,谢谢。 对我来说,能够和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知识比严格遵守 版权协议 重要的多。不过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还是希望在转载的同时一并附上原文的地址,简单转载后只给一个Trackback Ping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经常看到有人trackback我的文章,非常开心的跑过去一看,却是一模一样的文字,实在是有点失望。 另外,我用来存放图片的是一个 德国ISP 所提供的免费空间,每个月只有1GB的流量,实在经不起反复使用。转载文章的时候,请暂时尽量把图片和文字一起搬到你的空间去。等将来我使用了有足够流量的商业空间,就可以不再麻烦大家了。 仅仅是友情建议而已,这个blog不是我发泄情绪的地方。我可以继续开心的写,大家也请继续开心的读。

Microsoft的针对性广告试验

微软开通了一项新的付费广告试验: AdCenter 。这项试验将在新加坡和法国进行,为期6个月。这种新的针对性广告可以允许广告者查看关键字广告浏览者/点击者的资料。 如图中所示,广告者可以知道哪些性别、年龄段、生活习惯的人在阅读和点击他们的广告,所有的用户资料将来自于MSN的用户资料。这个实验只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试验,在很长的时间内MSN的搜索关键字广告还将由Yahoo的 Overture 来提供。 (Via Charlene Li ) 包含新功能的关键字广告服务的确可以给广告者带来更好的广告效果,而MSN搜索引擎的使用者也可以看到自己更感兴趣的广告。不过,MSN近2亿的用户是否全都愿意把他们的个人资料当作微软新的赢利工具呢?跟按照用户资料来选择广告比起来,我更愿意接受AdWord那种根据内容来显示广告的方式。至少,我所浏览的内容不会被我所输入的个人资料所限制。

Yahoo! 360°

Yahoo刚刚公布了一项最新的服务 Yahoo! 360° ,这项 新的服务 不单包括blog,更包括很多社会性网络的功能。你可以和你所信任的朋友共享Yahoo!帐户内的图片、音乐甚至是商务信息。而且Yahoo! 360°还可以和 Yahoo Messenger 以及Yahoo Groups等功能进行整合,组成一个强大的SNS网络。 (Via Steve Rubel ) 不过,这项服务在3月29日才正式开放,2周以后我们才能领略到Yahoo! 360°真正魅力。不过我是非常看好这项新的服务的,只是blog和RSS最终还是“沦落”成为大玩家的游戏, MSN Spaces 和Yahoo 360°利用整合其他服务和现有的用户优势,很可能在2005年最终成为最大的Blog服务供应商,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 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Google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远离当初“Non-Evil”的宗旨;反而是刚庆祝完10岁生日的Yahoo!,向我们展示了越来越的创新力,不禁让人钦佩。

AdSense功能增强

刚刚打开我的 AdSense 账户,就发现用户条款有了很多改变,原来AdSense刚刚作了众多功能和界面上的改进。 现在,Google AdSense可以向 多个国家和地区 寄送本地货币的支票,不过说明上有的地方写43个,有的地方写35个,列表却是32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对欧洲和北美的 15个主要国家 还有更方便的支付方式,AdSense现在可以向这15个国家的银行直接转帐。从我这里看,这两种新的支付方式都暂时还不包括中国。不过对在德国我来说绝对是好消息,上次收款的国际支票+换汇手续费竟然收了我15美元! 另外一项重大改进是添加了 新的广告显示类型 ,可以按照页面内容显示4或5个相关主题的多个广告。其实,这个功能早在2个月前就已经 开始测试 ,现在终于向公众开放了。通过这种新的广告形式不但给了AdSense用户显示更多广告的机会,也让读者对于广告的显示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另外,“我的账户”的界面也进行了改进,设置项目更加一目了然,“付款历史”现在也显示在“我的账户”下,更加合理。而且我发现,用户收入的机密条款好像也有改变,好像现在Google也不完全禁止在公开场合讨论AdSense的收入了。 AdSense这些改进不但是缓解 自己的危机 ,也是对应即将到来的 来自Yahoo的竞争 。

开放式搜索聚合:OpenSearch

A9 经常会提供一些非常有新意的服务,成为其他搜索引擎学习的对象。这次的 OpenSearch 就是很不错的创意。这是一个网站搜索结果聚合项目,具体的说,就是让网站开发者可以非常容易的把任何网站内部的搜索结果按照一定的规范转化成RSS格式;而A9则担当搜索引擎聚合器的角色,读取这些RSS格式的搜索结果并以JavaScript方式向用户输出。 (Via John Battelle ) 目前A9的这个“搜索引擎聚合器”已经搜集了包括我们熟悉的 Flickr 、 Creative Commons 、 Wikipedia 等 众多网站的搜索结果 ,你也可以向A9提交你网站的RSS搜索结果。A9.com的用户可以在这些搜索项目中自由选择并加入自己的搜索结果中。OpenSearch还将提供搜索结果的RSS输出,让用户更方便的通过RSS聚合器获取搜索结果。 另外,OpenSearch的RSS是开放式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制作自己的个性化聚合式搜索引擎。 OpenSearch让RSS的应用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单向的信息传送向双向的信息交流前进了一大步。在未来,RSS绝不再仅仅是信息获取的良器,而将会成为一种多功能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Amazon文字广告服务

Amazon Associates 是网络上最早向个人网站提供广告服务的网站之一。不过你只能选择特定的产品广告放在你的网站上,跟最近兴起的 AdSense 等内容相关性广告相比,被接受的程度要低了很多。 Amazon Ads 因此应运而生,它所提供的就是Amazon的文字化广告服务。 Amazon Ads每天都会从 Amazon 庞大的产品库中选择最热门的产品,并把这些产品的链接制作成文字形式显示在你的网站上。和AdSense类似,Amazon Ads也可以选择多种模版和自定义广告颜色。另外,Amazon Ads的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它只负责广告的选择和输出,你的收入是直接从Amazon Associates收取的。 (Via Robin Good ) 跟直接在网站上放一个特定产品的链接比起来,通过Amazon Ads输出的广告可以在不影响页面效果的前提下显示更多数量的广告,而且由于广告内容是经过选择的,对阅读者来说也更有吸引力。如果Amazon Ads在今后还能加上根据网页内容来选择广告的功能,将会是Google AdSens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Google Mobile

Google也静悄悄的开通了 移动搜索功能 ,这可不是在去年推出的 手机短信搜索 ,而是真正支持WAP和PDA设备的Mobile Search。 Google Mobile目前支持的格式包括 XHTML (WAP 2.0) 、 WML (WAP 1.2) 、 iMode 以及 PDA格式 。Google Mobile目前可以搜索Google数据库中的所有网页和图片,即使你的网站不支持移动设备,Google也可以自动把普通网页转换成适合移动设备浏览的格式。 不过在移动支持上,Google还远不及Yahoo。 Yahoo! Mobile 推出已经有半年,而且服务也非常丰富,现在还加入了 RSS格式支持 。最近一段时间Google在技术上的创新远不及Yahoo活跃,它的 低调策略 能不能最终在商业上击败 青春重现 的Yahoo!还很难说,但仅从吸引的眼球数量上,是暂时败下一城了。 相关链接: Google Mobile Launches Google Blogscoped: Google Mobile

Yahoo工具栏增加RSS侦测功能

今天一早我就看到了Yahoo! Search Blog的 这则消息 ,说在新版的 Yahoo! Toolbar for IE 上也增加了RSS侦测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在我的电脑上却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一直到刚刚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只是因为我没有开启My Yahoo!功能! 这个功能对IE的用户非常的实用,相当于给IE增加了一个类似 Firefox Livebookmarks 的组件,向My Yahoo!里增添RSS条目变得易如反掌。在目前大部分blog读者阅读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Toolbar加My Yahoo!的组合比 Bloglines 更有优势。Yahoo还是很有点小聪明的,跟MSN 直接和Online RSS Aggregator正面竞争 比起来,创造一种更加容易理解的使用方式,显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 RSS正在越来越成为大玩家的游戏,最近 MSN 、 Yahoo! 、 Ask Jeeves 都用力不小。

blog——尚未流行

Blogads对30,079个blog的读者进行了 问卷调查 ,有几个结果颇惹人关注。 - 79.3%的blog读者自己并没有blog - 72.4%的读者不使用RSS来阅读blog - 90%以上的人每天阅读的blog数量低于15个 - 约有一半的读者每周至少花费10小时用于阅读 - 97%的读者认为blog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观点,比例高于其他所有的媒体 blogger还是很小的一个群体,RSS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和利用。不过另一方面,blog所创造信息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过去的日子里,blog在局限的范围内得到了成功,让几乎每一个blogger和blog reader都成了blog的传教者,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blog在更大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功,决计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Skype 1.2 Beta

Skype 在推出了多个1.1版本后,终于有了重大的改进,推出了1.2.0.21测试版。这个新的版本包括了数个重大的改进: 1. 好友列表服务器端保存,再也不需要小心备份联系人列表了。 2. SkypeIn :为每个帐户捆绑一个电话号码,可以用传统电话拨打你的Skype客户端。 3. 语音邮件 功能:即使你不在线,别人也可以给你的Skype语音留言。 4. 增加了联系人导入工具,方便导入本地机器上MSN、Outlook等的联系人。 另外在软件的易用性上,Skype 1.2也作了不少改进。增加了启动向导,方便首次使用的用户更快上手。“选项”功能移动到了“工具”菜单,更加符合软件UI的标准,而且可以设置的功能也更加丰富。 对我来说,保存联系人的功能是最重要的改进。解决了好友列表的储存问题,无疑会让用户更频繁的使用Skype,而不是只当作一个Pc2Phone软件来用,我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截止3月11日,已经有超过 100万人 使用Skypeout来拨打电话了,现在又加入了Skype In和语音留言功能,Skype具备了传统电话的所有基本功能,真正成为了其他IM软件和传统电信的共同敌人。不过个人觉得,Skypein号码30美元一年的价格不算贵,却也不觉得很便宜,而且目前也只能选择法国、香港、美国、英国的电话号码,都不适合我。Skypein是我很愿意购买的一项服务,不过不是现在。

微软在线Bookmark

昨天讲到在实验中的 微软在线RSS阅读器 ,今天在同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了另一个实验产品: 在线书签 。 从界面来看,这个产品将支持与本地书签的同步,你可以把浏览器的书签直接导入。它还提供了加入在线书签的Bookmarklet,方便收藏网页。另外,这个产品还具有类似Firefox Livebookmark的功能,对有RSS的页面进行自动内容更新。 和刚刚推出的 Google自定义新闻页 一样,这个微软刚刚起步的产品原型,也不需要用户登陆,而采用了生成独立URL的方式来保存设置。 ASP.net的Weblog上正式 公开了Start.com ,也表明了目的是要制作一个全新的个人化首页。如果把目前的两个产品结合起来,再加入 Email 、 Blog ,会比目前的 MyMSN 好用得多。 相关链接: Microsoft's Web-based RSS Aggregator? MSN Prototypes Web-based RSS Reader and Other Interesting Stuff

Google的无为而为

Keso也在质疑 ,为什么不Google不把Google News的设置整合到Google账户中去。其实原因很简单,Google觉得看新闻还要登录,对用户来说太繁琐了。 我不是一个Google Fans,但是Google的大部分的策略还是让我佩服不已。它的种种特立独行,看似违反商业规律,但最终的结果往往都证明了策划者的睿智。最早开始作搜索引擎的时候,就有人质问,Google为什么不像Yahoo!那样使用网页目录,为什么不在页面上增加更多的内容。Gmail账户的用户邀请模式,以及后来的IPO,也有人说是哗众取宠的行为。但是事实证明,这种种的与众不同,结果都是巨大的成功。这次Google新闻的改进没有整合Google帐户,在以后也不会加入RSS订阅功能,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 Google取得了成功,它也知道它成功的原因就是它的创新独特和简单易用。所以它在将来也会继续保持它的这些优势。从常规的商业网站发展法则,应该整合尽可能多的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转移的成本。但是对在9年间创造了500亿美元市值的Google来说,常规方法只会阻碍它的高速发展。所以Google所奉行的是给用户最大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每个服务的相对独立性,让用户来去自如。靠每个服务的高质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而不是利用产品间的互相依赖来拉住用户。让人们觉得Google提供的服务是散落在互联网上的一颗颗星星,总会有几颗吸引你的注意,也不会因为错过了某颗星而感到过分的遗憾。 另一个Google在整合各种服务上十分谨慎的原因是避免自己过分的张扬,引来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俗话说“财不露帛”,如果Google真的一早就把 Google Search 、 Google News 、 Google Groups 甚至是 Gmail 、 Blogger 、 Froogle 等等功能整合在一起,恐怕早就象Microsoft那样被各种各样的控告扰得不可开交了吧。Google在各个领域都提供着优秀的服务,却也不恃仗自己的实力把对手压得喘不过气。 也许是受儒家影响时间太长了,我们都快要忘记,最早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文景之制所使用的,反是老子的“无为而为”。Google的战略就有点老庄之学的味道。说它喜欢控制也许没错,但是它在平衡用户体验和控制欲上的功力,也决不可小窥。

微软在线RSS阅读器

Start.com 是微软正在尝试的一个在线RSS Reader。页面采用了Javascript,速度很好。不过它还是非常简陋的版本,只支持IE 5.5以上的浏览器,对Atom格式也不能完全支持,添加的Feed也只能储存在Cookie里。 和My Yahoo!和My MSN的那种阅读形式比起来,这样的浏览方式更能满足需要阅读大量RSS源的人,比如我。如果Microsoft在将来真的把这样的功能结合到现有的服务中,对MSN现有将近2亿的用户来说,真是不小的诱惑。 (Via Waxy.org Links ) Update:现在可以在Firefox下正常使用了,而且对Atom格式的Feed支持也有所改善。微软好像很少像这样关心Firefox的用户,对越来越多的Firefox用户,Microsoft也不能坐视不理了。

Google自定义新闻页

Google新闻 刚刚加入了自定义首页的功能,你可以在你的Google News首页增加和删除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栏目,更可以添加自定义关键字的栏目。而且在设置界面中,Google采用了javascript脚本,你可以通过鼠标拖曳来改变栏目顺序。 自定义的页面不但存储在你的浏览器Cookie里,还拥有一个独立的URL地址,你可以将地址发送给朋友,与人分享你的新闻首页。 (Via SearchEngineWatch ) 不过Google似乎并不打算在新闻页面里加入RSS聚合功能,着实有点遗憾。否则的话,Google News将会是一个更吸引人的个人信息中心。

TheWeblogProject

TheWeblogProject 是一个blogger草根电影计划,目的是制造一本由blogger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来宣传和推广blog概念。电影的内容由对20名经投票产生的blogger的采访编辑制作组成。 用电影的形式来表现blogosphere本是不错的想法,可惜TheWeblogProject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计划,多少欠缺了点草根味。该计划所挑选的是20名顶尖的blogger,而不是20段最好的内容,无疑打击了blogger参与的积极性。而组成电影的原始脚本片断,也只对向该计划捐赠了15美元以上的人提供,也人为制造了等级概念。 虽然TheWeblogProject一再宣扬自己的特立独行,但是总觉得它和blog精神有所不符。最后的作品能不能宣扬blog概念不说,只希望它不要歪曲了blogosphere的景象就好。 相关链接: Grassroots Movie to Star Bloggers

Yahoo版Adsense

一个星期前,就有 传言 说,Yahoo!要提供类似AdSense的服务。在Yahoo一位经理 Ken Rudman的blog 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广告,广告源来自于http://ypn.overture.com。而今天Yahoo又开设了 Yahoo! Publisher Network ,表示即将提供网站发布工具、广告中介等服务。 看来,Yahoo!面对中小网站的广告发布服务是势在必行了。Google AdSense终于要有一个象样的竞争者了,这是好事。10岁的Yahoo!青春重现, Y!Q 到 开放API ,从 收购Flickr 到提供广告服务,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将会吸引我们更多的目光。 相关链接: Dirson: Publisher.yahoo.com Confirmation: Yahoo is testing a Google Adsense competitor

GDS英文正式版+中文版

Google一反常态, Google Desktop Search 在 发布测试版 后仅仅几个月,就推出了正式版。同时推出的,还有Google Desktop Search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测试版。 GDS正式版和先前的测试版比起来,要强大太多了。除了增加Mozilla/Firlfox历史纪录、Netscape/Thunderbird邮件、PDF文本格式的支持外,还可以搜索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容的上,GDS已经完全不逊色于Yahoo和MSN的产品了,再加上强大的搜索技术支持,Google在 桌面搜索大战 中,又暂时拔得头筹。 此外,Google还推出了GDS 插件中心 ,提供第三方的插件。而作为开发者,现在除了可以给Google桌面搜索写功能增强插件外,还可以把 GDS的API 植入各种Windows桌面软件中。类似的功能Mircosoft也将在Longhorn中提供,不过那要等到2年以后了。 注:同时推出的中文测试版没有包含英文正式版的新功能。 相关链接: Google Updates Desktop: MSFT Will Take Note Google Desktop Officially Launches Google Desktop Search Moves Out of Beta New Version Of Google Desktop Search

Gmail功能增强脚本

Persistent.info弄出的好玩玩意儿层出不穷,从 自定义Gmail界面 到 整合Bloglines和Del.icio.us ,现在又开发了一个功能很不错,在Firefox下使用的 Gmail功能增强脚本 。 这个脚本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对邮件进行分类搜索;二是邮件显示页的增强。效果如下: 这个脚本也是基于 Greasemonkey插件 的,安装十分简单: 1. 安装 greasemonkey 插件 2. 重新启动后在Firefox中安装 这个脚本 。 3. 登录你的Gmail帐户,已经可以看到效果。 虽然只能在本地使用,对经常使用Gmail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脚本。

RSS阅读器的商机

Keso 扯到 了RSS阅读器,也许从技术角度来说,RSS Reader再要有什么创新的确很难。不过作为一个信息的中介工具,也许还是有很多商业上的应用值得挖掘。MarketingStudies介绍的 Branded RSS Aggregator 就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企业度身定作的RSS阅读器可以植入各种功能以推广企业的品牌、产品,并可以作为改善企业和用户之间关系的桥梁。MarketingStudies列举了这类RSS Aggregator可能包含的一些特点。 1. 包含企业或者产品标识的软件界面。 2. 默认订阅企业最新消息的Feed,以及特定产品的更新信息(通过对用户自动辨别)。 3. 如果企业提供可订制的RSS,聚合器也应该支持订制模式。 4. 广告模块,便于企业随时为用户提供相关产品的广告。 5. 特别信息的提醒功能,可以是公司的特别消息,也可以对特定客户的通知。 6. 双向交流功能,客户能通过软件方便的反馈信息。 7. 电子商务模块,允许在线购买产品及其他网上交易活动。 8. 查阅商品信息的功能。 9. 允许客户继续自定义RSS聚合软件,通过客户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该软件。 10. 直接连接其它的信息。 11. 内置论坛方便用户间交流。 我并不觉得其中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尝试在未来还是会有它的市场的。作为一种RSS衍生的深层应用,这类产品比起单纯的RSS阅读器比起来更有商业意义。事实上已经有公司开始提供这样的产品, CustomReader 就是一个为用户定制RSS阅读器的公司。定制的RSS Aggregator配合 PR blog ,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eCRM方案。

blog:小众媒体?大众娱乐?

CNN / USA Today / Gallup 三家最近联合作了一个调研,他们对1008名美国人进行了电话采访。调查显示,有76%的美国人使用互联网,而知道blog为何物的有26%,被采访者中有7%的人每周都要阅读blog文章。 CNN给这篇报道起了这样一个题目“ Most Americans unfamiliar with blogs ”,好像是对blog读者的数字还不太满意,但我却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在中国,我都不知道每周阅读报纸的人有没有7%。也许,这些数字是放在了blog文化的发源地,才显得比较少。不过blogger们在美国的影响力可远不止于此,正如 Steve Rubel所说 :blogger正影响着美国的媒体,影响着那些虽然不读blog,却是其他媒体受众的美国人。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在今年年初Pew的 另一个调查 中显示,有38%的美国互联网用户认识blog。如果拿76%作为基数的话,38%*76%=28.9%,认识blog的人竟然减少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原因应该是样本容量限制所造成的误差。但至少可以说明,过去的三个月里,blog在美国被了解的程度几乎是止步不前。看来,blog在很长的时间里,还是只能在大众媒体的门外徘徊。 在中国,blog成为媒体更是难上加难,但却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景象:blog会有比美国更广泛的用户和市场,方法就是把blog用“娱乐”包装起来,而执行者也许是可能入主新浪的盛大,也许是同时在线用户千万的QQ。

Netscape浏览器8.0公开下载

Netscape Browser 8.0 Beta 终于开放了下载,这个 Firefox和IE的混血儿 终于向公众揭开了面纱。装来稍微试用了一下,界面华丽,包含Firefox的各项主要功能,还附加了一些诸如Web邮件提醒(支持Hotmail、Gmail、Yahoo等)、自动填表等功能。 用 下来的感觉Netscape 8.0缺点多多,首先是内存占用比较大,程序也不够稳定,才用了10分钟左右,程序就crash掉了2次。此外当它和Firefox同时运行的时候,会使 Firefox中的部分菜单失效。被吹捧最多的所谓Gecko、IE双引擎,其实也就是一个内置的 IE View 而已。而其它那些新增的功能,Firefox通过插件也都能够实现。 不多久我就决定,还是老实的用回我的Firefox为妙,看来Netscape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 相关链接: Netscape Browser 8.0 Beta Goes Live AOL's Netscape: 双剑合璧,还是人民公敌?

Wists:图文Social Bookmark

Del.icio.us 和 Flickr 的确都是非常优秀的服务,一个是网络书签的鼻祖,另一个则在在线图片管理方面一枝独秀。它们成为学习的对象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也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模仿者, Wists 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它的独特之处是把Del.icio.us和Flickr的功能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 注册后,只要添加一个Bookmarklet就可以开始使用Wists了。在任何网页上只要点击这个书签脚本,就可以选择网页上的图片保存(和Flickr极为相似),并且能同时保存网页地址(Del.icio.us的书签功能)。Tag分类、RSS输出当然都不少,而且Wists还有 Furl 那样的Achive功能,可以存档页面内容。 产生一个全新的创意也许是一件难事,但是对已存在的好产品进行改造、结合,成功的机会显然要大的多。利用Wists的服务,我们的网络书签会变得更加生动,不过它毕竟还是一个刚刚推出的服务,要真正成为Del.icio.us和Flickr的1+1,甚至是超越它们,还是有很多工夫要作。

超强的导航栏CSS生成器

CSS+XHTML网页标准是必然的趋势,在blogger中这种标准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但是,并非所有的blogger都能自己写出漂亮的CSS。还好ListUlike提供了这个功能非常强大的 导航栏CSS源码生成器 ,可以生成各种式样的导航栏CSS。而且,所生成的CSS脚本能够兼容所有的主流浏览器。对于不熟悉代码的blogger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Yahoo!也开放API了

Google开放 API 已经有3年了,事实证明这样技术上的开放对网站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后来的成功者,如 Skype 、 Flickr 也都采取了开放API的策略。如今,Yahoo!也终于打开了 API之门 ,成为 10周年生日 Yahoo!送给网络开发者最好的礼物。 而且Yahoo API跟Google比起来,有更多的优势。 - 每天允许对数据库进行5000次查询(Google为1000次)。 - 使用REST开发界面,听说比Google的SOAP更容易开发。 - 支持网页、图片、新闻、视频等多个数据库(Google只开放网页数据库)。 - 还有专属的blog和wiki,利于开发者间的交流,也更符合潮流。 相关链接: Announcing the Yahoo! Search Developer Network and Search Web Services Good Move, Yahoo: APIs for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