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08的博文

Google Social Graph渐入实用阶段

从RWW上看到的 消息 ,Google已经开始把在半年前推出的 Social Graph API 逐渐引入Google帐户的 个人信息 中。 最快试用这个新功能的方法,就是在My Links下面加入FriendFeed的 用户地址 。加入以后就可以看到“Add Suggested Links”列表,我们在FriendFeed中添加的地址都会出现在这里。而这些地址,正是Google通过兼容 XFN 或 FOAF 格式的Social Graph来获取的这些信息。 这个小小的功能,说明Google Social Graph已经慢慢进入实用阶段。通过进一步的发展,Google用户有可能能够自动导入越来越多来自第三方的、支持Social Graph或者XFN、FOAF等格式的数据。换一句话说,Google将会帮助用户把他们在其它网站、服务或者文件中保存的个人信息(Personal Data)以及关系(Relationship)很方便的移植到Googel自己的用户系统中(当然,你也可以利用Social Graph把数据导出到其它地方)。 如果你对Social Graph API以及XFN、FOAF这些格式的原理还不太理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在RWW文章中提到的视频,非常容易理解: 不知道Social Graph是否能够最终填补 OpenSocial所存在的缺失 ,让Google的SNS战略不再是 只有漂亮数据 的空中楼阁。

Blogger推出follow机制

Blogger Buzz 刚刚宣布, Blogger.com 开始推出一种新的机制,用户之间可以互相“follow”。Follow这个词因为Twitter的流行也成了一种替代Subscribe或者Add的新名词。那Blogger的“follow”究竟可以为用户提供那些功能呢? 对于Blogger来说它有一点像订阅,又有一点像类似MyBloglog的脚印服务。你可以把一个模块增加到你Blogger.com帐户中的Blog里,显示你的follower头像和人数,也有“follow this blog”链接来让新读者follow这个blog。 作为读者,Blogger.com的用户可以在 新的控制面板 中阅读你所follow的blog的最新文章,非常像RSS Reader。事实上,这个新的机制的确也会和Google Reader整合,在一个“Blogs I’m Following”的目录,同步你所follow的内容。 Google拥有最受欢迎的blog发布平台Blogger.com和最热门的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虽然两者都和Google帐户关联,但此前这两项服务是相对独立的。这个新的“follow”机制就把blog的书写和阅读连接了起来,在Google的用户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 不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疑问,“follow”机制目前也只是对内容的订阅,和RSS Feed订阅如此相似,Google为什么不引入已经部分 整合到Blogger.com 的 FeedBurner 呢?也许同时整合三种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也许Google想得更多的只是把FeedBurner 纳入其庞大的广告体系 。不过解决FeedBurner订阅和“follow”之间的功能重复给用户带来的困扰,始终是Google逃不过的一个课题。

惠普与社会化媒体

之前写过惠普笔记本电脑的一个 口碑营销案例 ,那个时候我的感觉就是HP对 社会化媒体战略 (Social-Media Strategy)并不是非常重视。但最近看到的一些资料让我了解到,HP其实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只是它使用的方式和其它的公司有着很大的区别。 Robert Scoble 前一阵在他的Fastcompany.tv中,对HP的 Bernardo Huberman博士 进行了一次 视频采访 。从中我们知道 HP Labs 正在对社会化媒体以及用户行为进行着非常系统的研究。比如 这份报告(PDF) 就是以Digg.com为例子对新奇度、流行度以及关注度互相作用的研究。HP还有一个内部软件叫做“WaterCooler”,可以对内部超过15000个员工Blog进行追踪,从而发现公司内部的热点和趋势。另外,据我所知,HP还在公司内部广泛使用一种叫做“Pligg”的开源软件用来分享知识和客户反馈,形式类似于Wiki(感谢 Kuber )。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惠普在Social-Media方面的努力,都是基于一些封闭的课题,而且大部分仅局限于公司内部。惠普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达的观点,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公司在社会化媒体战略上的保守风格:Huberman博士就表示没有和惠普的客户共享信息的打算;而另一位惠普的网络营销主管 Tac Anderson 也对Social-Media的应用 表现出 比较谨慎的态度。 在我看来,观察分析和主动参与都是社会化媒体战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在营销环节上,惠普还是进行过一些公开Social-Media的尝试,另一个例子是在 BlogHer 2008 上的 Twitter直播 。但是从整个公司战略的层面,惠普可能还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利用社会化媒体。

FriendFeed新版:增加的和缺少的

FriendFeed 出了一个新的 测试版 ,增加了不少实用的功能。 首先是升级了发布消息的窗口:除了普通消息和链接外,还增加了直接发布评论和图片的功能。 其次是把Tab移动到了右边,并增加了好友的分组:可以对好友进行分组,每个分组分开查看。 你甚至可以把朋友从你的FriendFeed首页移除而只放到某些分组中。 好友设定的增强还允许你查看另一个用户首页的更新,即用户+他的好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找到更多有趣的信息。 这次FriendFeed在功能上的改进都比较实用。通过这次改进,我可能会更有兴趣登录到我的FriendFeed页面来发现和讨论内容。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FriendFeed中信息的条理越来越清晰。不过个人感觉即使是新版,依然有很多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不管是从UI/UE还是功能上。比如搜索功能的增强、比如对回复的管理(如Twitter中的Replies),比如存档功能,比如对页面空间的合理利用等等。 每一个用户对于FriendFeed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期望,不过这次FriendFeed所改进的地方应该会符合大部分用户的期望,这点还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OpenSocial能否创造辉煌

Google公布了一组 OpenSocial的数据 。由于 MySpace 、 Hi5 、 Friendster 以及Google自家的 Orkut 的加入,在推出10个月之后支持OpenSocial的总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3.5亿。 从OpenSocial 推出伊始 ,我就对它不是特别看好。早在2003年底收购Orkut的时候,Google就已经开始尝试在SNS的发展,这比Facebook成立的时间还早。不过那时候Google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社交网络在今天会如此风行。 随着Facebook以及整个社交网络领域的爆发式发展,想再通过Orkut走近SNS的第一阵营为时已晚。于是Google只能改变策略,先后推出了 OpenSocial 及 Friend Connect ,想通过统一SNS技术标准的途径在SNS领域获得更大的空间。不过之前 就讲过 ,Google依靠一个几乎是架空的标准可能很难在SNS这个非常注重运营的领域有所斩获。 一个关键因素是,OpenSocial最大的竞争者Facebook Open Platform有着更为优越的条件。Facebook实实在在的在运营一个超过9000万活跃用户的社交网络服务;而且它开放的脚步也从没有停止过。Facebook不仅开放了整站的代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搭建类似于Facebook的网站,而且在一个月前的 f8会议上 ,Facebook也宣布将进一步的开放数据、进行国际化发展并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条件。 还有一个疑惑来自于支持OpenSocial的社交网络服务。MySpace、Hi5、Friendster以及Orkut,他们的用户区域分布都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各自之间是存在着竞争。所以他们在支持OpenSocial的时候势必会有更多的顾虑。Google的OpenSocial对它们来说是否会有持久的吸引力,都还未可知。 另一个问题是,即使OpenSocial将来获得了足够多的支持,成为SNS的一种主流标准。Google如何真正从中获得商业利益?也许Google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这肯定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这里有一组数据的对比:OpenSocial目前用户数量3.5亿,应用程序4500个,安装次数1.5亿次;Facebook活跃用户超过9000万人,应用程序超过3000个,安装次数7亿次(via Ado...

2008年7月全球IM市场份额及分布

EQO 是一款可以登录多种主流IM软件的手机客户端。最近他们根据用户使用EQO的情况统计了2008年7月全球主要一些国家和地区的 IM市场分布 。 文中提供了 PDF版本的图示 和 Google Docs的Execl文档 这份数据中比较有趣的几点是: ——MSN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IM:几乎所有地区的市场份额都超过10%; ——QQ在中国、AIM在美国都是最流行的IM,但是它们在其它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使用ICQ的比例最高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俄罗斯; ——微软是一家美国公司,但美国却是使用MSN最少的国家之一; ——Y!Messenger在东南亚是非常流行的IM; ——Gtalk还是比较小众的IM,但它在印度已经很流行。 由于EQO是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软件,用户需要主动操作才能够连接某个IM,所以这个比例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用户对于不同IM的需求程度。

StartPR:网络公关管理工具

StartPR 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管理并回应网络上关于某个品牌、产品或话题的所有内容。通过集中管理,企业和个人可以方便有效的进行网络公关活动。StartPR主要可以完成的任务包括: ——跟踪全球超过1亿个Blog以及社交网络中对相关内容的讨论; ——跟踪你的在线PR活动,注释并保存重要的文章; ——合作分工,管理多人共同完成网络公关任务; ——创建网络提及和相关网络公关活动的报告; 从具体的功能来说,StartPR可以为一个用户创建25个各自独立的主题(可以是产品、品牌或相关话题)。StartPR可以为每个主题跟踪最新的Blog文章以及来自社交网络或其它网络媒体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一条内容进行处理,并在StartPR中记录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否阅读、是否回复、收藏文章、增加注释、指定其它成员等等)。 SmartPR的数据来自于Google、Technorati、IceRocket、BlogPulse、Techmeme以及目前比较热门的 Twitter 以及 FriendFeed ,基本上可以全面而快速的收集来自整个网络的相关信息。 说起来SmartPR的功能也不复杂,但是通过统一的组织管理可以对网络公关活动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可以提高不少网络公关的效率,也方便对网络公关进行量化评估。

Bloglines的广告:RSS的商业前途在何方?

在Google Reader推出以前, Bloglines 是最好、使用人数最多的RSS Reader。在2005年,Bloglines就就 被Ask Jeeves收购 。虽然这三年半来,Bloglines也作了不少改进,但在RSS阅读器市场上却越来越没有办法撼动Google Reader的统治地位。 一年前,Bloglines推出了 测试版 ,提供了不少新的功能。Bloglines刚刚又 对新版进行了升级 ,并且在旧版的用户首页和搜索结果页加入了广告。 可以看出,Bloglines正在为创造收入而努力,这个曾经最好的RSS阅读器,也需要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对于RSS商业模式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这方面,我们不乏失败的教训,却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NewsGator和FeedBurner都还算是在商业上相对成功的RSS服务商。前者是依靠向企业和媒体 提供商用的RSS服务 来获得收入(这也曾经是FeedBurner的盈利模式);而后者被Google收购以后,被 纳入AdSense体系 ,成为Google庞大的收入体系中的一部分。 Bloglines依靠广告来养活自己进而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非没有可能,但这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Bloglines首先是需要更好的功能来吸引更多用户;其次它也必须更好的利用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来提高广告的效率。拥有一定的受众基数和高于普通广告的广告效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广告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现在看来,RSS单独成为一种成功的Business还比较困难,而RSS Feed又是互联网内容的衍生品,所以RSS服务商依附于其它商业模式,通过为其它服务增值来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是一种更好的途径。下面是几种可能的具体模式: ——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广告; —— 提供收费的内容聚合或过滤服务; —— 提供商用数据报告及分析服务; —— 提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 —— ……

Google Insights:更强的搜索分析

Google Trends 为我们提供了关键词及网站被搜索的趋势变化,而 Google AdPlanner 更是为我们提供了 更加详细的 网站内容及访问数据。而刚刚公开的 Google Insights 则有点像是前面这两者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详细、更加多维度的搜索引擎数据分析。 Google Insights可以提供从2004年至今的Google搜索数据,而具体内容则包括:包括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网站内容分类以及相关关键词等等。 我们可以把Google Insights看做是Google Trends的升级版,但是Google并没有把Trends和Insights定义成同一个产品,也许因为Insights可以为我们作很多更为专业的分析,比如这个 热门电影 的例子。

让你的在线社区产生更多价值

在线社区已经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网络应用之一,很多企业和组织都建立了相应的在线社区,但如何才能让你的在线社区为你产生更多的价值呢?最近一项名为“ The 2008 Tribalization of Business ”的研究针对这个问题,对140多家拥有在线社区的不同的组织进行了调查。 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线社区对于这些组织最大的价值在于 增加口碑 (35%)、 增加品牌认知 (28%)以及 增加客户忠诚度 (24%)。毋庸置疑,网络社区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及客户管理工具。 而阻碍在线社区这种工具产生它应有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 如何吸引用户 (51%)、 如何增加管理社区的时间 (45%)。 而在调查中,这些组织认为在线社区的重要元素包括: 类似人群的连接能力 (54%)、 可以帮助他人 (43%)、 是否有热点话题 (41%)、 社区管理的质量 (33%)等等。 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组织建立这些社区的初衷和他们实际的实施内容普遍存在着差异。 所有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已经建立的大部分在线社区都能为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很多企业本身也已经意识到在线社区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还缺乏经验,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我觉得,这里的问题可以尝试用这两种对策: 首先是 专职人员的配备 。目前大部分企业中和在线社区相关的工作,都是由市场部门的人员来兼任或者索性是外包。在我看来,对公司品牌和产品的了解和对网络社区文化的专业知识是在线社区的管理人员必备的条件。这样,公司内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部分工作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看看Mr.6最近写的一篇关于 “社群经营经理” 的文章。 其次是 新技术和新服务的运用 。随着网络服务平台化和各种数据的不断开放,有很多问题也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或者改善。例如 Google OpenSocial 、 Facebook Connect 等等都将可以帮助企业非常方便的吸引用户、并方便的管理用户间的关系。即使企业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实例,很多网站提供的各种便于使用的API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在线社区的互动性。 除此以外,把在线社区应该成为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提高它对企业的价值。不过,要作到这一条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

关于Delicious 2.0

去年8月的时候,Del.icio.us就开始了新版网站的测试,经过将近一年的漫长等待,Yahoo终于正式推出了新版的 Delicious 2.0 。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书签服务,美味书签是所有Web 2.0服务里面,我使用时间最长,而且一直到现在还每天都在使用的服务。下面是一个注册 4年多 的老用户对它新版的看法。 新版最重要的变化是网站的名字由原来的Del.icio.us改成了Delicious.com。说实话,这样的改变对于很多已经用惯了原来域名的老用户来说的确 需要 一段时间去适应。不过,从网站的运营来说,我也觉得一个.COM的域名相对更有利于网站长期的发展。虽然Delicious已经拥有超过500万的用户,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于.COM的整个互联网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新版的Delicious网站界面其实也说不出有多么的好。只是比起旧的界面来,的确可读性增加了不少。这样的改进,至少更容易吸引普通用户留在网站上。对于很多现有的用户来说,访问网站的机会并不多,只是通过浏览器扩展、书签等 工具 来使用Delicious的服务。不过快速收藏网页的时候,新版还是提供了比原来更好的使用界面,而且注释的字符限制也增加到了1000字符。 可能因为从去年测试开始就参加了新版的试用,对于上面的这两个变动都已经没有了什么新鲜感。倒是在 官方Blog中 说到的两个改进,感觉比较实在: 首先是速度方面的改进。这里面包括了页面访问速度、服务的响应速度以及网站整体稳定性的提高。长期使用Delicious的用户应该知道,在一段时间内Delicious的服务变得很不稳定。这和旧的网站构架无法承受用户的不断增长不无关系。而近几个月来,至少从我个人感觉,Delicious的服务的确是稳定了不少。这样一个作为人们日常工具的网站,保证稳定和高速是最实际的改进。 另一个是搜索功能的加强。Delicious中聚集了大量高质量内容的链接和注释,长期以来那么多用户坚持使用它,能够比普通搜索引擎更快更容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之前Delicious的搜索功能的确是很弱。经过这次的改进,不单搜索的速度有所提升,搜索结果的分类和过滤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对中文关键词的支持也有了进步。 除了测试期实在有点太过于漫长以外,在为现有用户提供更加稳定易用的服务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