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08的博文

絮语社会化营销

2008年的最后一天。 这年在这个Blog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容 。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Web2.0网站成为了Social Media工具,这其中会牵涉到Web2.0网站的用户体验、影响这些网站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显现了可能改变网络营销格局的一些趋势,而这些正好是我个人兴趣所在。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并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有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在中国的企业,虽然看到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趋势,但对于相关的营销活动却是浅尝辄止,甚至敬而远之。而其中的原因,大部分可能是对于其效果和风险的不可知。所以还是想提一些自己对于SMM的一些感想,希望在2009年会有更多企业能重新认识并参与社会化媒体营销。 1,企业可以不相信代理公司、不相信SMM布道者,但至少应该相信你的消费者。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众多成本低廉而高效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企业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可以听到来自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 2,对于处理“网络负面”,可能很多企业会选择想办法通过网站管理者去删除或者屏蔽。但这种粗暴的方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是掩耳盗铃,最终的效果和企业期望往往是南辕北辙。相信那些尝试过的企业更加心知肚明。更可笑的是很多“负面”可能开始只是某种误解。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你不亲自参与人们在网络上的对话,就只能任由别人给你作出评价。 3,为什么要建立企业Blog?企业Blog不是Press Release的翻版,是表达品牌理念的地方、是展现企业实力的地方、是让你的消费者抱怨的地方、是为消费者提供附加价值的地方。企业Blog可以成为企业ERP和CRM很好的延伸。当然,要让它发挥作用,需要细心的经营。 4,企业需要明白,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一个有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的Digital Campaign。企业需要和所有的客户及潜在客户进行交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这样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倾听─了解─参与─对话:这应该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演进的过程。 执行严格的ROI会让企业变得成熟,但企业的快速成长也需要激情和勇气。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也许企业更需要感性的力量。

2008年最常上的10个网站?

刚才有友人问我:“你2008年最常上的10个网站是什么?” 10年来,好像每年都有人会问差不多的问题。但是最近这两年来,这个问题确变得越来越难回答。 2008年,我浏览器的标签栏里面常见到的Favicon里面基本上就只有Google Reader、Gmail、Google Docs、Google Search这几个是常驻。除此以外,大概会比较多出现的还有Delicious、Flickr、Youtube几个。再往下说,就只有自己的Blog了。就算是统统加起来,也还不到10个。 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过去的1年里,我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肯定比之前的任何一年都多。Gmail里面几千封邮件、Google Reader中数百个订阅、数万篇文章、Twhirl里面的更新数十万条,这还不是全部,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到信息是像河流一样在我的眼前奔涌而过。但事实上我经常打开的网页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我想,信息的“去中心化”肯定只是对信息的发布来说的,而“去中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绝对数量级数式增长。所以,当我们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中心化”才是提高获取信息效率的可行方法。 不过,这里所说的“中心”也早就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它可以是 一个邮箱 、 一个服务 、 一个浏览器 、 一个操作系统 ,甚至是 一片云 。

iPhone超越Nokia只是时间问题?

刚好半年前,我 介绍了 一份来自AdMob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半年后移动互联网市场有哪些变化。 iPhone(iTouch)继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整个移动设备市场的格局。根据AdMob对2008年11月的数据统计,智能移动设备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中的比例从22.4%上升到31.4%。Apple仅仅落后于Nokia,占据了智能移动设备中20%的流量。(半年前这个数字仅为7%) 而在所有移动终端品牌中,Apple也从半年前的第九名上升到第五名。 一个问题是,在几天前我也写到来自 Gartner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调查 中Blackberry的市场份额是超过Apple的;而在AdMob的这份报告中,Apple的份额却大大超过了Blackberry。原因大概有三方面:首先是Gartner并没有把不是手机的iTouch计算在内,而AdMob的统计中包含了所有移动网络设备,包含了iTouch;其次是因为Gartner是按照设备的销售数量来计算,AdMob则是统计不同设备的网络访问流量,这说明iPhone/iTouch的用户更喜欢访问网络,使用更多的流量;而且两个报告中的时间段也有区别,Gartner是对整个第三季度的统计,AdMob则是11月,Apple的增长速度更快。 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更让人好奇:iPhone什么时候能超过Nokia成为智能手机中的第一品牌?之前,也许很多人对那个时刻充满期待;而现在,大概会更多一份 担忧 。

当Google Friend Connect连上了Twitter

Google刚刚在其官方Blog 宣布了 Friend Connect将支持 Twitter 用户系统。 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 用自己的Twitter帐户登录所有支持Google Friend Connect的网站; 在Friend Connect中看到和自己加入同样网站的Twitter好友; 通过Google Friend Connect直接向Twitter向好友推荐网页; 这些功能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可能不希望用自己的Google帐户登录所有网站,相对于Gmail地址,我的Twitter帐号更方便公开; Twitter越来越成为了我在互联网上的Nerve Center,知道那里的好友关注哪些网站对我更有意义; 对我来说用邮件分享既麻烦又容易扰人,直接把网页发送到Twitter更加防办,也能获得更多及时的回馈; 上图中下半部分Your Friends是表示的就是目前也加入了这个Blog的我的Twitter好友。 Twitter是如今最活跃的互联网社区之一,像其它无数第三方应用一样,Google Friend Connect让它又多了一份 魅力 ;Google Friend Connect的背后是目前 最大的开放式用户系统 OpenSocial ,加入对Twitter的支持不但可以获得不少Buzz,也再次证明了它的扩展能力。

戴尔Richard Binhammer:社会化媒体访谈(第二部分)

  译自: Dell Social Media Interview with Richard Binhammer 当需要具体手段来尝试和实施社会化媒体互动的时候,你是如何制定决策的? 我们正在不断“尝试” 和体验不同的社会化媒体行动和机会。事实上,相对于毫无悬念的成功,进行体验,从而发现起作用的部分并从中学习更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我们的CEO,Michael Dell在Small Business Adviec TV最近的一次 在线访谈 中谈到了实验和社会化媒体。(访谈内容是从第8分钟开始的,9分15秒的时候他说到了实验,21分钟的时候谈到了社会化媒体。) 决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化媒体“行动”的具体手段取决于各种因素,比如:具体的情况;设想或计划中的特定社会化媒体行动;相关的商业机构;以及其它事情。 戴尔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决定和行动背后的基本原则是: 1. 在我们用户所在的地方和他们对话,从中聆听、学习并进行互动。 戴尔对客户及其他人Blog中提到我们的内容的关注和对那些对话的参与是一个例子。其它的例子包括:注册Twitter和参与YahooAnswers中的问答。 2. 讲述我们的故事:有没有社会化媒体“工具”或者技术应该被我们用来和我们的客户及对戴尔感兴趣的人联络、交流和分享我们的故事? Direct2dell ,我们的第一个Blog,是在Michael Dell的敦促下开设的。他希望公司在“connected era”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有一个地方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和戴尔进行联络和对话。 3. 在我们的经营过程中加强与客户/其他感兴趣的人之间业务上的联络、对话、关系以及合作,或者培育与我们有共同兴趣点的社区。 投资人关系团队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和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进行联络。他们相信社会化媒体不但可以让金融信息民主化,还可以产生更多的对话。 于是 Dellshares 便启动了。 而在 Regeneration.org , 我们则关注于和所有人一起发起一场运动,通过分享信息和倡议更高的环境标准来帮助地球获得新生。我们在发布新的Latitude系列笔记本的时候,开设了 Digital Nomads Blog 。不过无论如何,这个网站是专注于建立、培育以及支持数字游牧社区。我们仅仅是管理网站。 4. 分享内容、信...

戴尔Richard Binhammer:社会化媒体访谈(第一部分)

译自: Dell Social Media Interview with Richard Binhammer Social Media Smarts : 对戴尔Richard Binhammer的访谈 - @ richardatdell Photo Credit www.briansolis.com 谈到在社会化媒体领域获得斩获的公司,就不能不提到戴尔。“Dell Hell”事件已经成为大公司通过社会化媒体聆听和互动最流行的一个例子,它在这方面意义甚至超过了事件本身。而让戴尔成功的社会化媒体策略广为传播背后的关键人物之一Richard Binhammer也开始为人所知。 Richard在戴尔负责社会化媒体及blog推广之前,曾经在加拿大从事过政治游说及竞选活动、在Midwest从事公共关系工作、还为纽约市担任过企业沟通及公共事务的工作。 在这个深度反弹中,Richard谈到了社会化媒体的定义、戴尔在战略观点上的一些例子、在战术上的试验和 测试方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商业案例,他还会分享一些最新的相关资源。 你会如何向那些只了解Email或者Google.com的人描述“社会化媒体”? Lee,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想我会告诉他们,让他们能够发送邮件、访问网页和搜索内容的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技术已经开始演变。互联网不再只是对那些静态网页的总称,而已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持各种多媒体的、互动的、功能完整的通信和连接。在戴尔,我们叫它“The Connected Era”。 现在的结果是:在互联网上和其他人连接、通讯以及分享信息变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和他人分享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它是社会性的。 使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消除传统的地域障碍,实现这样的实时连接和对话。这样的连接和对话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从朋友到工作伙伴,新的网络社区类型不断出现。 哪些论据或者商业案例可以最有效的证明,人们需要在社会化媒体中投资时间、人力和其它资源? Hmmmmmmm?……让我想想。我这里有很多个论据: 1. 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全球网民的数量大约是10亿─到2011年这个数字还会翻一番。事实上全球互联网每天都会增加50万用户。网络上的内容爆炸式增长。仅仅Youtube一家网站在2006年的内容...

网页收藏监测服务:Rososo

Rososo 是一个很简单的在线网页收藏及监测服务。 我们看过太多离线的或者在线的RSS阅读器。当大家都在比谁的功能更加完善的时候,Rososo却给我们一个简单至极的选择。只要输入你感兴趣的网站,Rososo就可以告诉你网站内容的最后更新时间。 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带提醒功能的在线书签,实际上“最后更新时间”也是通过RSS技术来完成。它不适合更新量很多的网站,也不适合管理和阅读上百个的网站,但是用它来收藏几个喜欢而更新又不是那么频繁的网站,还是不错的工具。 我们无需注册就可以尝试Rososo的服务。当然,如果要让Rososo记住书签,注册还是免不了。 这样简单的工具,其实倒是可以让不知道RSS Feed究竟为何物的人知道RSS的好处,并慢慢开始了解其功用。

企业Blog的价值何在?

Forrester最近的 一份数据报告 显示,只有16%的在线消费者信任企业Blog(企业博客)。这难免让人产生了疑惑:企业开设Blog究竟有多大价值? 这份报告的题目就叫做:Time To Rethink Your Corporate Blogging Ideas。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按照被信任的比例,企业Blog甚至排在了所有信息渠道的最末一名。对于企业的Blogging行为,我们经常会认为有总比没有好,但是Forrester的数据报告反映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对于企业Blog并不信任。那是不是说明,企业就不应该有任何的Blogging行为,免得多一个被消费者所不信任的信息渠道,影响品牌形象? 但现实的情况是: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企业Blog例子,比如Dell的 Direct2Dell 。企业不应该放弃Blog这个可以提高自己品牌形象/产品销售的工具。得不到大部分消费者的信任并不等于企业Blog没有价值,而恰恰说明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Blog工具。 Forrest其实也在报告中对企业Blog给出了一些建议: 不要只写产品,还要多写些客户的问题; 如果你的品牌广受推崇,Blog的内容可以很自由; 让你的员工来写Blog; … 在我看来,企业在开始Blogging之前,至少需要明确几件事情: Blog在企业整体的营销策略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企业Blog由谁来写? 企业Blog会包含哪些内容? 企业Blog的风格和策略(评论和版权等)是什么?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种类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很难为企业Blogging制定统一的实施和评估标准。孙志峰提到过 博客应是企业SMM的基础与核心 ,我认为这一条未必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Blog很难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大量收益;但是如果企业放弃Blogging,也等于放弃了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一种有力工具。 如果需要Forrest的这份报告全文,可以向我 索取 。

两个关于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访谈

非常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看到了两篇关于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访谈。内容都非常精彩,推荐阅读。 第一篇是晓江对孙志峰的访谈:新营销观察:论道新营销 Part I 、 Part II 这一部分访谈的主要内容是孙志峰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SMM对传统营销体系的影响、并对企业在开始实施SMM之前会遇到的一些疑惑作出了解答。 在对社会化媒体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在大部分SMM的问题上都能够得到很高的共识度。在国内,社会化媒体营销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让营销活动的实施者,包括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营销服务提供者,真正理解SMM的内涵。我们还需要更多社会化媒体的传教士( Evangelist )。 第二篇是戴尔直通车对Shel Holtz的访谈: 传统PR在社会性媒体时代的存亡 Shel Holtz主要谈了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公关行业产生的影响。在美国,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所以访谈的前面一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提及对于SMM基础认知,更多的讲到了公关人员在参与社会化媒体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例子。 我们可以发现,在美国社会化媒体已经从简单的市场推广,拓展到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企业资源分配(ERP)等领域。从理解和认知;到对各种工具的利用;再到策略体系的形成,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应用在美国不断深入。 Shel Holtz也提到,社会化媒体营销也并非完全不可测量: “事实上,公共关系测量领域的专家Katy Payne曾出版过一本名为《公共关系管理》的书,该书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谈论社会化媒体测量问题。测量社会化媒体的成就应对比预期希望达到的效果。” 两篇访谈相映成趣,正好反应了中国和美国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不同现状,非常有意思。

Userfly:网页访客动作记录器

Userfly可以提供免费的网页访客动作记录服务。只需要在网页中添加一段简单的Javascript代码,就可以记录访客从打开该网页到关闭整个过程中的动作。 Userfly能够记录的内容包括鼠标的移动、点击以及键盘输入等动作。下面这个视频很好的讲解了Userfly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的功能。 userfly.com from Chris Estreich on Vimeo . 免费用户每个小时记录10位用户(10个IP)的动作。Userfly也提供收费服务,除了可以记录更多的用户外,还支持身份验证和网页加密。 对于网站拥有者来说,Userfly可以很方便的对用户行为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A/B Testing等方法为网站UI/UE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于很多网页访问者来说,如果知道他们所浏览的网页有这样的功能,可能就会敬而远之了。 Update:现在Userfly仅仅记录登录其网站的用户的浏览信息。这样虽然隐私问题完全解决了,但它本身也完全成了一个实验室里的玩具。不过依旧是一个很强大的玩具。

iPhone 3G让Mac OS成为手机操作系统No.3

Gartner 发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 跟 上个季度的报告 相比,这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苹果手机令人有点难以置信的销量增长,Apple iPhone已经成为继Nokia和Blackberry之后,销量排名第三的手机品牌。而按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来划分,更能直观的看出苹果手机销量迅猛的增长。iPhone所使用的MacOS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Windows Mobile,直逼Blackberry所使用的Research In Motion。这一切大部分归功于第二代苹果手机iPhone 3G优异的销售成绩,iPhone 3G正式开始销售的时间正好是7月11日。 报告中的其它一些数据包括: 200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3650万部,同比增长11.5%; 北美为智能手机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增长率68%;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上,智能手机销量增长14%; 南美洲的智能手机销售增长率为56%; 日本和亚太地区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分别降低了23%和11%; iPhone正在改变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而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Google的 Android 也会正式加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开放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应用程序成了智能手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更加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artner所发布的 Press Release 。

在线网页截图工具介绍

截图工具种类繁多,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免费产品,比如 Jing 。但总有些时候,在用的电脑上并没有安装任何截图软件。如果突然需要截一张网页的截图,又不想去下载、安装软件,那么你可能就需要记住下面的几个网站中的一个。 thumbalizr 可以输出多种尺寸的略缩图,并且提供API便于第三方使用。支持完整的网页截图输出。 Browsershots 原来是为网页开发人员测试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浏览器下网页显示效果的,不过你当然也可以用它来截图。 WebThumb 它的功能也很强大:支持实时略缩图、支持PDF和Flash格式、提供多种标准的API。 WebshotsPro 只能输出4种尺寸的略缩图,但是对中文支持很好。 ShrinkTheWeb 输出3种尺寸的图片,支持完整网页截图,并提供了多种PHP以及JS的插件代码。

Windows Live Wave 3 浅尝即止

一直以来,Windows Live(前身为MSN)都拥有互联网最庞大的用户群体,其产品线其实也算完整。但是Microsoft一直没有很好把产品串联起来,在增加用户互动方面的努力也乏善可陈。而刚刚开放的Windows Live Wave3 版本,终于让Windows Live开始像一个Web2.0时代的网络服务了。 没有很系统的研究,只是作为一个用户来说说Wave3中几个我关心的变化: 主页 :进行了大改版,可以显示好友的最新状态,对显示的更新内容也可以进行选择或订阅;个人状态显示的是 Live Messenger 的签名内容;显示Live Mail和 Office LIve 的摘要内容。 网页活动 :可以添加你在其它社会化媒体网站的帐号让你的Windows Live好友了解你的动态,目前支持的网站不多,不过已经包括了Flickr和Twitter。 Skydrive :每个用户的空间增加到了25G,而且照片和在线收藏夹也放到了这里统一管理。 群组功能 :和Live Messenger紧密结合的群组功能。 另外,Live Spaces和Mobile也作了更新。还没有同步更新的是邮件功能Live Mail 和日历Calendar。 个人感觉非常好的一点是,Microsoft终于去掉了Live系列网站顶部的大Banner,这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不过总体感觉这次Windows Live Wave 3的更新只能算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每一个功能我们都已经在别的网站看到过,甚至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拥有原来用Hotmail以及Live Messenger长年构建起来的用户体系,Wave 3还是有机会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会化网络服务。